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增加的資金一般都由外部消化”
“養老保險改革后,這每年新增的2000多億元應該從哪兒出?是從現有的教育經費里出,還是從外部消化解決?這是我比較關心的問題。”陳令軍告訴記者,“如果從現有的教育投入里出,勢必就要壓縮其他方面的教育投入,這對教育的發展會產生影響。”
教育部、國家統計局、財政部聯合發布的2013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顯示,2013年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為24488.22億元,占GDP的比例為4.3%。“如果這2000多億元從現有的財政性教育經費這個‘大鍋’里出的話,那就相當于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隱性下降了10%、所占GDP的比例降到4%以下。”陳令軍說。
“這種擔心可以理解,但增量部分的錢,主要還是財政來出。短期內,財政支出肯定是要增加的,但從長遠來看,財政負擔是要減輕的。”相對于陳令軍的擔心,楊立雄倒是很樂觀,“我個人認為,根據國外的經驗,增加的資金應該由外部消化,而不是內部解決。如果是內部解決的話,勢必會影響教育的發展,會引發新的矛盾。”
“現在,養老保險改革的具體實施方案還沒出臺,相信在出臺實施細則的時候,國家肯定會考慮到這個問題的。”楊立雄說,對于增加的這部分投入,政府可以通過發行債券、劃撥國有資產、增加財政投入等途徑解決。而且,對于財政全額撥款的學校來說,職業年金這一塊還可以采用記賬的方法。
“辦法總比困難多。對于改革產生的資金投入,政府一般都會列入財政預算。相信政府一定會有辦法解決這一資金問題,以保證教育優先發展,教育實際投入不下降。”楊立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