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 > 學海無涯 > 正文

唯物史觀的基本內容

更新:2023-09-17 19:06:42 高考升學網

一、唯物史觀的基本內容

一.生產是歷史一切社會進步的尺度,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人類社會的進程。

二.與生產力一定發展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構成一定的社會形態和經濟結構的現實基礎,他規定著社會形態的主要特征。

三.一定的社會形態是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一定的上層建筑的統一,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筑的變更。上層建筑又服務和反作用于經濟基礎。

四.一切社會制度,社會形態都是人類社會從低級到高級的無窮的發展過程中的一些暫時階段,沒有永恒的社會制度和形態,社會制度的發跡是社會基本矛盾發展的結果。社會關系要在一定的物質條件下從舊社會的基礎中成熟,在它們的所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之前,社會形態是不會滅亡的。

五.現實存在的具體社會形態都是復雜的,人類社會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會形態,又存在著其他社會形態的殘余和萌芽。

六.人類社會的一般總規律是從原始社會到奴隸、封建、資本主義再到和共產主義社會。這是一個自然的歷史發展過程,社會生產力是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根本動力。

七.人類社會歷史是不以研究者的主觀意識為轉移的客觀發展過程,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人們研究歷史,探索社會規律,必須要從客觀存在的歷史事實出發,詳細地占有材料,分析他的各種發展形態,揭示其內在聯系,得出相應的結果。

八.人類社會及其構成成分均以總體的體系方式存在,要從研究的對象的整體出發,從研究對象內部的相互作用與矛盾和研究對象與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進行研究。

九.在客觀歷史過程中,一切社會歷史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

十.人類社會是有規律運動的,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它顯現為歷史過程,構成歷史過程的各種社會現象也是運動與發展的。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一切,用辯證法的觀點去把握對象的本質聯系與內部矛盾,又要把研究的對象提到一定的范圍之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準確的把握對象。

十一.社會歷史事物的發展變化,有進化(改革)和革命兩種方式。

十二.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源是在于其種種復雜的內外部矛盾。

十三.在客觀歷史進行中,環境創造人,人又創造環境。

十四.社會歷史的研究,不是一個簡單的消極的反映過程,而是主客體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辯證統一過程。

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有什么區別

很顯然辯證唯物主義講述的是整個世界的問題,而歷史唯物主義講述的是人類歷史的問題,是將辯證唯物主義運用到了人類社會。

我們經常將歷史唯物主義叫做唯物史觀,并將它和剩余價值學說看成是馬克思科學的兩大基石。其實,嚴格意義上講,歷史唯物主義和唯物史觀還是有區別的,歷史唯物主義是一個哲學概念,而唯物史觀是一個歷史概念。我們學生們學的中共黨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史都是唯物史觀,都是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或者說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寫的歷史,這也說明歷史是有階級性的。我們學習中可以忽略兩者的區別,歷史唯物主義就是唯物史觀。

唯物史觀相對的是唯心史觀。唯心史觀也是一種歷史觀。唯心史觀認為歷史是由神的意志或者英雄人物創造的,它強調的是神或人的精神方面,結果不是曲解人類史,就是完全撇開人類史。

三、唯物史觀簡介

唯物史觀一般指歷史唯物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Historical Materialism),是哲學中關于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社會歷史觀和認識、改造社會的一般方法論,其與歷史唯心主義相對。用“歷史唯物主義”這個名詞來表述這一解釋歷史事件發生的觀點:“認為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它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它是由此產生的社會被劃分為不同的階級,也是這些階級互相博弈的結果。” 與階級相適應的組織形式和訴求是階級沖突的主要著力點。馬克思的歷史觀點交叉了社會學研究與歷史研究,從階級入手分析歷史事件產生的原因。

最新圖文

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開館

時間:2023-09-14 03:0:09

2020湖南高考報名人數 總人

時間:2023-09-20 12:0:17

東營所有的大學名單 東

時間:2023-09-22 02:0:49

都江堰所有的大學名單

時間:2023-09-15 18:0:50
9999久久久国产精品,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人妻,免费AAAAAA毛片看
午夜三A级免费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不卡亚洲 |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 | 日韩一本到欧美国产亚洲 | 日韩AV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 天堂va欧美ⅴa亚洲va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