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住房保障機制。推進保障房由中心城區向開發區、工業園區布點,加大城市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力度,推進城市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3萬套,其中改造各類棚戶區16.3萬套,新增公共租賃住房6.7萬套。對農村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深山庫區移民等農村困難群眾危房進行改造,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質量監管,讓更多困難群眾住得安全、住得舒心。
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建立貧困人口動態管理機制,推進區域開發與精準扶貧相結合,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提高扶貧實效。深入推進羅霄山片區、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少數民族地區扶貧攻堅,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完成深山庫區扶貧移民搬遷10萬人、貧困自然村點整治3000個,力爭全年減貧60萬人,讓更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九)協調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
切實加強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積極創新社會治理,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提升教育發展水平。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穩妥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加快普及學前教育,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政策,逐步推開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完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辦學機制,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開展應用技術類型高校人才培養改革試點,提升高等教育水平。改善貧困地區薄弱學校和寄宿制學校的辦學條件,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公平的發展機會。
促進文化繁榮發展。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培育和踐行。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堅持實施送戲下鄉、農家書屋、農村電影免費放映,積極推進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繁榮贛鄱文化,講好江西故事。開工建設省圖書館、省博物館、省美術館、省科技館、省老年大學等文化基礎設施項目。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培育文化與科技、文化與休閑、文化與生態、文化與旅游、文化與電商融合等新型業態,支持一批文化創意園區建設,組建省廣電傳媒集團、省文化演藝發展集團,努力打造文藝精品,增強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加快衛生體育事業發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實施第三批57個縣(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積極推進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將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財政年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380元。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實現醫療保險省內異地就醫雙向互通。加強重大疾病防控,對貧困家庭艾滋病機會性感染者實施免費救治。優化整合計劃生育利導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加快群眾體育健身場地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大力發展體育產業。
積極創新社會治理。緊緊圍繞保障社會公正、促進社會誠信、維護社會秩序三大任務,全面推進法治江西建設,努力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