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保護生態環境是振興發展的基本前提。要科學劃定生態紅線,強化環境監管,下決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務,讓老百姓喝上放心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氣,吃上安全的食品,生活在美麗的家園。
大力實施碧水工程。鞏固遼河、大小凌河流域治理成果,啟動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實施細河治理工程,抓好沿岸觀光廊道、濕地公園、文化旅游度假區建設。完善濕地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嚴格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建立城市河流斷面水環境考核機制。抓好城市和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確保穩定達標排放。推進大伙房水源保護區綜合治理行動,建設有機農業示范基地。加強臥龍湖生態環境保護。啟動桓仁水庫保護區生態治理工作。海洋既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資源寶庫,也是我們的“藍色國土”和共同的家園。要強化海洋生態監測與保護,集約利用海域岸線資源,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剩
大力抓好青山工程。打響綠化遼寧新戰役,推進千萬畝經濟林建設,造林綠化256萬畝,封山育林150萬畝,草原沙化治理90萬畝。抓好礦區生態和地質環境綜合整治。
大力推進藍天工程。嚴格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指標考核,抓好清潔生產、大氣污染治理、秸稈綜合利用,推進“氣化遼寧”建設,開展煤改電試點。出重拳強化污染防治,力求治理霧霾取得新成效,空氣細顆粒物(PM2.5)濃度同比下降3%。
大力加強東部山區生態功能區建設。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切實保護好遼寧的生態安全屏障和水源涵養地,完善生態補償政策,發揮東部山區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生態工業和生態旅游,力爭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十)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時代的最強音,更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今年要抓好10項重點民生工程,辦好44件民生實事。
努力增加社會就業。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對有就業需求的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兜底安置。加大對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力度。為婦女創業致富提供貼息貸款。鼓勵動員全社會關心就業、支持創業,努力創造條件實現每個人的夢想。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企業職工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完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制度。通過更多的渠道和措施,使廣大人民群眾普遍得實惠。
繼續推進以棚戶區改造為重點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新增任務21萬套,其中棚戶區改造19.1萬套。住房保障逐步轉向實物保障與貨幣補貼并舉,讓更多的住房困難群眾喜遷新居。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城鄉低保標準和農村五保對象供養標準。推進廠辦大集體、困難企業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啟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健全城鄉困難群眾基本醫療和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實施困境兒童救助工程,為城鄉困難家庭患大病兒童實施手術治療或醫療救助。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搭建社區服務信息惠民平臺,啟動關愛老年人健康工程。為貧困殘疾人適配基本輔助器具。讓每一戶貧困家庭、每一位困難群眾,都能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體會到社會給予的關愛。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財政資金重點向農村和薄弱地區傾斜。實施第二個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推進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