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共有62所大學,名單分別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鄭州輕工業大學、河南工業大學、河南牧業經濟學院、河南中醫藥大學、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河南財政金融學院等。
鄭州本科學校名單【26所】
序號 | 學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所在地 | 辦學層次 | 備注 |
1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 河南省 | 鄭州市 | 本科 | |
2 | 鄭州大學 | 河南省 | 鄭州市 | 本科 | |
3 | 鄭州輕工業大學 | 河南省 | 鄭州市 | 本科 | |
4 | 河南工業大學 | 河南省 | 鄭州市 | 本科 | |
5 | 中原工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本科 | |
6 | 河南農業大學 | 河南省 | 鄭州市 | 本科 | |
7 |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本科 | |
8 | 河南中醫藥大學 | 河南省 | 鄭州市 | 本科 | |
9 |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 河南省 | 鄭州市 | 本科 | |
10 |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本科 | |
11 | 鄭州工程技術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本科 | |
12 | 河南工程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本科 | |
13 | 河南財政金融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本科 | |
14 | 河南警察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本科 | |
15 | 黃河科技學院 | 河南省教育廳 | 鄭州市 | 本科 | 民辦 |
16 | 鐵道警察學院 | 公安部 | 鄭州市 | 本科 | |
17 | 鄭州科技學院 | 河南省教育廳 | 鄭州市 | 本科 | 民辦 |
18 |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 河南省教育廳 | 鄭州市 | 本科 | 民辦 |
19 | 鄭州師范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本科 | |
20 | 鄭州財經學院 | 河南省教育廳 | 鄭州市 | 本科 | 民辦 |
21 | 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 | 河南省教育廳 | 鄭州市 | 本科 | 民辦 |
22 | 鄭州工商學院 | 河南省教育廳 | 鄭州市 | 本科 | 民辦 |
23 | 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 | 河南省教育廳 | 鄭州市 | 本科 | 民辦 |
24 | 鄭州商學院 | 河南省教育廳 | 鄭州市 | 本科 | 民辦 |
25 |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 河南省教育廳 | 鄭州市 | 本科 | 民辦 |
26 | 鄭州西亞斯學院 | 河南省教育廳 | 鄭州市 | 本科 | 民辦 |
鄭州專科學校名單【36所】
序號 | 學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所在地 | 辦學層次 | 備注 |
1 |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專科 | |
2 |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專科 | |
3 | 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 | 河南省 | 鄭州市 | 專科 | |
4 | 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專科 | |
5 | 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專科 | |
6 | 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河南省教育廳 | 鄭州市 | 專科 | 民辦 |
7 | 河南檢察職業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專科 | |
8 | 鄭州信息科技職業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專科 | |
9 | 鄭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河南省教育廳 | 鄭州市 | 專科 | 民辦 |
10 | 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 | 河南省教育廳 | 鄭州市 | 專科 | 民辦 |
11 | 鄭州工業安全職業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專科 | |
12 | 河南經貿職業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專科 | |
13 | 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專科 | |
14 | 河南農業職業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專科 | |
15 | 鄭州旅游職業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專科 | |
16 | 鄭州職業技術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專科 | |
17 | 河南信息統計職業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專科 | |
18 |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專科 | |
19 | 鄭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 河南省教育廳 | 鄭州市 | 專科 | 民辦 |
20 | 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專科 | |
21 | 鄭州城市職業學院 | 河南省教育廳 | 鄭州市 | 專科 | 民辦 |
22 | 鄭州理工職業學院 | 河南省教育廳 | 鄭州市 | 專科 | 民辦 |
23 | 鄭州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 河南省教育廳 | 鄭州市 | 專科 | 民辦 |
24 | 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專科 | |
25 | 河南藝術職業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專科 | |
26 | 河南機電職業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專科 | |
27 | 鄭州商貿旅游職業學院 | 河南省教育廳 | 鄭州市 | 專科 | 民辦 |
28 | 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河南省 | 鄭州市 | 專科 | |
29 | 鄭州黃河護理職業學院 | 河南省教育廳 | 鄭州市 | 專科 | 民辦 |
30 | 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河南省 | 鄭州市 | 專科 | |
31 | 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專科 | |
32 | 河南輕工職業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專科 | |
33 | 河南測繪職業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專科 | |
34 | 鄭州衛生健康職業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專科 | |
35 | 河南地礦職業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專科 | |
36 | 鄭州亞歐交通職業學院 | 河南省 | 鄭州市 | 專科 | 中外合作辦學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占地面積2335畝,學校建有花園校區(河南省鄭州市北環路36號)和龍子湖校區(河南省鄭州市金水東路136號),是水利部與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為主的高校,是河南省重點支持建設的骨干高校,是“金磚國家網絡大學”中方高校牽頭單位。
學校起源自1951年創建于北京的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水利學校,1954年更名為水利部北京水利學校。1958年北京水力發電學校、北京水力發電函授學院并入,成立北京水利水電學院。1969年遷至河北省磁縣岳城水庫辦學,1971年更名為河北水利水電學院。1977年遷至河北省邯鄲市辦學,1978年更名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1990年遷至河南省鄭州市辦學,2000年整建制由水利部劃轉河南省管理。2009年水利部與河南省政府簽署共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戰略協議。2013年更名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緣水而生、因水而存、籍水而興,伴隨著新中國水利水電建設事業而發展壯大。學校曾經三次搬遷,經歷了多年邊建校、邊搬遷、邊辦學的艱苦卓絕歷程,從北京到河北,最后到河南,篳路藍縷、矢志不移,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水利電力事業,形成了“育人為本、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和“情系水利、自強不息”的辦學精神。學校設有水利學院、電力學院等24個教學單位,黃河科學研究院、水文化研究中心等113個研究機構。水利部水務培訓中心、水利部電大開放教育辦公室設在學校。學校是國家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是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2012年,學校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2016年獲批水利部“國家水情教育基地”。學校以國家“雙一流”建設和河南省高校分類發展為契機,立足河南,面向全國,持續鞏固提升本科教育基礎地位,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大力拓展國際合作辦學,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水利電力事業提供有力的人才資源和智力支撐。
學科專業布局合理。經過68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成為以水利電力為特色,工科為主干,理、工、管、農、經、文、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大學。現有66個全日制本科專業,包括9個國家級、省級卓越計劃建設專業,15個國家級、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7個國家級、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擁有14個省級一級重點學科,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人才培養成績斐然。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港澳臺地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碩士、博士研究生、外國留學生34100余人。建校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30萬多名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包括國家部委部長、武警水電部隊將軍和省部級領導近20名,全國道德模范獲得者吳新芬,第五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國優秀大學生、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等十余項榮譽稱號的孟瑞鵬,“雨果獎”獲得者劉慈欣,組建“中國藍天救援隊”的安少華等各領域杰出校友,彰顯了學校“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培養特色。
師資隊伍不斷壯大。著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特聘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復明、王浩、周豐峻、王光謙、姚建銓等為我校雙聘院士。學校現有教職工2376人,其中專職教師1707人,具有正高級職稱教師230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78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2人,國家專家3人,全國模范教師3人,省優秀專家、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省級教學名師、模范教師和優秀教師45人。
鄭州大學(簡稱鄭大,英文簡稱:ZZU)由河南省人民政府興辦,法定住所地為河南省鄭州市科學大道100號。學校總占地面積5700余畝,現有四個校區:主校區(鄭州市科學大道100號)、南校區(鄭州市大學北路75號)、北校區(鄭州市文化路97號)和東校區(鄭州市大學北路40號)。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1萬余人、各類在校研究生(含非全日制)1.9萬余人,以及來自98個國家的留學生2500余人。
鄭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確立了綜合性研究型的辦學定位,提出了一流大學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力爭到本世紀中葉建成世界一流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鄭州大學醫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國立第五中山大學,1952年河南醫學院獨立建院,開啟了河南醫學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鄭州大學創建于1956年,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1996年被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鄭州工業大學成立于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屬的重點院校。2000年7月,原鄭州大學、鄭州工業大學和河南醫科大學三校合并組建新鄭州大學。教育家、歷史學家、哲學家嵇文甫教授,物理學家霍秉權教授,化學家侯德榜教授,耐火材料專家鐘香崇院士,土木工程專家孫國梁教授,耳鼻咽喉科專家董民聲教授,食管細胞學創始人沈瓊教授,人體寄生蟲學專家蘇壽汦教授,南陽作家群代表人物二月河教授等一大批知名專家學者,都曾在此弘文勵教。
悠久歷史鑄就鄭大特色文化。植根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沉穩厚重,形成鄭大人包容寬厚、奮發進取的優良品質;匯聚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學生來自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世界98個國家,形成多地域、多民族、多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氛圍;文、理、工、醫、農等12個學科門類均衡發展,形成多學科交叉、相融互補的育人氛圍;傳承和弘揚源遠流長的特色文化,三個老校區的特色文化長期積淀與升華,孕育了“求是 擔當”的鄭大使命與精神,形成“篤信仁厚、慎思勤勉”的鄭大校風。在強化自身文化建設的同時,學校注重發揮文化引領的社會職責,努力為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做出新的貢獻。
融合發展完成綜合性大學布局。學校設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12大學科門類,各學科門類均衡發展;有臨床醫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3個一流建設學科;有凝聚態物理、材料加工工程、中國古代史、有機化學、化學工藝、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6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化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工程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7個學科(領域)ESI排名全球前1%,其中臨床醫學ESI排名全球前1.77‰、化學ESI排名全球前1.93‰;ESI學術機構全球排名第740位,位列全國高校第44位。學校有3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8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現有教職工5700余人,其中兩院院士、學部委員16人,海外院士4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人、“獎勵計劃”入選者10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4人、國家“”人選12人,教授747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491人,形成了一支以院士和學術大師為引領,以“杰青”“長江”等為學術帶頭人,青年博士為骨干的人才隊伍。中國科學院高俊院士擔任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何季麟院士擔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河南省資源與材料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王復明院士擔任地下工程研究院院長,英國醫學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尼克•萊蒙擔任鄭州大學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慶柱擔任歷史學院、中原歷史與文化研究院(考古與文化遺產學院)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金碚擔任商學院院長,南振中先生、張海先生等執教我校。
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開館
時間:2023-09-14 03:0:092020湖南高考報名人數 總人
時間:2023-09-20 12:0:17東營所有的大學名單 東
時間:2023-09-22 02:0:49都江堰所有的大學名單
時間:2023-09-15 18: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