(四)堅持以人推進新型城鎮化,統籌城鄉發展取得可喜成績。我們把進城農村居民市民化作為重要任務,全面放開中小城市戶籍,投資139.3億元建設重點示范鎮和文化旅游名鎮,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43.4萬套,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31.59萬套,其中棚改8.44萬套,全省25.3萬戶群眾喬遷新居,100.22萬農村居民進城落戶,26.75萬農民工子女免費就學。我們借力西咸新區獲批國家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示范和出臺全省新型城鎮化規劃提升城鎮化質量,西咸新區建設進入新階段,西安南門歷史文化街區正式開放,延安新區建設加快推進,28個縣城過境公路改造和沿黃河公路建設全面實施,31個文化旅游名鎮旅游收入達33.2億元,榆林等地“多規合一”試點上升到國家層面,商洛入選全國生態文明示范試點,咸陽被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我們把移民搬遷、扶貧開發、鎮村改革、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有機結合起來,全面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陜南搬遷開工住房6萬戶、完工5.3萬戶,陜北開工4萬戶、完工3.2萬戶,秦嶺北麓和渭北旱塬開工1.42萬戶、完工1.15萬戶,延安災后重建任務全面完成,全省建成新型農村社區236個,114萬人脫貧。
(五)針對突出問題實施鐵腕治理,天藍地綠水清逐步成為現實。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輛18.8萬輛,率先實現國V油品供應覆蓋全省,建成改造脫硫脫硝設施1317萬千瓦,拆改燃煤鍋爐2347臺,關中地區煤炭消費出現負增長,工地揚塵得到控制,西安連續10個月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十位,治污降霾初見成效。秦嶺保護和“一河兩江”治理力度明顯加大,提前全面完成秦嶺北麓西安段違法建筑整治任務,渭河三年變清目標如期實現,氵河等支流污染排放達標,漢、丹江水質穩定在Ⅱ、Ⅲ類。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深入實施,42個縣的122個鄉鎮、872個行政村示范項目全面完成,受益群眾超過130萬人。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341.4萬噸、3700萬米,節約標準煤172萬噸,超額完成國家任務。造林綠化497.6萬畝,保護恢復濕地146萬畝,退耕還林56萬畝。
(六)按照兜底補短要求辦好民生實事,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改革發展成果。一是就業基本穩定。城鎮新增就業43.6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6.05萬人,大學生初次就業率達88.5%,轉移農村勞動力696.3萬人。二是社會保障水平繼續提高。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補貼標準從最高80元提高到200元,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均增加200元,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在全國率先減半繳費,統一提高了22個特殊群體的社會保險待遇,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人均財政補助水平高出國家標準30元。三是社會救助更加廣泛。撥付救助資金近70億元,實施醫療救助41.2萬人次、臨時救助16.6萬戶次,建設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