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區間的差距只是影響教育均衡和公平的一個方面。在中山,公眾關心的還有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就學、民辦學校質量的提升、中學招生和辦學的規范化等。這一點從政協委員們的提案就可看出。
無論是《創新高中辦學機制促進普通高中均衡優質發展》、《加快民辦學校標準化建設促進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還是《規范小升初制度促進教育公平》、《糾正公辦高中違規招收復讀生、外市生》等都反映了大家對均衡和公平的關注。
政協委員陳旭成和張翅提出,目前中山市幾所重點公辦學校存在違規招收外市學生的現象。這些學生不僅占全用本市學生的學位,而且享有優待,不用交學費、住宿費、借讀費等。“這是一種教育不公平,且這樣的學生有近千人。”他們建議消除這一現象。
3、校園普法
在中小學法制教材中
增加憲法知識
在中山市沙溪鎮申明亭小學內,《憲法》如同校訓校規一樣被刻在了墻上,供師生和家長學習。這樣的教育形式引起了不少外來人士的關注,有人贊也有人彈,更有人開始思考,普法教育是否要從此開始。
讓人意外的是,今年兩會上,多位政協委員也關注到了這個問題。李廣安就建議,在全市中、小學《法律基礎》教材中增加憲法內容的建議。他說,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如憲法中規定的: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應當深入我們的心田。
他的建議得到了政協委員林麗芬、陳冠榮等人的認可。他們同樣呼吁,在全市中小學中普及憲法知識。另外,葉巧環、蘇炯莉、張舒廣、程國何等委員也建議,在全市中小學開設法制校本課程。
記者發現,2012年-間,中山極少有人關注該問題,相關的提案、議案和建議基本查詢不到。這一新現象讓不少家長和教育界人士拍手叫好。他們說,依法治市是中山市近幾年的重點工作,在校園普法既符合當下形勢,也能讓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
實際上,去年12月,中山市就已全面啟動了“法律進校園”活動,計劃采取多種形式增加學生的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點贊之余,不少家長亦擔憂,這樣的教育會流于形式,建議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相關的教育。
4、職業教育
片面注重成績技能
學生公德心淡化
作為教育改革的先行市,中山的職業教育亮點紛呈,相關的探索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極大的影響力。然而,在全市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職業教育的改革依然值得關注。
記者統計發現,在51個提案、建議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