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因地制宜落實責任督學掛牌督導改革部署,深化教育督導改革轉變教育管理方式,走出了一條發達城市教育治理現代化的基層創新之路。
一、高位統籌,責任督學成為我區教育監管網格長
1.強化黨委政府統籌,實現教育督導網格化
我區外來人口多、民辦學校多,教育體量大、監管難度大,管理人口達540萬,在校學生達46萬;基于這樣的區情,我區將教育優先發展作為“第一戰略”,把網格化管理作為“一把手”工程;區委將督學責任區建設納入重點改革項目,區政府將其列為年度民生實事,印發了《寶安區深入推進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工作的實施意見》。區委書記、區長出席教育督導委員會成立大會、深化教育督導改革會議,為主任督學頒發聘書,提出了“督政督責、真督實督,樹立權威、形成導向”的要求,副區長對掛牌督導工作直接抓、負總責。
在街道、社區綜合網格的基礎上,我區按照每個責任區約25所學校的標準,將全區500多所中小學、幼兒園、職業學校分為20個專業網格,聘任了20名督學長、80名責任督學;每位督學長為一個責任區網格長,每位責任督學為其掛牌督導的5所學校網格長,每所學校校門顯著位置懸掛督學長、責任督學兩名督學公示牌;每所學校還配備1名視導員,負責學校內部督導工作。街道、社區綜合網格與督學專業網格相結合,實現了校園內外全覆蓋、教育督導網格化。
2.加強資源整合盤活,實現督學服務零距離
為方便群眾到訪和不占用學校校舍,我區整合盤活資源,調配了14處總面積達2000余平方米的校外公共物業,設置了20個獨立于校園之外的督學責任區聯絡服務站,責任督學輪流駐站值班;建立了聯絡服務站視頻會議系統、安防監控系統、責任督學信息化工作平臺及86個QQ群、微信群。從“兩代表一委員”和教育督導委員會成員單位中聘任了50名特約督學,招募了500多名家長督學志愿者。責任督學與師生、家長既可以在校內訪談,又可以在校外聯絡服務站座談,既可以面對面線下訪談,又可以互聯網線上交流,實現了督學服務社會無阻礙、零距離。
近三年來,全區責任督學累計到校督導2.1萬人次,接訪3000余人次,接受咨詢、投訴2000余件,提交督導報告600余份,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校園欺凌治理、學生視力監測、消除超大班額等專項督導8次;針對民辦學校因遷校、收費等引起的群體性事件,責任督學第一時間到場督查并協調應對。各責任區下發整改通知書累計800余份,排查消除安全隱患累計500多處,對有師德師風問題的教師和整改不力的學校領導誡勉約談累計200余人次。
二、成效顯著,掛牌督導開創我區教育改革新局面
1. 推動了督導機構自身建設
適應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工作需要,區政府成立了由副區長掛帥的教育督導委員會,區教育督導室作為其日常辦事機構,是正處級建制獨立法人單位、區一級預算單位,與區教育局平行設置,內設督政科、督學科,附設責任督學事務中心,各學區教育辦加設責任督學辦公室。區教育督導室預算獨立編制、經費獨立核算、財務獨立運作,年度預算達3000余萬元,其中近三年用于督學責任區建設專項經費累計達639萬元。教育督導地位顯著提升,督學影響力日益擴大。
2. 促進了教育管理方式轉變
教育督導網格化強化了對學校辦學行為的常態化監管,促進了教育行政部門簡政放權抓大放小、轉變教育管理方式。我區調整優化了教育管理體制,撤并了各街道教育辦、教研中心,下放了教師職稱評聘權、績效工資分配權等權責,制定了權責清單和負面清單,簡化行政審批手續。同時增設了學校規劃建設辦、教育發展事務中心、各學區教育辦,將管理重心轉向學校規劃建設、宏觀管理和統籌協調。
3.促進了教育均衡優質發展
近兩年,我區完成了18個新、改擴建學校工程,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2.39萬個,學位供給大幅度增加。組建了寶中、寶職、新中、幼教四大教育集團,開辦了區特殊教育學校。出臺了《促進民辦中小學規范優質發展暫行辦法》,開展優質化民辦學校督導評估和民辦教育質量獎評選,大力扶持推動民辦學校提質創優。我區為廣東省首批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
4.提升了市民對教育的滿意度
我區建立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以來,以制度固化學校安全監管體制,全區學校沒有發生安全責任事故;積分入學陽光招生制度得到嚴格執行,在學位緊缺的情況下招生工作未發生一起有效投訴,每年數萬新生招生入學秩序井然。社會對教育的滿意度測評排名由之前的倒數躍升至前列。
國家、省、市教育督導部門領導及教育督導同行累計22批次500余人次到我區考察督學責任區建設并給予高度評價。10月,我區區長在全國深化教育督導改革工作會議做典型發言介紹經驗。
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呈下
時間:2024-04-24 01:0:25最高法:依法懲治未成年人
時間:2024-04-24 01:0:53最高法:小學生體育課意外
時間:2024-04-24 01:0:30浙江省寧波市“三個一體化
時間:2024-04-24 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