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民群眾需要期待新作為
從2017年督導評估認定情況來看,盡管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人民群眾接受良好義務教育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地方政府推進力度不夠,二是部分學校標準化建設力度不夠,三是部分地區教師隊伍均衡配置力度不夠等。
催生新征程,新需要期待新答案。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做好四個方面工作。
1.夯實政府責任,固均衡發展之根。一是加大投入,重點傾斜薄弱。要依法依規持續增加經費投入,滿足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真正把經費投入向農村地區和薄弱學校傾斜。二是落實責任,啃下“硬骨頭”。要落實工作責任,解決當前義務教育發展中長期存在的、百姓反映強烈的擇校、大班額、學業負擔過重、豪華校建設等重點難點問題。三是強化督導,加大監管力度。要緊緊抓住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的“牛鼻子”,要加大對政府和主要負責人履行教育職責考核,要進一步健全教育督導機構,充分發揮督導作用。
2.振興鄉村教育,補均衡發展之短。一是大力推進農村學校標準化建設。要做好學校校舍、功能室、運動場、食堂、教師周轉房等規劃工作。要依據各地省定標準,配齊配足圖書、功能室、儀器設備及信息化裝備。要因地制宜,適當提高各項配置標準。二是加快農村小規模學校和寄宿制學校建設。要保留必要的村小和教學點,保障必要的辦學條件,讓鄉村小規模學校小而優,小而美。三是加強控輟保學工作。要圍繞輟學高發重點地區和重點學段,明確控輟保學工作的“時間表”,實施精準控輟。
3.深化隊伍改革,抓均衡發展之本。一是全面提升教師素養。要按數量按結構補充農村教師,創新教師培訓模式,激發教師熱情,讓教師自主發展、主動發展、創新發展。二是突破教師管理制度。要深入推進“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推進義務教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建立切實有效的激勵機制吸引骨干教師和優秀學校管理人員合理向農村地區、薄弱學校流動。三是增強教師獲得感。要落實好艱苦邊遠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為農村教師想更多辦法,做更多實事,用政策拴心留人,讓教師安心教書。
4.推動內涵發展,創均衡發展之優。一是深入實施素質教育。要堅持德育為先、育人為本,開齊開足開好體育、美育、勞教等課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國防教育。要加強課程教材建設,健全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構建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義務教育課程體系。二是拓展優質均衡發展新格局。要以優化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指導,全面推進集團化辦學、學區制改革、學校聯盟、城鄉結對等,向薄弱學校輸入先進教育思想、辦學理念、管理方式、優良師資和優秀文化,帶動薄弱學校更好更快發展。三是深入推進教育體制機制改革。要推進現代學校管理、中小學校長職級制、考試評價制度等改革,改進和加強義務教育學校管理工作,加快推進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始終在路上。從數量上看,雖然全國超過80%的縣通過了評估認定,但剩下的大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其中有許多縣位于邊遠山區、牧區和高寒高海拔地區,辦學面臨許多特殊困難,教育脫貧攻堅的任務艱巨。2018年,我們將繼續做好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督導評估認定工作,實現全國85%的縣達到基本均衡目標。同時,啟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工作,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在更高水平上不斷推進,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平而有質量義務教育的需求。
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呈下
時間:2024-04-24 01:0:25最高法:依法懲治未成年人
時間:2024-04-24 01:0:53最高法:小學生體育課意外
時間:2024-04-24 01:0:30浙江省寧波市“三個一體化
時間:2024-04-24 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