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北養老金發放調整方案公布時間什么時候公布呢,河北今年的養老金會上漲嗎?具體會上漲多少錢?本文高考升學官網小編幫大家整理了相關的信息,僅供大家參考!
2022年河北退休養老金上調政策預計在6月份左右公布,下面是2021年養老金上調的政策,讀者可以先了解。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省本級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單位: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財政部關于2021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人社部發〔2021〕20號)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養老保險司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 財政部社會保障司關于做好2021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工作的函》(人社養司函〔2021〕12號)要求,經省政府同意,現就2021年我省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職人員(以下簡稱退休退職人員)基本養老金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調整范圍和執行時間
2020年12月31日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退職手續并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退職人員,從2021年1月1日起調整增加基本養老金。其中:機關事業單位按照國務院國發(1986)26號、廳發(1985)67號、廳發(1986)340號、勞人薪(1985)22號和勞人險(1983)3號等文件規定,企業按照勞人險(1983)3號文件規定,按照原工資100%享受基本養老金(離退休費)的離退休人員不參加調整。
二、調整辦法和標準
1、退休退職人員每人每月增加49元。
2、退休退職人員按照本人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每滿1年每月增加1.32元(不滿一年按一年計算);按照本人2020年12月發放的月基本養老金的1.02%每月再增加基本養老金。
3、截止2020年12月31日,退休退職人員1946年1月1日至1950年12月31日出生的,每人每月增加20元;1941年1月1日至1945年12月31日出生的,每人每月增加30元;1940年12月31日及以前出生的每人每月增加40元。
4、符合翼勞社(2009)3號和翼勞社辦(2009)19號文件規定范圍的艱苦邊遠地區的退休退職人員,按照所在地艱苦邊遠地區類別增加基本養老金;一類地區每人每月增加15元。二類地區每人每月增加20元。三類地區每人每月增加25元。駐省外艱苦邊遠地區的退休退職人員,當地艱苦邊遠地區類別高于我省艱苦邊遠地區類別的,每人每月增加30元;與我省艱苦邊遠地區類別相同的,按我省艱苦邊遠地區類別對應的調整標準增加基本養老金。
5、企業退休軍轉干部本次調整后其基本養老金達不到當地當年企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水平的,按照國家及我省有關規定補足到當地企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水平。
三、資金渠道
調整基本養老金所需資金,按照參保人員退休時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各占養老金的比例,分別從其個人賬戶余額和統籌基金中列支,個人賬戶余額為零時,全部從統籌基金中列支。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的從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列支;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的從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中列支。未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由原渠道列支。
四、基本養老金發放
納入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統籌的退休退職人員調整增加的基本養老金,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發放。未納入機關事業養老保險統籌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退職人員增加的基本養老金,由原渠道發放。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試點的退休人員(含流聘退休人員),暫參照本辦法調整基本養老金,待試點規范到位后,再進行調整,多退少補。
五、工作要求
(一)健全組織機構,加強組織領導。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事關廣大退休人員切身利益,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廣大退休人員的親情關懷。各地、各相關單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健全組織機構,加強組織領導,按照本通知要求,制定基本養老金發放具體方案,搞好經辦服務,調整信息系統,嚴格按照全省統一調整軟件和工作流程調整待遇,嚴禁采用手工方式調待。強化風險防控和監督檢查,完善內控機制和制度建設,確保基金安全。
(二)加強宣傳引導,確保順利實施。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堅持有限度宣傳和合理引導預期的原則,按照省里統一宣傳口徑,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宣傳方案。
(三)積極籌措資金,按時足額發放。各地要通過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加強基金征繳、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各相關單位要積極籌措資金,提高養老保險基金和單位的支付能力,確保6月底前企業退休退職人員增加的基本養老金全部發放到位,機關事業單位基本發放到位。
(四)落實主體責任,按時匯總上報。退休退職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基本養老保險調整和發放工作由各級經辦機構要切實負起主體責任,退休退職人員未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由主管部門負責主體責任。基本養老金調整到位后,責任單位要嚴格按照本通知及附件要求,準確計算、匯總、填報附表,依據附表邏輯關系公式進行效驗,確保數據真實、準確、邏輯平衡,并按要求和時間上報。
河北退休工資及養老金一直都是近年來的熱議話題。養老金在今年迎來了16年連漲,和去年一樣漲了5%。不過不同省份、不同收入、不同工種之間,養老金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從2020年10月起,養老金將迎來新調整,基本上在5月底調整到位,下面是2021年河北養老金調整最新資訊,讀者可以參考!2021年河北退休工資養老金調整最新消息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人社部、財政部近日印發《關于2021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查看更多
養老金調整消息一直是廣大勞動者所關心的,2021年河北企業退休養老金暫未調整,以下是河北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細則最新消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改革發展局,省本級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單位: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財政部《關于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人社部發〔2019〕24號)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財政部《關...查看更多
退休養老金是對退休職工提供的基本養老保障。企業職工辛苦工作了大半輩子,退休年紀亦該是安享晚年的時候了。在職期間交納了社保養老保險金的職工,在退休之后是可按月領取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的。人社部和財政部發布關于2020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明確養老金總體比例為5%。各省份以此為高限提高養老金,不得自行提高養老金調整水平。通知要求各地在5月31號之前制定方案進行報批。所以目前河北的養老金調整方案...查看更多
養老金也稱退休金、退休費,是一種最主要的社會養老保險待遇。即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后,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是造福社會的需要,主要用于保障職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養老金本著國家、集體、個人共同積累的原則積累、運作。當人們年富力強時,所創造財富的一部分被投資于養老金計劃,以保證老有所養。各市(含定州...查看更多
養老金也稱退休金、退休費,是一種最主要的社會養老保險待遇。即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后,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是造福社會的需要,主要用于保障職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養老金本著國家、集體、個人共同積累的原則積累、運作。當人們年富力強時,所創造財富的一部分被投資于養老金計劃,以保證老有所養。一、根據國務...查看更多
養老金一直都是我們退休人員非常關注的事情,因為它是我們老年生活的一種物質保障。所以對于養老金的一些政策調整,大家應該要及時關注的,免得自己錯過了一些有利的事情,或者是弄錯一些事情,到時候再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困擾就很麻煩了。今年國家已確定養老金上漲5%,這只是個大原則,到底怎么漲,漲多少,何時漲,以及發放到位時間是什么時候,本文小編為你整理了關于河北養老金什么時候補發到位及發放時間調整最新消息。各市...查看更多
談到養老金,我相信我們都很關心。今年我們的養老金福利也已連續15年完成。我相信這對老年人來說非常開心。本次養老金調整是我省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連續第15次調整。這也是機構養老金制度改革以來企業和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第四次同步調整。?考慮到消費者價格指數的上升和工人工資的增加以及養老基金的支持能力,國家已確定今年的總體調整水平為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那么具體河北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方案是如何...查看更多
經國務院批準,從1月1日起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調整范圍2018年12月31日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并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調整水平。總體調整水平按照2018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左右確定。調整辦法。繼續采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辦法,并實現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調整辦法基本統一。那么河北退休金上調方案及上調最新消息是什么,本文小編為你整...查看更多
退休人員養老金如何調整,事關每一名退休人員的切身利益,牽動著千家萬戶的心。不同人群有不同的理解和訴求。怎樣更能兼顧公平和效率,也考驗著頂層的大智慧。浙江近年來的做法就很獨特。先出征求意見稿,然后再最終定稿執行,今年也不例外。那么河北養老金上調最新消息是什么呢,以及最新調整政策如何規定的,請看下文!河北養老金調整最新消息暫未公布,小編預測與2018年政策大體相當。以下是2018年河北養老金調整最新消...查看更多
河北養老金上調方案預計在今年7月份左右公布,具體上調方案和2018年方案類似,補發時間具體看官方通知,也可參考2018年河北養老金上調方案。下面是2018年的方案細則,先請參考。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省本級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保險統籌單位: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于2018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人社部發〔2018〕18號)和《關于做好2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