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民諺
(2) 這篇論文的毛病是明察秋毫而不見輿薪.
(3) 老者也算得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知道韓光不想接受自己的熱情,無奈之下,只能日后報答。
(4) 但是,對法律正義的判準,原即應有“憲政”正義層次的關懷與視野;不可落入“明察秋毫,不見輿薪”、“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褊狹見地。
(5) 有時專家的議論大悖于常人的見識,是常人囿于常識,缺少理論高度,還是專家過度求深、求異,反而造成了明察秋毫而不見輿薪呢?真是讓人難以說清。
(6) 退縮者,即同官互推,不肯任怨,動輒請旨,不肯任咎;瑣屑者,斤斤計較,不顧大體,察及秋毫,不見輿薪。
(7) 這位學者看不到學生違法闖占民意機關,而只看到地上不見垃圾,正是所謂“明察秋毫,不見輿薪”。
(8) ‘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
(9) ‘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使民以時造句,用使民以時造
時間:2023-09-15 06:0:27圣躬造句,用圣躬造句
時間:2023-09-21 17:0:47包吃造句,用包吃造句
時間:2023-09-20 17:0:30湯盤造句,用湯盤造句
時間:2023-09-16 2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