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司徒魯恭,年近八十,乞請致仕,乃改任大鴻臚夏勤為司徒。
(2) 辛卯,遣鴻臚卿崔琳入吐蕃報聘。
(3) 聽見姚明陽的追問,鴻臚少卿立馬站出來說道:“啟奏陛下,前天得到消息,突厥宰相祿元布及東瀛太子足利乾聯袂正在向我大陽而來還有兩日就到京城。
(4) 十月,明誠授鴻臚少卿,其長兄存誠為衛尉卿、次兄恩誠為秘書少監。
(5) 白馬令李云以直言死,鴻臚陳君以救云抵罪。
(6) 鴻臚寺官員高唱退休及派赴各省任職的官員姓名,被唱到的人又另行對皇帝行禮謝恩。
(7) 第二天上午早朝的時候,鴻臚少卿彭朝明站出來說道:“啟奏陛下,突厥國師祿元布與東瀛大王子足利乾于昨日傍晚到達京城。
(8) 后以煨為大鴻臚光祿大夫,建安十四年,以壽終。
(9) 典客署掌管著最豪華的鴻臚客棧,服務員中美女自然是不少的,偶爾間還有來自西域、渤泥國等地的少數民族美女,只是殷雨辰都不放在眼里。
(10) 唐冊封詔主閣邏鳳為云南王;冊其子鳳迦異為鴻臚少卿,并將宗室公主李翠許配給鳳迦異;派出大批工匠幫助南詔修建崇圣寺、千尋塔。
(11) 太常、光祿勛、衛尉、太仆、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
(12) 太尉楊彪、太鴻臚陳紀、太仆韓融見到趙溫、趙岐、伏完皆是落淚不止,劉協和皇后伏壽陪淚。
(13) 九卿是指太常,光祿勛,衛尉,太仆,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造句 網),少府九個機構.
(14) 話說宋時有個鴻臚少卿姓滿,因他做事沒下稍,諱了名字不傳,只叫他滿少卿。
(15) 昨天楊素便去鴻臚寺客館檢查準備情況,卻發現客館院子里到處是馬屎,還有二十幾個仆人聚在貴客用的氈毯上博,其實這也不是什么大事,訓斥一番便可。
(16) 庚子,詔大鴻臚卿杜超假節都督冀、定、相三州諸軍事、行征南大將軍、太宰,進爵為王,鎮鄴,為諸軍節度。
(17) 侍讀侍講學士諭德洗馬尚寶少卿鴻臚少卿。
(18) 九月二十一日,太宗敕命鴻臚卿韋挺為喪事監護正使、鴻臚少卿崔仁師為喪事監護副使,將長樂公主陪葬昭陵。
(19) 鴻臚之名出自漢武帝之手,即大聲傳贊,引導儀節之意,唐朝時又改稱“鴻臚寺”。
(20) 長子安慶宗為衛尉少卿,加授秘書監,尚榮義郡主;次子慶緒為鴻臚少卿兼廣陽郡太守。
(21) 我乃大宋國世襲忠國公上院參政御林軍中校殿前班值都檢點鴻臚寺少卿駐明使節團副史文雋,奉欽命來請先皇遺物。
(22) 初,河、隴既沒于吐蕃,自天寶以來,安西、北庭奏事及西域使人在長安者,歸路既絕,人馬皆仰給于鴻臚。
(23) 其余掌院學士、宗人府、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光祿寺、鴻臚寺、國子監、鸞儀衙門諸缺額,未暇細數。
(24) 每年仲春亥之日前一個月,就要由禮部報請耕耤日及從耕三公九卿官員名單,由鴻臚寺在先農壇耤田兩側立好典禮儀式及從耕官員的位置標識牌。
(25) 相傳東漢明帝時,天竺僧人以白馬馱經東來,最初住在洛陽“鴻臚寺”。
(26) 秦漢通常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祿勛)、衛尉、太仆、廷尉、典客(大鴻臚)、宗正、治粟內史(大司農)、少府為九卿,實即中央各機關的總稱。
(27) 杜十一郎是禮部尚書之子,自幼生長在高門大族,小小年紀已是七品,在鴻臚寺歷練兩年,升至五品并不是難事。
(28) 同月,安祿山赴任,玄宗敕令中書門下三品以下正員外郎長官、緒司侍郎、御史中丞于鴻臚寺亭子祖餞。
(29) 相傳東漢明帝時,天竺僧人以白馬馱經東來傳佛,最初被皇帝安排居住在洛陽鴻臚寺,以表示對高僧的尊敬。
使民以時造句,用使民以時造
時間:2023-09-15 06:0:27圣躬造句,用圣躬造句
時間:2023-09-21 17:0:47包吃造句,用包吃造句
時間:2023-09-20 17:0:30湯盤造句,用湯盤造句
時間:2023-09-16 2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