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子莫若父。——《管子·大匡》
2、欲速則不達。——《論語·子路》
3、三思而后行。——《論語·公冶長》
4、學然后知不足。——《禮記·學記》
5、滿招損,謙受益。——《書·大禹謨》
6、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甥書》
7、學莫便乎近其人。——《荀子·勸學》
8、食不語,寢不言。——《論語·鄉黨》
9、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
10、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11、敏于事而慎于言。——《論語·學而》
12、當仁不讓于師。——《論語·衛靈公》
13、不吹毛而求小疵。——《韓非子·大體》
14、養心莫善于寡欲。——《孟于。盡心下》
15、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16、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老子》
17、人皆可以為堯舜。——《孟子·告子下》
18、溫、良、恭、儉、讓。——《論語·學而》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20、躬自厚而薄責于人。——《論語·衛靈公》
2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乾》
22、差若毫厘,謬以千里。——《禮記·經解》
23、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孫子·謀攻》
2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述而》
25、行百里者半九十。——《戰國策·秦策五》
26、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修權》
27、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28、百聞不如一見。——班固《漢書·趙充國傳》
29、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劉禹錫《陋室銘》
30、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31、勝而不驕,敗而不怨。——《商君書·戰法》
3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社甫《望岳》
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丑下》
34、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禮記·大學》
35、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也。——《論語·子罕》
36、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盡數》
37、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傅玄《傅子·口銘》
38、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39、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40、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詩經·十月之交》
41、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蕩》
4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43、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離婁上》
44、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述而》
45、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荀子·勸學》
46、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
47、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贈崔純亮》
48、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盡心上》
49、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
50、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樂游原》
5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5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53、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禮記·檀弓上》
54、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5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56、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班固《漢書·賈誼傳》
5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5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
59、生兒不用多,了事一個足。——《全唐詩·織補遺》
60、火不熱貞玉,蠅不點清冰。——白居易《反白頭吟》
61、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內篇·雜下》
6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范曄《后漢書·班超傳》
63、食不重味,衣不雜采。——魏徵《群書治要·賈子》
64、過猶不及,有余猶不足也。——賈誼《新書·容經》
65、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禮記·表記》
66、孤犢觸乳,驕子罵母。——范曄《后漢書·仇覽傳》
6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68、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孫光憲《瑣言引古語》
69、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樂府詩集·君子行》
70、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李白《上李邕》
71、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牧民》
7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灑》
7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74、少年心事當拿云,誰念幽寒坐嗚呃?——李賀《致酒行》
75、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李賀《致酒行》
76、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無題》
77、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勸學》
78、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黃巢《題》
79、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之六
80、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左傳·隱公三年》
8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8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
8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84、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社秋娘《金縷衣》
85、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荀子·勸學》
86、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也。——《論語·公冶長》
87、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
88、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白居易《與元九書》
89、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90、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9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社少府之任蜀州》
92、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無名氏《古詩·行行重行行》
93、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無名氏《古詩·甘瓜抱苦蒂》
94、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95、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社甫《戲為六絕句》
9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
97、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杜荀鶴《題弟侄書堂》
98、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99、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五首》
100、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101、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下》
102、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103、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不免為下。——《唐太宗紀》
104、物苦不知足,得隴又望蜀。——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之二十三
10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106、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07、鍥而含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108、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韓愈《師說》
109、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禮記·中庸》
110、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韓愈《原毀》
111、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
112、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楚策四·莊辛謂楚襄王》
11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114、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劉禹錫《浪淘沙詞九首》其九
115、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晏子春秋·雜下》
116、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117、物以稀為貴,情因老更慈。——白居易《小歲日喜談氏外孫女孩滿月詩》
118、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19、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曲禮上》
120、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戰國·楚·屈原《卜居》
121、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122、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禮記·學記》
123、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12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經離亂后天恩流夜郎億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12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126、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
2025高考熱點作文素材及解析
時間:2024-05-24 06:0:11高考作文萬能素材積累與運
時間:2024-04-18 09:0:222025高考作文發生的熱點事
時間:2024-04-10 09:0:022025高考作文熱點素材時事
時間:2024-04-06 07: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