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安科技大學在重慶的土木工程專業招生人數為2人;
2、西安科技大學在重慶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招生人數為2人;
3、西安科技大學在重慶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招生人數為2人;
4、西安科技大學在重慶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招生人數為2人;
5、西安科技大學在重慶的工程力學專業招生人數為2人;
6、西安科技大學在重慶的土木工程((中外合作辦學))招生人數為3人;
1、2022西安科技大學在重慶的招生計劃和人數代碼4
專業名稱 | 招生省份 | 年份/批次 | 專業招生代碼 | 招生計劃人數 | 選科要求 | 科目 |
---|---|---|---|---|---|---|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 重慶 | 2022/本科 | 501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采礦工程 | 重慶 | 2022/本科 | 502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安全工程 | 重慶 | 2022/本科 | 505 | 2 | 物理+化學 | 物理 |
應急技術與管理 | 重慶 | 2022/本科 | 506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土木工程 | 重慶 | 2022/本科 | 507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 重慶 | 2022/本科 | 511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重慶 | 2022/本科 | 512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機械電子工程 | 重慶 | 2022/本科 | 513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自動化 | 重慶 | 2022/本科 | 516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重慶 | 2022/本科 | 518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通信工程 | 重慶 | 2022/本科 | 522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電子信息工程 | 重慶 | 2022/本科 | 523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重慶 | 2022/本科 | 527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重慶 | 2022/本科 | 529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地質工程 | 重慶 | 2022/本科 | 531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資源勘查工程 | 重慶 | 2022/本科 | 532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測繪工程 | 重慶 | 2022/本科 | 534 | 2 | 物理+(化學或地理) | 物理 |
遙感科學與技術 | 重慶 | 2022/本科 | 535 | 2 | 物理+(化學或地理) | 物理 |
地理信息科學 | 重慶 | 2022/本科 | 536 | 2 | 物理+(化學或地理) | 物理 |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 重慶 | 2022/本科 | 537 | 2 | 物理+(化學或地理) | 物理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重慶 | 2022/本科 | 538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 重慶 | 2022/本科 | 539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重慶 | 2022/本科 | 540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應用化學 | 重慶 | 2022/本科 | 542 | 2 | 物理+化學 | 物理 |
礦物加工工程 | 重慶 | 2022/本科 | 544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重慶 | 2022/本科 | 545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工程力學 | 重慶 | 2022/本科 | 547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重慶 | 2022/本科 | 548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工程管理 | 重慶 | 2022/本科 | 552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土木工程 ((中外合作辦學)) | 重慶 | 2022/本科 | 5H1 | 3 | 物理+不限 | 物理 |
2、2021西安科技大學在重慶的招生計劃和人數代碼4
專業名稱 | 招生省份 | 年份/批次 | 專業招生代碼 | 招生計劃人數 | 選科要求 | 科目 |
---|---|---|---|---|---|---|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 重慶 | 2021/本科 | 501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采礦工程 | 重慶 | 2021/本科 | 502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安全工程 | 重慶 | 2021/本科 | 504 | 2 | 物理+化學 | 物理 |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 重慶 | 2021/本科 | 510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重慶 | 2021/本科 | 511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機械電子工程 | 重慶 | 2021/本科 | 512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自動化 | 重慶 | 2021/本科 | 515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重慶 | 2021/本科 | 517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重慶 | 2021/本科 | 518 | 2 | 物理+化學 | 物理 |
通信工程 | 重慶 | 2021/本科 | 521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電子信息工程 | 重慶 | 2021/本科 | 522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網絡工程 | 重慶 | 2021/本科 | 525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重慶 | 2021/本科 | 526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重慶 | 2021/本科 | 528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地質工程 | 重慶 | 2021/本科 | 530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資源勘查工程 | 重慶 | 2021/本科 | 531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測繪工程 | 重慶 | 2021/本科 | 533 | 2 | 物理+(化學或地理) | 物理 |
遙感科學與技術 | 重慶 | 2021/本科 | 534 | 2 | 物理+(化學或地理) | 物理 |
地理信息科學 | 重慶 | 2021/本科 | 535 | 2 | 物理+(化學或地理) | 物理 |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 重慶 | 2021/本科 | 536 | 2 | 物理+(化學或地理) | 物理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重慶 | 2021/本科 | 537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 重慶 | 2021/本科 | 538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應用化學 | 重慶 | 2021/本科 | 541 | 2 | 物理+化學 | 物理 |
礦物加工工程 | 重慶 | 2021/本科 | 543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重慶 | 2021/本科 | 544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工程力學 | 重慶 | 2021/本科 | 546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重慶 | 2021/本科 | 547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工業工程 | 重慶 | 2021/本科 | 549 | 2 | 物理+(化學或政治) | 物理 |
工程管理 | 重慶 | 2021/本科 | 551 | 2 | 物理+不限 | 物理 |
土木工程 ((中外合作辦學)) | 重慶 | 2021/本科 | 5H1 | 3 | 物理+不限 | 物理 |
3、2020西安科技大學在重慶的招生計劃和人數代碼4
專業名稱 | 招生省份 | 年份/批次 | 專業招生代碼 | 招生計劃人數 | 選科要求 | 科目 |
---|---|---|---|---|---|---|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 重慶 | 2020/本一 | 01 | 2 | - | 理科 |
采礦工程 | 重慶 | 2020/本一 | 02 | 2 | - | 理科 |
安全工程 | 重慶 | 2020/本一 | 04 | 2 | - | 理科 |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 重慶 | 2020/本一 | 10 | 2 | - | 理科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重慶 | 2020/本一 | 11 | 2 | - | 理科 |
機械電子工程 | 重慶 | 2020/本一 | 12 | 2 | - | 理科 |
工業工程 | 重慶 | 2020/本一 | 13 | 2 | - | 理科 |
自動化 | 重慶 | 2020/本一 | 16 | 2 | - | 理科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重慶 | 2020/本一 | 18 | 2 | - | 理科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重慶 | 2020/本一 | 19 | 2 | - | 理科 |
通信工程 | 重慶 | 2020/本一 | 22 | 2 | - | 理科 |
電子信息工程 | 重慶 | 2020/本一 | 23 | 2 | - | 理科 |
網絡工程 | 重慶 | 2020/本一 | 26 | 2 | - | 理科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重慶 | 2020/本一 | 27 | 2 | - | 理科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重慶 | 2020/本一 | 29 | 2 | - | 理科 |
地質工程 | 重慶 | 2020/本一 | 31 | 2 | - | 理科 |
資源勘查工程 | 重慶 | 2020/本一 | 32 | 2 | - | 理科 |
測繪工程 | 重慶 | 2020/本一 | 34 | 2 | - | 理科 |
地理信息科學 | 重慶 | 2020/本一 | 36 | 2 | - | 理科 |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 重慶 | 2020/本一 | 37 | 2 | - | 理科 |
材料類 ((包含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重慶 | 2020/本一 | 38 | 3 | - | 理科 |
應用化學 | 重慶 | 2020/本一 | 40 | 2 | - | 理科 |
礦物加工工程 | 重慶 | 2020/本一 | 42 | 2 | - | 理科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重慶 | 2020/本一 | 43 | 2 | - | 理科 |
工程力學 | 重慶 | 2020/本一 | 45 | 2 | - | 理科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重慶 | 2020/本一 | 46 | 2 | - | 理科 |
會計學 | 重慶 | 2020/本一 | 48 | 2 | - | 理科 |
工程管理 | 重慶 | 2020/本一 | 49 | 2 | - | 理科 |
土木工程 ((中外合作辦學)) | 重慶 | 2020/本一 | H1 | 2 | - | 理科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中外合作辦學)) | 重慶 | 2020/本一 | H2 | 2 | - | 理科 |
西安科技大學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學校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895年成立的北洋大學工學院采礦冶金科,1938年遷并于西北工學院礦冶系,1957年并入西安交通大學,1958年從西安交通大學分出成立獨立的西安礦業學院,是當時隸屬原煤炭工業部僅有的2所5年制本科院校之一。1998年學校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劃轉陜西省。1999年更名為西安科技學院,2003年更名為西安科技大學。學校是應急管理部和陜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實施高校、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實施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實施高校、陜西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陜西省“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04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等級。2017年,學校在全國第四輪學科水平評估中,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進入A類,成為陜西省屬高校中唯
三明學院在重慶高考專業招
時間:2025-05-16 11:0:39重慶高考排名在24550的物理
時間:2025-05-16 08:0:33重慶高考排名在62250的歷史
時間:2025-05-16 08:0:01重慶高考排名在12100的物理
時間:2025-05-15 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