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整頓是貫穿全年的任務,是年度工作的重頭戲。要盯住思想教育、組織生活、清理整治、立規執紀等各個環節,打好組合拳,抓好全過程。要加強跟蹤指導,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問題,確保主題教育活動和專題教育整頓有序推進、有效落實。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領導責任,堅持嚴字當頭、實字為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每個步驟和環節都要從領導干部抓起嚴起,自覺把自己擺進去、帶頭參加教育,防止以抓教育代替受教育。
建國以來解放軍歷次體制編制調整改革
新中國成立后,我軍實施的較大規模的體制編制調整改革就有10次,先后有數十個大軍區和兵團級單位被撤銷,近千所軍隊院校、醫院等被裁撤、縮編或改隸,全軍員額從抗美援朝時的627萬人減為目前的230萬人。回顧建國以來我軍歷次體制編制調整改革,大致可以劃分為如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9年10月至1952年,確立國家軍事領導體制和人民解放軍進行精簡整編。1949年10月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重新組成軍事委員會;重新劃分戰區,將全國劃分為13個軍區;調整了總部和戰區的領導機構;組建了新的軍兵種,改建和新建了軍事院校。到1950年,人民解放軍總人數驟增至近550萬,軍費開支占國家財政支出的41.1%。1950年4月,中央政治局決定對軍隊進行大規模的精簡整編復員的重大戰略決策。中央軍委于5月16日至31日對整編復員工作進行研究、討論和部署。決定軍隊復員150萬人,將全軍的總員額由550萬壓縮到400萬,當年即復員23.9萬余人。這是我軍建國后的第一次精簡整編。整編方針是:縮減陸軍,尤其是步兵員額,加強空軍、海軍及各特種兵部隊員額。不久,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精簡整編工作終止。之后,由于戰爭需要軍隊又進行了擴編,到1951年底總兵力達到611萬人,最高時達到627萬人。朝鮮戰場形勢基本穩定后,決定再次進行精簡整編,毛澤東于1952年1月批準了《軍事整編計劃》。到1952年10月底,共精簡19個軍部、73個師,近200萬人。基本實現了朝鮮戰爭爆發前國家計劃將軍隊員額壓縮到400萬的目標。軍費開支占全國財政總支出比例由1951年的43%下降為32.9%。這是第二次精簡整編,更確切地說是第一次精簡整編任務的繼續。通過這次精簡整編,陸軍初步完成由分散領導向集中統一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