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點工作
今年工作任務非常繁重,我們將重點做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一是強化工業主導地位。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工業經濟向高端、高質、高效方向發展。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重點圍繞冶金建材、制冷裝備、紡織服裝、電動車、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引導企業升級改造,向產業價值高端發展,提高市場競爭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圍繞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環保裝備等優勢產業,積極承接產業轉移,促進企業集中集聚,形成一批先導性、帶動性強的新興產業。加強工業經濟運行調節,綜合運用延伸鏈條、技術改造、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等手段,緩解資金、土地、用工等要素制約,提升產業綜合競爭能力。落實支持中小微企業、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激發市場活力和企業創造力。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實施生產設備的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改造,普及生產管理智能化和營銷服務網絡化,推動信息化與生產制造、技術創新、現代服務、節能環保等方面融合發展。繼續舉辦針織童裝、電動車、食品博覽會,舉辦“中國·民權首屆制冷裝備博覽會”,深化產銷對接,幫助企業開拓市場。二是大力發展服務業。把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作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平臺,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建設區域性服務業中心。突出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豫東綜合物流集聚區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功能,引進品牌物流企業,積極申報綜合保稅區。加快商品交易平臺建設,運用現代技術管理手段對傳統商貿物流企業進行改造提升,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圍繞火車站區域改造和高鐵商城建設,打造市區北部高檔商業圈。積極發展文化產業,把商丘古城、睢縣北湖、民權王公莊、夏邑火店鎮等文化產業園打造成我市示范產業園區,培育知名文化品牌和重點文化企業。做好旅游宣傳與推介,積極發展文化體驗、生態休閑、果蔬采摘等旅游業態,加大A級景區、星級飯店、星級旅行社創建力度,力爭新增2處以上國家A級景區。發展金融服務業,爭取交通銀行、中信銀行進駐商丘,新增1~2家村鎮銀行,爭取引進5家以上保險機構。繼續做好科迪乳業、東和環保等企業上市工作,爭取1家企業上市、2家以上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做好預防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加強對信用類理財公司的監管,加大非法集資打擊力度,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發展新興服務業,加快發展科技研發、信息咨詢、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樓宇經濟、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生活性服務業。以電子商務為牽引,支持建設電商產業園,繼續推進與阿里巴巴的戰略合作,壯大阿里巴巴·商丘產業帶,力爭年底入駐企業突破1000家。三是打造產業發展平臺。把產業集聚區作為推進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堅持“四集一轉”,完善基礎配套,壯大產業集群,促進提速提質。圍繞主導產業,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和配套企業,努力培育規模效益明顯、產業鏈條完整、配套體系完善、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集群。爭取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超過500億元,紡織服裝產業集群超過700億元,食品加工產業集群超過700億元。加快產業集聚區道路、電力、通信、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綜合服務、檢驗檢測、信息咨詢、技術研發、物流配送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升綜合承載能力。四是強化創新驅動發展。組織實施科技創新主體培育工程,提升現有科技孵化器的功能,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家以上,積極創建河南省商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圍繞產業集聚區主導產業發展,加快省級研發中心、院士工作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建立基本技術標準,培植自主品牌,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超過116億元,增長18%以上,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8%。
(二)做強做優現代農業。一是穩定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按照“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總要求,實施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建成高標準糧田75萬畝。加快中低產田改造,推廣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等農業科技,確保全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00億斤以上。二是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抓住國家支持商丘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的重大機遇,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農產品集中區和農產品市場體系“三大載體”建設,采取項目引導、政策傾斜等措施,壯大龍頭企業實力,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層次,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打造一批“全鏈條、全循環、高質量、高效益”的農業產業化集群。新發展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0個,形成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產業化集群8個、20億元以上的2個。三是調整農業結構。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要求,大力發展果蔬花卉種植等高效農業、生態農業、創意農業、休閑農業,建設現代農業生產基地、示范園區和都市農業工程。大力發展畜牧業,推動奶牛、生豬、家禽、肉牛肉羊集群發展,加快建設標準化、規模化的生產基地。推進食品農產品出口示范區建設,擴大出口規模,帶動農民增收。加強農產品質量監測體系建設,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四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搞好農村道路、電力、安全飲水、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農業綜合開發、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完善農田水利配套設施,提高抗旱排澇標準,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72萬畝、除澇面積77萬畝,新增旱澇保收田20萬畝。完善氣象防災減災機制,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提高防御災害能力。五是做好土地流轉工作。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健全土地流轉機制,建立規范有序的土地流轉平臺,強化信息溝通、政策咨詢、合同簽訂、價格評估等服務,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引導和鼓勵農民采取轉包、出租、互換、入股等形式,將土地向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六是搞好扶貧開發。鞏固發展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扶貧格局,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不斷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繼續實施好我市大別山區域扶貧攻堅與小康建設規劃,做到村戶精準扶貧,實現13萬貧困人口擺脫貧困。
(三)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按照“一城、六組團、24個重點鎮、”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加快構建新型城鎮化體系,在完善功能、統籌發展上下功夫。一是強力推進中心城區建設。發揮規劃引領調控作用,完成《商丘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編制,強化規劃管理,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以鄭徐高鐵商丘站區、古城保護區、商務中心區、開發區、物流園區、梁園產業聚集區、睢陽產業聚集區、食品工業園區等八大板塊建設為重點,強力推進道路管網、園林綠化、內河水系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揮示范區的示范帶動作用,堅持產業、工農、城鄉統籌發展,逐步把示范區建成工業、服務業和都市生態農業協調發展的復合型經濟區。加快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促進教育、文化、醫療、體育等高端要素向中心城區集中,提高中心城區輻射帶動能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按照“分級管理、權責統一、重心下移、以區為主”的工作思路,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推行網格化管理。推進數字化城市建設,實現市區兩級平臺和終端平臺的網絡對接。繼續開展“六城”聯創活動,深入推進省級文明城、全國衛生城創建工作,完成國家森林城市創建任務,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七連冠,鞏固國家旅游城、園林城創建成果。二是大力發展縣城組團。按照“改造老城、發展新區”的工作思路,加快縣城新城區、產業集聚區、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等功能區開發,推進舊城改造步伐,引進更多的工業項目在產業聚集區布局,更多的服務業項目在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集聚,增強縣城輻射帶動能力。三是有序推進小城鎮建設。加快建設24個區位優勢好、產業基礎強的小城鎮,結合各自資源稟賦,引導各種要素向重點鎮布局,推動交通、通信、文化、衛生、物流快遞向重點鎮延伸,加快形成服務周邊的生產生活中心,增強吸納農村人口轉移能力。四是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堅持“五規合一”,分類推進新農村綜合發展、特色發展。認真做好新農村規劃編制,調整優化村莊布局,合理確定村莊規模,引導村民按照規劃進行建設。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推進“美麗商丘·整潔村鎮”活動,探索建立垃圾收集清運、污水處理等環境衛生管護長效機制,使更多村莊成為宜居的美麗家園。
年全國兩會開幕式觀
時間:2023-09-15 13:0:59全國兩會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9-16 06:0:16學習全國兩會政府工
時間:2023-09-14 13:0:082019年最新政府工作報告出
時間:2023-09-15 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