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簡政放權和強化市場監管為重點,繼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推進審批制度改革,繼續精簡省級行政許可項目,全面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實行保留審批和收費目錄清單管理。積極進行商事制度改革,允許“一照多址”和“一址多照”,試行“三證合一”,進一步放寬市場主體登記條件,健全社會信用、企業年報公示和經營異常名錄制度體系,建立誰許可、誰監管責任清單。深入推進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加大對計劃單列市的支持力度,完善省直管縣管理體制,加快實施鎮村綜合改革,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設立鎮級市。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開展法人治理結構改革試點。規范政府債務管理,抓好不動產登記工作。
以提升綜合治理水平為重點,切實搞好社會領域的各項改革。加強政府社會治理能力建設,限期實現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推行網格化城市管理,搞好食品藥品監管基層隊伍建設,強化網絡和信息安全管理。深化社會組織管理改革,加強監管和第三方評估工作,建立統一規范的社區工作標準體系和評價制度,做好第九次村委會換屆工作。切實落實安全生產的政府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完善隱患排查防控體系,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機制,將信訪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積極預防化解社會矛盾,保障群眾合法權益。認真做好新形勢下的民族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增強全社會的法治意識。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工作機制,加強重點地區、重點場所的綜合治理,深入推進平安陜西建設,使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平安生活。
(三)乘勢而上加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
“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統籌推進招商引資與外向型經濟發展。實行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方式,進一步放寬商貿流通、電子商務、教育醫療等領域的外資準入限制。搞好陜韓產業合作園區、中俄絲綢之路高科技產業園區和中國-中亞經濟合作園區建設,積極爭取中國與新加坡政府合作項目落戶,全面實施晉陜豫黃河金三角等區域協作規劃。加強與中亞國家和澳大利亞等國在資源勘探、開發領域的合作,加快頁巖氣開發步伐,鼓勵裝備制造、航空、汽車、電子信息領域骨干企業與外商共建產業園區,支持楊凌建立“一帶一路”農業技術援外培訓基地和在國外實施節水農業、良種繁育、生物工程項目,引導建材、食品、紡織、水泥、光伏企業到中亞國家釋放產能。用足用活出口退稅政策,鞏固果汁、重型貨車、石油鉆采設備等優勢產品地位,擴大電子信息產品、飛機及零部件出口份額,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狠抓陜粵港澳等重大招商簽約項目的跟蹤落實,全年實際利用外資46億美元、引進內資5400億元,進出口突破300億美元,其中出口150億美元。
繼續整合優化海關特殊監管區功能,積極探索內陸自由貿易新模式。以西安海關獲準復制上海自貿區制度為契機,加快構建公平、統一、高效的體制機制,全方位提升信息化水平,在加工、物流、結算等領域與世界接軌,扎實做好絲綢之路經濟帶自由貿易園區籌建申報工作。圍繞大通關加強與口岸城市的合作,支持寶雞申報高新綜合保稅區,積極推進貿易便利化。加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航空城和鐵路物流集散中心,組建中亞五國能源交易平臺,增開國際航線和貨運班機,提升“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