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關注的是,已就業者中,部分畢業生流動性較高。
3、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心理
一些高校畢業生寧可成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蟻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線城市和基層就業。多數高校畢業生仍然希望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就業,希望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業,到中西部地區、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就業的積極性不高。
4、大學生扎堆大城市的原因
一是我國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且短時間之內難以改變。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就業機會也越多,發展空間越大,導致高校畢業生傾向于在城市、在東部地區、在高收入行業求職就業。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礙。現行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戶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與市場就業機制還不完全適應。以干部身份和戶籍為基礎的管理方式與社會勞動力資源的統籌管理不協調,導致就業機會不均等,就業政策不平衡,畢業生在地區之間、企業與機關事業之間流動仍然存在障礙,畢業生身份轉換困難,就業渠道不暢通,進一步加劇了結構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需要大量畢業生,但工資待遇相對較低、發展空間較小,部分企業用工不規范,對畢業生吸引力有限;基層教育、醫療、農技等部門急需人才,但由于編制限制等原因,吸納畢業生能力有限。
5、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一、我國中小企業太少,就業容量不大
從國際上看,一個國家99.5%的企業屬于中小企業,勞動者65%—80%在其中就業(包括社區與中介)。但我國中小企業太少。
日本1.25億人——中小企業660萬個中國13億人——中小企業1100萬個
數據顯示,2010年末,全國工商登記中小企業超過1100萬家,個體工商企業超過3400萬個。
中國長三角、珠三角為什么就業容易?鼓勵人人創業,中小企業多,就業相對容易。
二、專門人才素質未達標,造成崗位難得其人
我國高等院校近年來畢業生大增,但是專門人才的素質不能適應需要。據2000年《洛桑報告》稱,在我國“合格工程師可獲程度”以及“合格信息技術人員可獲得程度”兩項指標,在30多個國家中均屬倒數第一位。這從一個方面反映了高等教育中“重分數輕能力”、“重書本輕實踐”的弊端。
世界著名咨詢公司麥肯錫稱:盡管中國每年有600多萬大學畢業生,真正
新勞動法關于工資支付條例
時間:2023-09-13 15:0:06最新工資支付暫行條
時間:2023-09-17 07:0:29新勞動法工資支付暫行條例
時間:2023-09-15 16:0:17新勞動法辭退員工補償標準
時間:2023-09-17 1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