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小升初”信息系統,確保招生可監控
利用信息技術做好就近入學工作,是今年19個重點大城市“小升初”新政的一大亮點。北京、成都、青島等地啟用“小升初”招生信息系統,并將之與全國中小學學籍管理系統對接,確保招生過程可監控。
成都100%“小升初”學生實行網上登記329e采集信息,監控每名學生升學動態。青島將“小升初”志愿填報、跨區調撥申請及安排、特長生報名及錄取、民辦學校報名及錄取等全部實行網上操作,確保有據可查、公正透明。北京啟用全市統一的小學和初中入學服務系統,將每一個學生入學途徑和方式全程記錄,教育部門依據權限進行查詢和監控,既方便預測適齡兒童入學數量和分布,做好入學服務,同時利用信息化規范入學、保障公平。
此外,各地要求教育部門、學校要把義務教育招生入學辦法、學校劃片招生的范圍、民辦學校招生簡章、招生咨詢和監督電話等信息通過網站、媒體披露。記者搜索19個重點大城市教育部門的網站發現,除天津、沈陽、重慶外,其他城市都能夠在網站上找到“小升初”招生入學辦法。
近年來,隨著民辦教育的快速發展,以及“公辦不擇校,擇校到民辦”理念深入人心,很多大城市的優質民辦學校“一位難求”,招生出現奧數熱、委托培訓班掐尖等亂象,加重學生負擔,引起老百姓不滿。
此次教育部“小升初”新政,針對民辦學校招生秩序,明確提出民辦學校不得采取考試方式選拔學生,不得搶奪生源和舉辦相關培訓班。19個重點大城市紛紛推動相關改革予以落實,杭州、成都還專門出臺民辦學校招生辦法,規范民辦學校招生秩序。
為了防止民辦學校之間搶奪生源,上海、杭州等地加強對民辦學校招生的統一管理。上海實行民辦中小學招生的“三個統一”,即報名時間統一、面談時間統一、錄取時間統一;“兩個限定”,限定招生范圍和人數,每個適齡學生限報2所民辦小學。杭州市教育局還開發設計了民辦學校招生系統,實行網上報名、每人限報一校。
為了避免民辦學校招生考試加重學生課業負擔,上海、杭州、西安、武漢等地對民辦學校錄取方式進行了改革。杭州民辦學校招生實行電腦隨機派位和學校面談自主招生相結合的方式,報名學生數超過該校招生計劃數60%時,其招生計劃數的60%采用電腦派位的方式招生錄取,其余40%自主招生。西安積極探索區縣監督下的民辦學校自主招生,按“小學生六年綜合素養發展過程性評價與小學生畢業綜合素質養成階段性評價相結合的素質教育綜合評價”的方式招生。寧波、武漢等地都明確要求民辦學校采取面談、查看資料方式自主招生。
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讓市民家門口就有好學校
為推動各地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從根本上緩解擇校熱,教育部年初出臺的義務教育免試入學辦法提出,統籌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大力推進學校聯盟或集團化辦學模式。
19個重點大城市紛紛推出義務教育學區制改革新政,開展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實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辦好百姓身邊的好學校、新優質學校,同時將優質高中的招生名額分配到區域內初中。
北京市提出打造北京教育新地圖,讓市民家門口就有好學校。所有區縣都把提供優質教育供給放在改革首位,采取“增量推進,存量盤活”的方式,既做加法——新建、改擴建學校,又做減法——改造薄弱校并入名校一體化管理。
上海則將重點放在“向老百姓推介身邊的好學校”。近年來,上海市通過建設“新優質學校”等舉措激發學校內在活力,一大批不挑選生源、不爭搶排名、沒有特殊資源配置的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脫穎而出。從今年年初開始,上海市教委就通過媒體報道、專家論壇等方式,積極向老百姓宣傳和推介家門口的好學校,引導公眾就近入學。
南京將力氣放在教師交流輪崗方面,教師流動達4000余人次,校長輪崗達150人,占全部中小學公辦教師的12%以上。
西安在學區制改革方面不斷探索,經過3年努力,在1700多所中小學和1200多所幼兒園組建700多個學區,實現學區制管理全覆蓋。西安將進一步深化學區制改革,提出創建學區制改革示范校、組建跨區域大學區、構建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信息化平臺等多項改革舉措,擴大優質資源總量。
上海市浦東新區的方女士,曾經在一所炙手可熱的名校和家門口的學校之間猶豫不決,最終選擇家門口的新優質學校。現在,她對孩子的學習狀態很滿意:“小孩學習習慣好、興趣廣泛、成績也不錯,我很慶幸當初沒有擇校。”
2019年廣東省小學初中必須
時間:2023-09-14 06:0:242019年廣州大學附屬中學小
時間:2023-09-15 21:0:392019年蘇州小升初注冊改革
時間:2023-09-14 11:0:032019年重慶一外小升初招生
時間:2023-09-20 1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