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 > 多少分上大學 > 正文

云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農業大學 附2016-2020最低錄取分數線

更新:2023-09-20 14:19:42 高考升學網

每所大學在不同的省份錄取分數線都不一樣,本期文章主要為大家介紹關于云南農業大學在云南高考最低錄取分數線的知識,具體云南農業大學的所有歷年在云南錄取最低分和錄取專業分數線可參考聚志愿高考大數據查詢系統。

一、云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農業大學

根據聚志愿高考大數據查詢系統,云南農業大學在云南2020年高考理科最低錄取分數線為535分,最低錄取位次為34756位;理科最低錄取分數線為441分,最低錄取位次為91329位;理科最低錄取分數線為445分,最低錄取位次為88640位;理科最低錄取分數線為450分,最低錄取位次為85222位;理科最低錄取分數線為456分,最低錄取位次為81085位;理科最低錄取分數線為464分,最低錄取位次為75758位;理科最低錄取分數線為475分,最低錄取位次為68528位;理科最低錄取分數線為481分,最低錄取位次為64680位;理科最低錄取分數線為421分,最低錄取位次為104550位;文科最低錄取分數線為497分,最低錄取位次為33815位;文科最低錄取分數線為502分,最低錄取位次為31100位;文科最低錄取分數線為503分,最低錄取位次為30576位;文科最低錄取分數線為507分,最低錄取位次為28560位;文科最低錄取分數線為509分,最低錄取位次為27590位;文科最低錄取分數線為517分,最低錄取位次為23761位;文科最低錄取分數線為465分,最低錄取位次為53463位;

二、云南農業大學在云南歷年錄取最低分數據統計

招生省份科目年份錄取批次分數線錄取位次錄取數省控線
云南理科2020本一53534756141535
云南理科2020本二4419132930440
云南理科2020本二4458864040440
云南理科2020本二45085222105440
云南理科2020本二4568108530440
云南理科2020本二46475758285440
云南理科2020本二4756852880440
云南理科2020本二481646802503440
云南理科2020專科421104550790200
云南文科2020本二-----480
云南文科2020本二4973381520480
云南文科2020本二5023110042480
云南文科2020本二50330576175480
云南文科2020本二5072856020480
云南文科2020本二5092759060480
云南文科2020本二51723761459480
云南文科2020專科46553463590200
云南理科2019本一52637527140535
云南理科2019本二4289345420435
云南理科2019本二44085988105435
云南理科2019本二4488096910435
云南理科2019本二46272263325435
云南理科2019本二4726626280435
云南理科2019本二482602082249435
云南理科2019專科409104788913200
云南文科2019本二4694960925480
云南文科2019本二4973352318480
云南文科2019本二5003194645480
云南文科2019本二50628890125480
云南文科2019本二5142520040480
云南文科2019本二52918964437480
云南文科2019專科45955783685200
云南理科2018本一53031804120530
云南理科2018本二4258916930430
云南理科2018本二4338446280430
云南理科2018本二4467670130430
云南理科2018本二45074286330430
云南理科2018本二489518612332430
云南理科2018專科387110169600200
云南文科2018本二4735034230490
云南文科2018本二5043464050490
云南文科2018本二51430088120490
云南文科2018本二5162923820490
云南文科2018本二54916476464490
云南文科2018專科47151472608200
云南理科2017本一50030921373500
云南理科2017本二39199079157410
云南理科2017本二4138457429410
云南理科2017本二42079940340410
云南理科2017本二4287448530410
云南理科2017本二470469922157410
云南理科2017專科39099735790300
云南文科2017本二4714036631465
云南文科2017本二4793622670465
云南文科2017本二48035721110465
云南文科2017本二4853319620465
云南文科2017本二52915415497465
云南文科2017專科44554853690300
云南理科2016本一48841841300525
云南理科2016本二4247821730445
云南理科2016本二44565469138445
云南理科2016本二44565469340445
云南理科2016本二4635499030445
云南理科2016本二484438212028445
云南理科2016專科39794184553300
云南文科2016本二49527636110495
云南文科2016本二4972678264495
云南文科2016本二4982635520495
云南文科2016本二5082237330495
云南文科2016本二52914964500495
云南文科2016專科44451596487300

三、云南農業大學簡介

| 院校屬性:

是否是985是否是211
是否是雙一流創建時間1938年
博士點數21隸屬于省政府
碩士點數71招辦電話0871-65227706、0871-65226172
學校類型農林學校網址http://www.ynau.edu.cn/
所處城市昆明市辦學層次

| 學校詳情:

云南農業大學位于春城昆明,北依龍泉山、東傍盤龍江,毗鄰著名風景名勝昆明黑龍潭公園,是云南省省屬重點大學。

辦學80多年來,學校為邊疆穩定,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繼往開來,學校將繼續秉承“開學養正、耕讀至誠”之精神,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校,堅持立德樹人、德育為先,積極探索構建現代大學制度,努力建設成為國內同類院校一流、國際上知名、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歷史沿革

學校創辦于1938年,前身是國立云南大學農學院,建址昆明市呈貢縣,1958年獨立建成昆明農林學院,遷址昆明北郊黑龍潭,1962年滇南大學、滇西大學并入昆明農林學院,1969年搬遷至大理州賓川縣,1970年遷至原曲靖地區尋甸縣,1971年與云南農業勞動大學合并成立云南農業大學,1980年搬回昆明北郊黑龍潭。1983年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1993年列為云南省屬重點大學,2003年成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2007年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為優秀,2009年、2013年、2014年省委省政府依托學校教育管理資源分別創辦了云南農村干部學院、云南省食品安全管理學院、云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研究院。2013年,經科技部、教育部審核批準建設云南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

辦學條件

云南農業大學辦學八十多年來,一代代農大人秉承“開學養正、耕讀至誠”的農大精神,情系稼穡、躬耕疆域、勵精圖治、矢志創業,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全日制在校生25684人,成人教育學生7504人,各類留學生近200人。學校有校本部和五華校區、普洱校區、西雙版納校區,占地面積3803畝,校舍面積69.7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3623萬元。學校圖書館是CALLS全國農學文獻信息中心、CALLS全國農學中心成員館,2014年獲批為教育部科技查新站,擁有紙質圖書171.6萬冊,紙質期刊831種,電子期刊3.1萬種,電子圖書227.8萬種,可使用中外文數據庫50個。學校信息化建設日趨完善,數字校園與智慧校園建設成效明顯。學校現設22個學院,涵蓋了種植業、養殖業、水利水電、農業工程、農業經濟管理以及部分人文社會科學學科。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1828人,其中高級職稱700余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4人,享受國務院津貼21人,有云南省突出貢獻優秀人才16人,享受省政府津貼19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20人,省級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高等學校教學名師8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才、省創新人才共計62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入選云南省“云嶺學者”人才培養工程7人。擁有國家級科技創新團隊1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8個,省級哲學社會科學類創新團隊2個,高校科技創新團隊6個。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2個,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1個,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9人,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1人。

專業學科

學校現有79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省級重點建設專業8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2個。有省部級重點學科25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9個。有農業碩士、獸醫碩士、工程碩士、翻譯碩士、體育碩士、風景園林碩士、社會工作7個專業學位類別。有在職人員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和外國留學生招生權。現有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農業生物多樣性應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西南中藥材種質創新與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高原特色現代化農業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國家農科專業基礎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和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等國家級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平臺7個;擁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觀測試驗站、云南省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協同創新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智庫、研究基地、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69個部省級科研平臺;云南省生物多樣性和生物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基地、云南省環境科學與工程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各1個;學校還建有昆明市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5個、校級科研平臺35個。

人才培養

學校始終從云南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出發,立德樹人,因材施教,嘔心培育邊疆民族人才。辦學初期,農業教育家湯惠蓀、農學家張海秋、育種學家諸寶楚、植物病理學家段永嘉、煙草學家徐天騮、生物統計學家昝維廉、園藝學家蔡克華等為代表的一批學術先賢開創了邊疆農大辦學基業,先人風范激勵著一代代學子踐行“厚德博學、明理尚農”之校訓。辦學八十多年來,為社會培養了15萬余名具有“科學情操、大地情懷、農民情結”的專業人才。其中,水稻育種家、全國先進工作者歸僑鄧友成,獻身彝區五十年,育成“楚粳”系列水稻品種,推廣面積占云南省中海拔地區水稻種植面積50%以上;煙草育種專家、“全國煙草行業勞動模范”李永平,育成“云煙85”和“云煙87”品種,推廣面積占2007年全國煙草種植面積的56.7%;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崔秀明,立足邊疆苗嶺壯鄉,成為開創“三七之鄉”支柱產業科技領軍人;畜牧專家馬崇文扎根基層第一線,成為“感動中國畜牧獸醫科技推廣功勛人物”;在大健康、生物科技、農業領域涌現出了一批干事創業的優秀企業家,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云南省農業高級技術人員80%以上、農業技術推廣站(所)負責人80%以上、縣鄉主管農業的領導80%以上是我校畢業生,少數民族畢業生占30%以上,他們既熟悉少數民族文化、又掌握現代農業科技和管理知識,扎根邊疆民族地區孜孜以求,勤奮工作,為增進民族團結、邊疆穩定,促進邊疆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教學改革

近年來,學校按照全面深化綜合改革、注重內涵發展的要求,多措并舉,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調整優化專業結構,逐步構建了以農科為優勢,農、工、經、管、理、文、法、教育多學科相互滲透、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框架;不斷修訂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和體系;形成國家、省、學校三個層面的三級“質量工程”體系,共獲準立項質量工程項目國家級144項、省級451項;建設了課程開發系統、自主學習中心、實驗教學中心、教學科研基地以及教學管理五大教學平臺;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優秀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11項、二等獎32項;擁有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005-2018年,連續14年評為云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考評優秀,被教育部評為“2011-2012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50所典型經驗高校”“2016年度全國創新創業50所典型經驗高校”,2017年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就業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科學研究

學校先后承擔聯合國全球環境基金、歐盟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973計劃、86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國務院農改辦、國家基金重點項目等各級各類項目3480余項,科研經費達13億元,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科學研究一等獎、國際農業研究(CGIAR)杰出科學獎、何梁何利科學技術進步獎、云南省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云南省科技進步特等獎等國際、國家及省部級獎勵455項。審定登記滇撒豬配套系、龍陵黃山羊、武定烏骨雞、水稻、玉米、馬鈴薯、小麥、甘蔗、大豆、蔬菜、花卉、藥用植物、牧草等動植物新品種(系)165個。發表論文27107篇,其中SCI、EI、CPCI-S等論文4197篇。獲授權專利1177件,其中發明專利281件。同時,學校立足云南生物資源優勢,圍繞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目標和“三農”發展需求,致力于重大科學問題理論創新、產業關鍵技術研發、產學研相結合與農科教一體化的社會服務體系機制創新,為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提供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撐。其中,朱有勇院士團隊創建了農業生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理論與技術,研究成果在《Nature》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國內大面積推廣應用累計達3.02億畝,突破作物品種單一化種植重大難題,成為世界上利用生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的成功典范,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等獎勵;李錚友教授等率先育成中國第一個水稻雄性不育系,并首先實現我國雜交粳稻“三系”配套,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創造了雜交粳稻單產1108.55千克的世界紀錄,率領團隊育成品種40多個,累計推廣3000多萬畝;盛軍教授團隊圍繞茶葉等特色生物資源,通過建立茶樹基因組數據庫,系統闡釋了茶樹起源、演化以及茶樹基因遷徙規律,闡明普洱茶降血脂、降血糖、減緩糖尿病并發癥機理,開發普洱茶系列深加工產品,發掘辣木、鐵皮石斛、瑪咖等新資源,實現了創新引領產業升級發展;魏紅江教授團隊構建基因編輯和體細胞克隆技術,與美國合作獲得了世界第一批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失活克隆豬,并在《Science》上以封面文章發表,同時獲得了人類系統性紅斑狼瘡、杜氏肌營養不良癥、侏儒癥等多種小型豬疾病模型。

相關文章

最新圖文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預估

時間:2025-05-15 19:0:55

甘肅能源化工職業學院預估

時間:2025-04-26 07:0:53

武漢工貿職業學院預估錄取

時間:2025-04-25 09:0:17

珠海格力職業學院預估錄取

時間:2025-04-20 16:0:37
9999久久久国产精品,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人妻,免费AAAAAA毛片看
亚洲高清aⅴ日本欧美视频 亚洲性爱国产性爱 | 在线a一级大片免费观看 | 在线观看理论片国产 | 伊人大蕉香中文字幕青青 |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