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亦君子乎的君子的意思是:學習為君之道,治國之術的人。出自《論語》第一章,《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知”作“知道”講的時候,首先可以與知人善任的“知”相同,可以解釋為“了解”。是說咱的才華、能力不被了解,不被賞識,得不到提拔重用,咱也不必郁悶,也不必生氣上火,該怎么干還怎么干,心平氣和,一如既往。這樣的表現是合乎君子的修養的。孔子告誡我們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別人不了解自己,不怕;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別人,誤會了別人。
“知”還可以解釋為“理解”。自己做了好事,有了正確的主張,明明是對他人對社會有益,可是大家都不理解、不贊成、不支持、不褒揚,有時還會招致些誤會、曲解甚至誹謗、攻擊。在這種情況下,我不生氣,不抱怨,不惱怒,不頹廢,不放棄,繼續行善積德,探求真理,絲毫不在意自身的毀譽。這樣的修養、德行,當然符合君子的品行。
dna水解后得到的產物是什么
時間:2023-09-16 21:0:39invention可數嗎
時間:2023-09-13 09:0:04地球大氣層從低到高依次是
時間:2023-09-18 07:0:54宇文新州之懿范句式
時間:2023-09-21 1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