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本科學校名單【1所】
序號 | 學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所在地 | 辦學層次 |
1 | 四川輕化工大學 | 四川省 | 自貢市 | 本科 |
自貢專科學校名單【1所】
序號 | 學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所在地 | 辦學層次 |
1 | 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 | 四川省 | 自貢市 | 本科 |
四川輕化工大學是一所工學、理學、管理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藝術學、法學、經濟學等九大學科協調發展的具有五十余年本科、近二十年研究生教育歷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校分別座落于四川省的兩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享有“中國燈城、恐龍之鄉、千年鹽都”美譽的自貢市和具有“中國酒都、萬里長江第一城”美譽的宜賓市。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教育傳統優秀,連續兩次獲得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是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高校、全國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首批四川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四川省首批創新改革試點高校、四川省第二批省級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四川省高新技術產業示范科研單位。
歷史沿革:四川輕化工大學是一所“三線建設”西遷的本科高校,于1965年響應毛澤東主席號召、周恩來總理批示,將原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部分保密專業西遷至四川省自貢市建立西南分院,1979年更名為四川化工學院,1983年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學院,2003年四校合并組建為四川輕化工大學,2018年12月教育部批準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大學。
回眸過去,篳路藍縷,勵精圖治,玉汝于成。經過50余年的辦學歷程,學校“立足四川、服務西南、面向全國、胸懷世界,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的辦學定位日益明確,提出了建設“創新大學、開放大學、智慧大學、和諧大學” 的建設任務,明確了“研學結合、產教融合、特色發展”的發展戰略,培育并凝練出了“以黃嶺精神為底蘊,崇尚學術、發揚民主、追求卓越”的大學精神,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辦學思想體系。
基礎建設:四川輕化工大學校園環境優美,風景如畫,美輪美奐的宜賓校區被譽為“宜賓旅游打卡圣地”。學校占地面積近4000畝,校舍建筑面積123.5萬平方米,國有資產總值60多億元。位于成都天府新區的成都高等研究院和自貢東部新城校區正在建設中。目前圖書紙質文獻總量290余萬冊,中外文獻數據庫76多個,電子資源本地鏡像50T,折合電子資源500余萬冊。
師資隊伍:四川輕化工大學擁有一支業務精湛、奮發有為、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學校現有教職工2322人,其中,專任教師1729人:教授、副教授占比超過40%;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占比近80%。學校現有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組部“”等省部級以上專家79人次。學校聘請特聘教授、兼職教授、客座教授共計100余人,其中“兩院”院士4人,“”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2人。
人才培養:求知在川輕化,成才在川輕化。四川輕化工大學現有22個學院,75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等3.8萬人。
學校現有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省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9個省級“卓越計劃”教育培養專業,4個省級應用型示范專業;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3個省級教學示范中心,2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6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6門省級應用型示范課程,4門省級創新創業教育示范課程。
學校緊緊圍繞“11258”本科人才培養質量量化目標,整體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系統推進白酒學院、彩燈學院、人工智能學院、鹽幫美食學院等特色產業學院建設,打造校企協同育人共同體,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社會適應性強、基礎扎實、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近年來,在校學生參加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等各類競賽,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獎勵1000余項。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5%,得到社會高度認可,是四川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先進單位。
半個世紀來,學校共培養了20余萬畢業生,涌現出如中科院院士顏德岳、瀘州老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良等一大批在科學屆、企業界、教育界成就斐然的杰出校友。
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前身系1918年加拿大基督教會在仁濟醫院(即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前身)內創辦的仁濟護士學校。建國后,經歷數次易名,1953年更名為四川省自貢衛生學校。2003年,學校與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合并建立自貢市仁濟醫學中心。2012年2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在原四川省自貢衛生學校基礎上建立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學院為公辦普通高等學校,主要實施專科層次的醫藥衛生高等職業教育。2014年1月,自貢市委、市政府將自貢市最大的兩所三級甲等醫院(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作為學院的附屬醫院,形成“一校兩附院”運行體制。
學院秉承“大仁求學,大醫濟人”的校訓和“厚仁廣濟,篤學躬行”的學院精神,立足川南、面向四川、輻射全國,堅持服務大健康國家戰略,為健康四川、健康自貢培養并輸送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堅持“規模適度、優化結構、強化特色、注重創新”的發展策略,走以質量提升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到2025年基本建成獨具特色、西部一流、全國知名的創新型現代化醫衛類高職院校。
學院坐落在有“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美譽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自貢,學院占地1066畝,目前使用建筑面積近30萬平方米,在建8萬余平方米。有多媒體教室344間,實訓室400余間,計算機近1400臺。現有固定資產總值1.7億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4000余萬元。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廣東省中山市人民醫院、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暨南大學華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五、第六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康復醫院等優質實習基地100余個。
學院現有教職工447人,其中專任教師311人,副高及以上職稱64人,碩士學位132人,雙師型教師139人。目前,兩附院師資庫兼職教師680余人,每學年200余名兼職教師承擔專業課教學任務。通過引進和培養專業帶頭人、聘請行業專家深度參與教學、打造優秀教學研究團隊,建設了一支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學院實行院系二級管理,設有黨委辦公室、行政辦公室、人事外事處、教務處、學生工作部等職能處室18個,有人文社科部、思政部、基礎醫學部、臨床醫學系、護理系(含醫學美容系)、康復系(含針灸推拿系)、醫學檢驗系、藥學系(含中藥學系)、醫學影像系等系部9個。學院設有普通高職、初中起點五年制高職、普通中職、成人大專辦學層次,開設有臨床醫學、針灸推拿、護理、康復治療技術、醫學影像技術、藥學、醫學檢驗技術、助產、醫學美容技術、中藥學、藥品經營與管理、眼視光技術、休閑體育13個專業,其中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1個, 市級“產教融合”試點專業1個,院級重點專業2個,逐步形成了以醫學教育為主體,適應省市區域衛生事業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特色鮮明的專業結構體系。現有在校學生8080人,其中全日制高職學生6821人,中職學生638人,成人大專學生621人。
學院館藏圖書豐富,館藏紙質圖書36余萬冊,醫學專業圖書12萬余冊,電子期刊4562冊,學位論文15萬余冊,電子圖書8萬余冊;有PubMed(醫學外文圖書館)數據庫檢索平臺、中國知網數據庫3個專輯和15個專題電子資源。已建成雙核心、萬兆主干、千兆到桌面的校園網,信息點達1.3萬,實現校園有線網絡覆蓋、機房運行環境、基礎設施全面升級。
學院為廣大教師搭建了快速成長的平臺,通過“請進來”“送出去”學習、崗位實踐鍛煉等多形式培養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師。學院主持省、市級科研教改項目169項;發表含CSSCI、中文核心期刊學術論文354篇;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四川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等國家省市級科研教學成果獎11項;成立市級科研平臺——運動與健康創新研究中心,成為自貢、川南地區具有人文科學與行業特色研究共融共存的重要基地。多名教師在國家級、省級教學技能比賽中榮獲特等獎、一等獎,先后涌現出了2名教育系統全國勞動模范和優秀教師,1名省勞動模范、1名省級優秀教師、6名市級先進個人。
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開館
時間:2023-09-14 03:0:092020湖南高考報名人數 總人
時間:2023-09-20 12:0:17東營所有的大學名單 東
時間:2023-09-22 02:0:49都江堰所有的大學名單
時間:2023-09-15 18: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