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創業。就業是收入之源、民生之本。按照“就業優先”原則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充分發揮小微企業在促進就業中的積極作用,繼續加強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和城鎮困難人員就業創業工作。自治區本級增加農民工創業專項扶持資金3億元,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帶動產業轉移。加快7個國家西部地區農民創業園建設。完善公共投資促進就業機制,夯實基層就業服務平臺,健全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讓廣大群眾都有事干、有錢掙、有奔頭。
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扎實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的自治區級統籌,探索醫療保險、生育保險自治區級統籌。推進農民工市民化和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加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推進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醫保城鄉統籌試點,加快“金保工程”信息化建設,力爭實現全區社會保障“一卡通”。自治區本級增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財政補助資金6.83億元。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補助標準從320元提高到380元。加強社會救助、城鄉低保、慈善和減災救災等工作,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制度,努力消除群眾生活的后顧之憂。
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充分挖掘利用我區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強化文化精品創作,發揮漓江畫派等文化品牌的作用,促進文化產業大發展、文化事業大繁榮,提升我區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加強基層公共文化建設,自治區本級安排資金3億元,建設1500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實施廣播電視節目無線覆蓋工程,建設100座臺站。建成200個示范(數字)農家書屋,擴大公共文化設施場所免費開放,完成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創建。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推進左江花山巖畫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發展文化創意、網絡服務、數字動漫等新型業態。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加快公共體育設施免費向社會開放,努力提升競技體育綜合實力,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打好文化、體育對外交流“東盟”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
統籌推進衛生計生事業。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構建分級診療體系。抓好縣級公立醫院等改革,全面推進新農合市級統籌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力爭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7%以上。加強基層公共衛生建設,加大基層醫療衛生設施投入力度,建設一批項目,著力縮小城鄉醫療衛生服務差距。啟動免費定向醫學專科生培養項目,實施基層醫療機構“特崗計劃”。實施好單獨兩孩政策,持續推進誠信計生。發展中醫藥民族醫藥。鼓勵和引導社會辦醫、醫養結合,構建多元化辦醫格局。讓人民群眾病有所醫,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抓好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要強化責任落實,深化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安全專項整治。嚴格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完善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和預警體系,化解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加強應急、反恐處突等能力建設。依法規范互聯網管理,凈化網絡環境。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落實政府法律援助責任,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維護公平正義,保障社會和諧,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