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很優秀的學生,進入一家民營企業做研發工作,工作一直很好。隨著公司業務拓展,對研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時這位學生去找老板要求加工資,他說:“我現在做的許多事情都是曾經崗位職責說明書里沒有寫到的”,老板自然辯不過這名學生,但從此之后不再給他安排新的任務。最后,這名學生干滿兩年后無趣地離開。
在職場,真理就是老板的“愿景”與組織的目標。這就是文化,是與學校里“追求真理”的文化截然不同的。其實這也有道理,在學校里就是從實踐總結出真理,而進入職場就是要把真理回歸實踐。這種回歸就需要去感受更多的新條件,講一個笑話:局長、處長和秘書同乘電梯,結果一聲屁響。那位秘書非常機智地指指局長所站的位置說:“聲音是從那里出來的。”很容易就能猜出這位秘書的下場——“屁大的事都不能承擔,還能為領導分擔什么工作”。
這就是職場的“文化”或“規則”,有人把它稱為潛規則。之所以叫潛規則,是因為你在書上永遠學不到。之所以叫規則,是因為它們實實在在地運作著。在組織行為學中,喬治·格里奧提出“領導者—成員交換理論”,意即領導者會因為各種因素把一些下屬劃歸自己的“圈內”。而沒有進入“圈內”的員工,基本已經沒有什么發展機會了。那么“入圈”就是把握這些職場文化與規則的過程。
在職場,這幾類人永遠不會被領導者納入“圈”的:一、“愛睡覺的兔子”——沒有眼色,不主動;二、“跑錯了路”——努力做著與組織目標不一致的事情;三、“被既得的蘿卜田吸引著”——貪戀小便宜而失去原則;四、“不把裁判放眼里被pass”——不把自己的直接上級放在眼里。
大學生生活規劃及目標設定
時間:2023-09-18 13:0:08大學生個人未來工作計劃范
時間:2023-09-15 14:0:45大學生個人未來職業生涯計
時間:2023-09-16 08:0:36大學生未來計劃與目標范文
時間:2023-09-17 16: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