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職務是本單位下發紅頭文件任命的,工資也享受科級待遇,但由于沒有經過人事勞動部門的認可,若想換個單位,人家都不認。”馬明苦笑著說,為了獲得人事勞動部門的認可,本單位的人事部門多次去跑,但“人家說沒有規定,不能開先例”。
好在他說自己是搞業務的,對級別沒有多少概念,只要能多做些研究工作,就很滿足了。
“像這樣的案例不少。”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樊明教授表示,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像馬明這樣的心態,因為解決不了干部身份問題,不少有才華的科研人員去了北上廣,非常可惜。
感慨:想走有點可惜,留下又無前途
而在不少事業單位,雖然走的人不少,但想進來的人更多。
“我干的活不少,工資還是那幾個子兒,誰讓咱不是公務員呢?”已經從鄭州市一所中專辭職的趙先生介紹,“在學校里,只要不犯錯誤,只要熬出了職務,熬出了職稱,就進了保險箱。我是熬不住了。”像他這樣,有勇氣辭職的人畢竟是少數。
2012年,費了很大功夫才進入鄭州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小張,研究生剛畢業時,一心向往北上廣,但工作壓力都太大了。
小張說,勉強在北京混了半年后,家人托了一個親戚,在鄭州一家事業單位給他謀了一份工作。“工資不高,工作也很輕松,雖然和自己所學的專業一點也不沾邊。想走吧,在單位混了兩年,已經沒有了勇氣。”他表示,母親說,還是待在這個單位吧,起碼先用這個身份把個人問題解決了再說,“現在的人,還是很看重事業單位的,有了這個身份,找女朋友相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