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口普查是由國家來制訂統一的開展時間節點和統一的方法、項目、調查表,各地相關部門嚴格按照指令依法對全國現有人口普遍地、逐戶逐人地進行一次全項調查登記,普查重點是掌握分析預測各地現有人口發展變化,主要就是了解性別比例、出生性別比、單身、適婚人口、老齡人口等,全國人口普查也屬于國情國力調查。
2022年臨沂總人口數量暫未公布,以下是最新的人口普查的數據,僅供參考。
2021年5月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臨沂市常住人口11018365人,占全省人口比重10.85%,位列全省首位。人口性別比為104.66%,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為14.12%。
臨沂位于山東省東南部,地近黃海,南鄰蘇北。現轄3區9縣3個開發區,其中兩個國家級開發區,156個鄉鎮(街道),1197萬人,總面積1.72萬平方公里,平原、山區、丘陵各占三分之一,是山東省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市。成功創建了全國文明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被授予中國市場名城、中國物流之都、中國書法名城、中國溫泉之城、中國金剛石之都、中國食品之都等稱號。
文化古城。至今已有近3000年的建城史。春秋時建啟陽城,秦時屬瑯琊郡,漢代設臨沂縣,清設沂州府。1950年設臨沂專區。1994年,經國務院批準改設地級臨沂市。臨沂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聞名中外的《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就出土于臨沂城。孔子72賢徒中有13人生長在臨沂。歷史上24孝中有7孝在臨沂。宗圣曾子、智圣諸葛亮、書圣王羲之、大書法家顏真卿和珠算發明家劉洪等都出生或曾生活在這里。
革命老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我黨我軍先后在這里創建了濱海、魯中、魯南革命根據地。1940年8月,這里成立全國第一個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省級人民政權-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1945年改稱山東省人民政府。八路軍第一縱隊、115師司令部、新四軍軍部、華東野戰軍總部及華東、山東黨政機關曾長期駐在這里。劉少奇、陳毅、羅榮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經在這里戰斗工作過。當時根據地420萬人,有120多萬人擁軍支前,21.4萬人參軍參戰,10.5萬名革命烈士英勇犧牲。革命戰爭年代,涌現出紅嫂、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先模人物。黨政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被評價為“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
資源大市。農副產品產量高、質量好,有花生、黃煙、桑蠶、柳編、銀杏、金銀花、板栗、茶葉八大特色基地和蔬菜、果品兩大優勢產業。礦產資源種類較多,已發現各類礦產73種,探明儲量的39種,其中,白云巖儲量居全國第1位,金剛石、石膏、石英砂巖儲量居全國第2位,陶瓷土、飾面用石材儲量居全國第3位。
旅游勝地。沂蒙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地質公園”,其中蒙山被譽為“天然氧吧”和“養生長壽山”,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全長3800米的莒南天然臥佛被譽為“世界奇觀”;沂水地下大峽谷全長6100米,被譽為“中國地下河漂流第一洞”;沂河小埠東橡膠壩長1247米,被列入世界吉尼斯紀錄;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王羲之故居、山東省政府舊址(八路軍115師司令部)、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平邑自然博物館等一批名勝古跡和旅游景點在全省乃至全國有較高的知名度。
商貿名市。臨沂商城核心區面積31平方公里,現有專業批發市場123家,經營戶10.2萬家,商品涵蓋27大類6萬個品種,“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輻射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遠銷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日客流量30萬人次。市場繁榮帶動了物流業發展,有物流園區23處、配載線路2000多條,覆蓋全國所有縣級以上城市,通達全國幾乎所有港口和口岸,日均發送貨物20多萬噸,成本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0%-30%,形成了“南有義烏、北有臨沂”格局。2020年臨沂商城實現市場交易額4403億元、物流總額6847億元。
生態水城。沂河、沭河縱貫全境,流域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77%,沂河水源地是淮河流域水質最好的地區,沂河風景區被列為首批國家18個水利風景區之一。臨沂城區已建成7座橡膠壩、8道節制閘,形成水面48平方公里,一次性蓄水1.62億立方米,形成了“六河貫通、八水繞城”的水城景觀;沂河南北直線道路191公里已全部建成通車,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3.5%。
樞紐城市。2019年11月26日魯南高鐵提前一年建成通車,兗石、膠新鐵路形成十字交叉,開行了臨沂至重慶、太原、莫斯科(明斯克)等國際國內貨運班列;京滬、日東、青蘭、長深、臨棗五條高速公路環繞市區,高速公路、公路通車里程分別達到515公里和2.9萬公里,均居全國地級市前列;市區距嵐山、日照、連云港三大港口均在100公里左右,距青島港150公里,臨沂綜合保稅區運行良好;臨沂機場開通國際國內航線58條,航空口岸正式獲批開放,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立體交通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臨沂人民搶抓發展機遇,自力更生、艱苦創業、開拓進取,1995年在全國18個連片扶貧地區中率先整體脫貧,2000年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小康。2021年,全市各級堅持以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六穩”“六保”落地,加快臨沂“由大到強、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戰略性轉變,全市經濟運行穩中向好、進中提質,實現了“十四五”發展的良好開局。
滁州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05黃山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03安慶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24銅陵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