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是三線城市,古稱夷陵,湖北省地級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長江上中游分界處,建制歷史逾兩千年。宜昌之名始于東晉,市的建制始于解放初,于1992年設立地級市。宜昌市地理環境復雜多樣,地形比較復雜,高低相差懸殊。
宜昌,位于長江中上游結合部、湖北省西南部,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宜昌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時改稱“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宜昌歷史悠久,巴楚文化源遠流長,是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屈原、古代民族團結使者王昭君的故里。宜昌是三峽工程、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所在地,被譽為“世界水電之都”。宜昌現轄5區3市5縣和1個國家級高新區,國土面積2.1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3.59萬,戶籍人口391.87萬。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處長江上游與中游的結合部、鄂西武陵山脈和秦巴山脈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上控巴蜀,下引荊襄”。地跨東經110°15'~112°04'、北緯29°56'~31°34'之間,東西最大橫距174.08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80.6公里。東鄰荊州市和荊門市,南抵湖南省石門縣,西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靠神農架林區和襄陽市。
全市共發現礦產地1000多處,其中探明儲量的礦產地230處。發現礦種88種,占全國已發現礦種的51.2%、全省的62%。已探明工業儲量的礦產48種,有13種礦產列全省第一。發現礦床397處,其中大型礦床17個,中型礦床58個,小型及以下礦床322個。宜昌市磷礦列全國八大磷礦區第二位,是省內富磷礦石主要產區,累計查明磷儲量42.44億噸,保有儲量39.28億噸。全市磷礦年產量1300萬噸左右。水泥用灰巖在全省占有重要位置。礦產資源分布面廣,優勢礦種產地相對集中,區域特色明顯。全市各縣市均有礦產分布,但地域差異明顯。主要礦產相對集中,形成12個礦產集中區。全市有礦山439家,其中磷礦53家,石墨、錳、金、銅、鉛鋅、采石場等386家,年產固體礦石2800萬噸,從業人員2萬余人,實現礦業總產值34億元,礦產采選業及深加工產值約800億元。礦業及礦產品加工業在宜昌市國民經濟中占有較重的地位,建有湖北宜化集團、宜昌興發集團、湖北東圣化工公司、湖北三峽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的礦產品開發和加工企業,基本形成以磷、石墨、石英砂、石材、水泥原料為主體的生產加工基地,使宜昌成為省內乃至全國具有較大影響的磷化工和建材生產基地。
白酒的英語怎么說 各種酒
時間:2023-09-14 04:0:43白酒的英語怎么說 白酒的
時間:2023-09-14 07:0:33白酒的英語怎么說怎么寫
時間:2023-09-20 17:0:40出現用英語怎么說 出現的
時間:2023-09-14 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