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過去一百年,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現在,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新征程在腳下,新的奮斗藍圖在眼前。廣大黨員干部在新征程上要當好“三者”,以趕考姿態繼續奔赴新征程。
黨員干部要當“有能者”。面對寬廣的征程之海,黨員干部如果沒有過海之“法”,沒有戰勝風浪之“能”,便只能在岸邊望洋興嘆。黨員干部要在學習中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勤學理論將理論知識學深悟透,結合實際案例將專業知識理解透徹,融入實踐練好干事創業的真本領,在求學獲知中增進個人能力,答好時代之問。在工作實踐中,黨員干部要多解決問題才能向善于解決問題轉變,分析研究才能切準問題的“癥結”,經常進行總結才能掌握更多解決問題的“良方”。要深入基層、挺身一線,立足實際巧解問題,從而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黨員干部要當“清正者”。做人一身正氣,為官一塵不染。無論是做人還是為官都應當保持一身正氣,不被歪風邪氣迷亂心志。無數事實證明,不能在工作作風上保持清正廉潔的人,在工作中不可能做到公平公正,在事業上也不可能有所作為。黨員干部在工作實踐中要樹牢思想底線,不在沒有人生價值且錯誤的事情上浪費時間。黨員干部要恪守黨紀黨規,違法亂紀的“手”不能伸,危害群眾利益的事情堅決不做,一顆心要永遠“存真”,清風正氣要永遠縈繞,不管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都能夠堅守本心、本色不改,做組織靠得住、人民信得過的好干部,老老實實做事,清清白白為人。
黨員干部要當“回望者”。黨員干部只有常常“回望”,才能從過往的經歷中獲取經驗,為走好未來之路標定方向、注入力量。“回頭望”并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沾沾自喜,也不是一種“形式”,而是為了能夠從中汲取智慧,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成長加入“營養液”。一直向前走,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黨員干部要銘記“來時路”,正確認識回望“來時路”的作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榮辱觀,才知道如何更好地向前走。在一次次“回望”中,黨員干部既要看好的方面,把特長和優勢固化為經驗、打造成亮點;還要看不足的方面,朝著更好方面努力不止,將自身的缺點改正,將短板補上,成為德才兼備、堪當大任的干部,當好人民群眾的“領路人”。
近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需要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接續奮斗,必須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古往今來,成才之路沒有捷徑可言。黨員干部唯有懂得品“艱苦奮斗”中的苦味,方能苦盡甘來,成為棟梁之材。
品“學習鉆研”之苦,探尋“強思想、長才干”的良方。“人才自古要養成,放使干霄戰風雨。”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要想事業發展的前進腳步不止,學習就無止境。學習是一件苦差事,也是獲得真本領的重要途徑。黨員干部要堅定不移地發揚刻苦學習的精神,以建黨一百周年為契機,在黨史學習教育上下苦功夫、硬功夫、真功夫,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絕不能不求甚解、敷衍了事。在永無止境的學習中堅定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正確認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面對新機遇和新挑戰,能夠快速適應新形勢,不要怕吃苦,而是要從黨的百年奮斗中學懂弄通我們為什么能成功,在亂云飛渡中時刻保持清醒頭腦,進而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努力拼搏。
品“攻堅克難”之苦,磨礪“經風雨、見世面”的膽識。“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以學增智、以學潤德的關鍵在于深入轉化學習成果、應用于實踐。“七一勛章”獲得者艾愛國不舍晝夜奮戰在一線焊接崗位上,盡管在寒冬臘月,他的工作服卻擰出了苦干實干的汗水。他始終堅持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以“鋼鐵”般的硬本領,攻克了一道道難關,跨越一條條險灘,為我國焊接事業開拓了新局面。我們不僅要向先進典范學習,更要學以致用,知行合一。趕考人當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深扎基層,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砥礪前行,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破解干事創業之困局。
品“功成不必在我”之苦,堅定“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黨員干部不僅要將小我融入大我,更要勇于追求“無我”之境。“無我”是奉獻,是擔當,更是一種純潔高尚、以苦為樂的精神境界。回望百年路,從默默無聞張富清到能文能武李延年,再從深潛專家黃旭華到航天戰士孫家棟,他們無不是奉獻精神的踐行者,在奮斗有我、奉獻有我、強國有我中嘗盡了“苦頭”,為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甜頭”。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全面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廣大黨員干部當從中汲取奮進力量,反復咀嚼,用心體味,涵養“無我”境界。在新的趕考征程上敢于吃苦、樂于吃苦、善于吃苦,以擔當作為書寫無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