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 > 陜西高校 > 正文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怎么樣好不好(什么檔次、王牌專業、院校分數線)

更新:2023-10-03 14:59:59 高考升學網

考生和家長選擇大學的標準是什么,根據口碑選擇大學只適用于極少數的情況,根據自身對學校的了解也很少,那么就需要了解自己報考的意向大學了,本文黃老師幫分享自己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了解的經驗,從多方面數據分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怎么樣好不好,希望大家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有更多的了解。

1、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怎么樣好不好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怎么樣好不好呢,首先它是一所率屬于教育部公辦本科學校,其次該校既是211大學也是985大學,是一本類院校,根據校友反饋口碑不錯。下面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校最新介紹: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地處中華農耕文明發祥地、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陜西楊凌,是教育部直屬、國家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首批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現任黨委書記李興旺、校長吳普特。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34年的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為西北地區最早的高等農林教育學府。學校自誕生之日起,就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休戚相關、榮辱與共,肩負著建設西北、興學興農、培育英才的歷史重任。1999年9月,黨中央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怎么樣好不好(什么檔次、王牌專業、院校分數線)

2、關于高考志愿填報的一些知識點及注意事項

高考志愿填報十大誤區

1、一門心思奔名校

請注意:“名牌”大學并非都是優勢專業!

有的考生父母認為志愿填報就是填報院校,一份名牌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才能代表成功。

不可否認,“211”、“985”、“雙一流”高校在硬件、軟件上都相對較優越,能考上名牌大學固然是好事,但完全從“名牌”出發選擇高校,不考慮其他因素,則是不明智的。

因為“名牌”大學并非所有專業都是優勢專業,而普通高校也不乏一些有特色、實力強的專業

因此,在填報志愿時,父母不要只考慮“名校”,走出非“名校”不報的誤區。

2、不仔細看招生章程

填報志愿別冷落了招生章程

按照教育部的有關規定,“招生章程主要內容包括:高校全稱、校址(分校、校區等須注明),層次(本科、高職或專科),辦學類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辦或民辦高校或獨立學院、高等專科學校或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等),在有關省(區、市)分專業招生人數及有關說明,專業培養對外語的要求,經批準的招收男女生比例,身體健康狀況要求,錄取規則(如有無相關科目成績或加試要求、對加分或降低分數要求投檔及投檔成績相同考生的處理、進檔考生的專業安排辦法等),學費標準,頒發學歷證書的學校名稱及證書種類,聯系電話、網址,以及其他須知等。”

有上述可見,招生章程是考生了解各高校招生政策的主要途徑,是填報志愿不可或缺參考資料

3、志愿之間沒有拉開梯度

不同志愿填報方式要區別對待

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間拉開梯度是非常重要的

平行志愿的實行雖然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風險,但同時也更突出了高考分數的作用。

以6個院校志愿為例,志愿原則應符合沖、爭、穩、守、保、墊,就是要求考生合理組合志愿,以提高每個志愿的有效性

4、全部填報熱門、緊俏專業

“冷熱”結合對考生更有利

考生在選擇專業時,經常會存在一個誤區:盲目擁擠熱門專業。小編也經常收到提問“今年什么專業熱”,“什么專業是好專業?”,實際上專業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冷熱的差異。盲目報考熱門專業,對考生長遠發展非常不利

首先,熱門專業分數高,競爭激烈,如果成績不太突出,競爭實力并非很強的學生在擠熱門專業時,容易落榜。

即使僥幸被院校錄取,由于熱門專業里人才濟濟,自身實力不是很強的話,在就業選擇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難占得優勢,搶得先機。

正確的做法應是選擇“熱門專業”而又不忽視“冷門專業”,“冷熱”結合對考生更為有利。

5、只憑名稱來選擇

有些專業雖然名稱相似,實則存在很大的差異

考生在選擇專業時的另外一個誤區是,喜歡憑著專業名稱來選擇專業,而對專業內容一概不知。實際上,不同專業之間所學的課程、發展方向的差異是非常大的。有些專業雖然名稱相似,但實則存在很大的差異。

6、不服從專業調劑

服從調劑可以增加被錄取的機會,但可能被不喜歡專業錄取

當考生在報考某院校時分數不占優勢(達到院校提檔線,但不夠所報專業的專業錄取線),填寫“不服從專業調劑”就意味著學校將會作退檔處理。

每年高招錄取過程中,都有相當一部分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專業志愿沒有拉開梯度,或全部填報熱門、緊俏專業,且不服從專業調劑而落榜

對待是否服從所報院校的專業調劑,考生要統籌考慮。服從調劑可以增加被錄取的機會,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歡專業錄取的準備,甚至有可能與報考初衷相差甚遠。但若不服從專業調劑,則有可能失去了進入這個學校的機會。

7、平行志愿沒有風險

平行志愿雖然在一定層面上減少風險,但不代表不存在風險。具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被退檔的風險

被退檔的理由大致有:目標太高,且不服從調劑;考生身體條件不符合所填報的專業要求;單科成績過低,不滿足專業對部分單科的要求。

2、定位不準確的風險

一種情況是院校定位太高,院校志愿投檔分均高于自己的高考分,導致無法被投檔;還有一種情況,院校定位過低,失去了沖更好院校的機會。

3、院校志愿之間沒有梯度的風險

院校志愿梯度要根據高考分數和志愿個數來決定,不能過小,過小會導致沒有梯度,造成志愿浪費;也不能過大,過大容易浪費考生的分數,除非在這個區間沒有考生適合報考的院校。

8、選擇專業時不考慮興趣和特長

選擇符合考生特性的專業,揚長避短,才能促進其學有所成

在選擇高考志愿時,父母固然要考慮到孩子將來的職業規劃,但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到他的自身特性

選擇符合考生特性的專業,揚長避短,才能促進其學有所成,為將來獲得一個理想的職業創造條件,這才是最佳選擇。

9、填報志愿是家長的事

把志愿決定權還給孩子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學,而且最好能進名牌大學讀書。這種愿望會在孩子填報志愿的問題上充分表露。

有些父母主觀決定考生的志愿,忽略孩子的興趣、愛好,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在填報志愿的問題上分歧很大,給孩子造成不小的壓力。

在填報志愿的整個過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參謀,應該把填報志愿的決定權還給孩子

考入什么樣的學校,上什么專業,將來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學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

如果父母代為選擇的專業孩子不喜歡,甚至一點興趣都沒有,將來上大學就會造成一個被動狀態,學習積極性會受到打擊。

父母關心孩子的未來發展,并對志愿填報十分重視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父母畢竟閱歷豐富,有社會經驗,把該說的話都說到了,也完全應該。但是應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見。

10、按照往年錄取分數來填報

高校錄取分數線存在波動

“老師,今年xx學校最低錄取分數線多少啊?”“我這個分數,能上xx學校嗎?”在每年的高考志愿填報期間,分數是考生和家長們咨詢我們最多的題目。

家長會把分數誤當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數“對號進座”。

實際上,高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是自然形成的,錄取結束前誰都無法準確知道。

另外,高校的錄取分數線存在波動,有的還有“大小年”現象,即一年高,一年低。

可是目前大多家長還是采用"簡單分數法、兩線差分法",跟隨分數變化大,準確性根本不夠!

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全國近三年各省錄取分數線統計表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選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錄取分 最低位次
2022 北京 (不限) 本科 582 11380
2022 北京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97 9101
2021 北京 (不限) 本科 580 10997
2021 北京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80 10997
2020 北京 (不限) 本科 580 12475
2020 北京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85 11630
2019 北京 理科 本科 589 9278
2019 北京 文科 本科 568 3747
2022 天津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A 629 8499
2022 天津 (物 或 化) 本科A 631 8146
2022 天津 (物) 本科A 634 7592
2022 天津 (不限) 本科A 636 7232
2022 天津 (物 或 化 或 地) 本科A 637 7060
2021 天津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A 624 8361
2021 天津 (物 或 化) 本科A 625 8171
2021 天津 (物) 本科A 627 7842
2021 天津 (地 或 物 或 化) 本科A 629 7494
2021 天津 (不限) 本科A 632 6995
2020 天津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A 628 8756
2020 天津 (物) 本科A 629 8574
2020 天津 (物 或 化) 本科A 629 8574
2020 天津 (不限) 本科A 631 8189
2020 天津 (地 或 物 或 化) 本科A 633 7833
2019 天津 理科 本科A 581 7755
2019 天津 文科 本科A 563 1651
2022 河北 歷史 本科 590 3308
2021 河北 歷史 本科 598 2769
2022 河北 物理 本科 558 33822
2021 河北 物理 本科 558 37566
2020 河北 理科 本科 624 17444
2019 河北 理科 本一 595 18946
2020 河北 文科 本科 609 2444
2019 河北 文科 本一 612 2687
2022 山西 理科 本一A 549 13243
2022 山西 理科 本一A1 523 23289
2021 山西 理科 本一A 561 12804
2021 山西 理科 本一A1 531 23128
2020 山西 理科 本一A 586 12468
2020 山西 理科 本一A1 544 29256
2019 山西 理科 本一A 556 12488
2019 山西 理科 本一A1 534 19953
2022 山西 文科 本一A 556 1845
2021 山西 文科 本一A 584 1840
2020 山西 文科 本一A 574 1896
2019 山西 文科 本一A 570 1971
2022 內蒙古 理科 本一A 515 10576
2022 內蒙古 理科 本一A 518 10085
2022 內蒙古 理科 本一B 475 18546
2021 內蒙古 理科 本一A 488 15822
2021 內蒙古 理科 本一A 545 7011
2021 內蒙古 理科 本一B 520 10356
2020 內蒙古 理科 本一A 530 11470
2020 內蒙古 理科 本一A 562 6651
2020 內蒙古 理科 本一B 537 10310
2019 內蒙古 理科 本一A 566 7872
2019 內蒙古 理科 本一B 520 16321
2022 內蒙古 文科 本一A 518 2477
2022 內蒙古 文科 本一B 508 3168
2021 內蒙古 文科 本一A 547 2646
2021 內蒙古 文科 本一B 523 4242
2020 內蒙古 文科 本一A 600 974
2020 內蒙古 文科 本一B 585 1659
2019 內蒙古 文科 本一A 596 989
2019 內蒙古 文科 本一B 549 4114
2022 遼寧 歷史 本科 580 2435
2021 遼寧 歷史 本科 597 2687
2022 遼寧 物理 本科 580 14926
2021 遼寧 物理 本科 583 14695
2020 遼寧 理科 本科 551 23174
2020 遼寧 理科 本科 582 14167
2019 遼寧 理科 本科 568 18405
2019 遼寧 理科 本科 578 15283
2020 遼寧 文科 本科 607 2438
2019 遼寧 文科 本科 597 2515
2022 吉林 理科 本一A 515 13480
2022 吉林 理科 本一A 534 9853
2021 吉林 理科 本一A 496 15437
2021 吉林 理科 本一A 527 10145
2020 吉林 理科 本一A 552 11193
2019 吉林 理科 本一A 569 9867
2022 吉林 文科 本一A 533 2056
2021 吉林 文科 本一A 544 2127
2020 吉林 文科 本一A 569 1784
2019 吉林 文科 本一A 562 2065
2022 黑龍江 理科 本一A 530 9610
2021 黑龍江 理科 本一A 546 8442
2020 黑龍江 理科 本一A 579 9095
2019 黑龍江 理科 本一A 576 10215
2022 黑龍江 文科 本一A 535 1644
2021 黑龍江 文科 本一A 565 1393
2020 黑龍江 文科 本一A 570 1511
2019 黑龍江 文科 本一A 569 1585
2022 上海 (不限) 本科 519 13507
2022 上海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22 12862
2021 上海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10 13526
2021 上海 (不限) 本科 516 12225
2020 上海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10 13263
2019 上海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06 14099
2022 江蘇 歷史(歷史+不限) 本科 574 4499
2022 江蘇 歷史(歷史+(化學或生物)) 本科 575 4286
2021 江蘇 歷史(歷史+(化學或生物)) 本科 578 5464
2021 江蘇 歷史(歷史+不限) 本科 584 4157
2022 江蘇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 本科 573 33158
2022 江蘇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 本科 584 24286
2022 江蘇 物理(物理+化學) 本科 586 22803
2022 江蘇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87 22060
2022 江蘇 物理(物理+(化學或地理)) 本科 588 21371
2021 江蘇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 本科 549 38724
2021 江蘇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 本科 571 22337
2021 江蘇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74 20511
2021 江蘇 物理(物理+化學) 本科 574 20511
2021 江蘇 物理(物理+(化學或地理)) 本科 575 19888
2020 江蘇 理科 本一 377 23956
2019 江蘇 理科 本一 370 25203
2020 江蘇 文科 本一 373 4998
2019 江蘇 文科 本一 364 4883
2022 浙江 1段 629 20857
2021 浙江 1段 615 28695
2020 浙江 1段 628 22101
2019 浙江 1段 632 20395
2022 安徽 理科 本一 562 30309
2022 安徽 理科 本一 580 19437
2021 安徽 理科 本一 564 31298
2021 安徽 理科 本一 588 18997
2020 安徽 理科 本一 580 32850
2020 安徽 理科 本一 611 16570
2019 安徽 理科 本一 548 34039
2019 安徽 理科 本一 582 16804
2022 安徽 文科 本一 577 2547
2021 安徽 文科 本一 621 2375
2020 安徽 文科 本一 594 2619
2019 安徽 文科 本一 599 2673
2022 福建 歷史(歷史+(選考化學或生物)) 本科 587 2077
2022 福建 歷史(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本科 588 2001
2021 福建 歷史(歷史+(選考化學或生物)) 本科 588 2122
2021 福建 歷史(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本科 591 1833
2022 福建 物理(物理+(選考化學或生物)) 本科 564 20551
2022 福建 物理(物理+(選考化學或生物)) 本科 583 13536
2022 福建 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本科 584 13211
2022 福建 物理(物理+選考化學) 本科 586 12609
2022 福建 物理(物理+(選考化學或地理)) 本科 590 11400
2021 福建 物理(物理+(選考化學或生物)) 本科 569 20603
2021 福建 物理(物理+(選考化學或生物)) 本科 588 13474
2021 福建 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本科 594 11515
2021 福建 物理(物理+選考化學) 本科 595 11219
2021 福建 物理(物理+(選考化學或地理)) 本科 595 11219
2020 福建 理科 本科 540 27501
2020 福建 理科 本科 590 11864
2019 福建 理科 本一 552 13987
2020 福建 文科 本科 593 1941
2019 福建 文科 本一 590 1973
2022 江西 理科 本一 569 13787
2021 江西 理科 本一 587 12367
2020 江西 理科 本一 599 11976
2019 江西 理科 本一 582 12329
2022 江西 文科 本一 579 2010
2021 江西 文科 本一 612 1951
2020 江西 文科 本一 590 1922
2019 江西 文科 本一 595 2058
2022 山東 1段 565 41617
2022 山東 1段 576 31127
2021 山東 1段 568 40434
2021 山東 1段 581 29127
2020 山東 1段 580 44087
2020 山東 1段 596 30109
2019 山東 理科 本科 551 52508
2019 山東 理科 本科 580 28278
2019 山東 理科 本科 586 24339
2019 山東 文科 本科 590 4138
2022 河南 理科 本一 564 43252
2022 河南 理科 本一 574 33525
2021 河南 理科 本一 588 35077
2021 河南 理科 本一 601 25226
2020 河南 理科 本一 600 44162
2020 河南 理科 本一 622 25751
2019 河南 理科 本一 571 34124
2019 河南 理科 本一 581 27095
2022 河南 文科 本一 579 3609
2021 河南 文科 本一 615 3798
2020 河南 文科 本一 606 3880
2019 河南 文科 本一 587 3798
2022 湖北 歷史(歷史+(化或生)) 本科 578 3353
2022 湖北 歷史(歷史+不限) 本科 579 3247
2022 湖北 歷史(歷史+不限) 本科 581 2989
2021 湖北 歷史(歷史+不限) 本科 601 3740
2021 湖北 歷史(歷史+(化或生)) 本科 603 3454
2021 湖北 歷史(歷史+不限) 本科 604 3300
2021 湖北 歷史(歷史+不限) 本科 608 2776
2022 湖北 物理(物理+(化或生)) 本科 564 22155
2022 湖北 物理(物理+(化或生)) 本科 568 20151
2022 湖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72 18293
2022 湖北 物理(物理+(化或生)) 本科 573 17855
2022 湖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75 16936
2022 湖北 物理(物理+(化或地)) 本科 576 16499
2022 湖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77 16053
2022 湖北 物理(物理+化學) 本科 577 16053
2021 湖北 物理(物理+(化或生)) 本科 587 21982
2021 湖北 物理(物理+(化或生)) 本科 589 21037
2021 湖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94 18900
2021 湖北 物理(物理+(化或生)) 本科 597 17580
2021 湖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98 17185
2021 湖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600 16362
2021 湖北 物理(物理+化學) 本科 600 16362
2021 湖北 物理(物理+(化或地)) 本科 600 16362
2020 湖北 理科 本一 572 27930
2020 湖北 理科 本一 591 19411
2020 湖北 理科 本一 595 17755
2019 湖北 理科 本一 578 17370
2020 湖北 文科 本一 579 3379
2019 湖北 文科 本一 583 3351
2022 湖南 歷史(歷史+(化學或生物)) 本科 571 3642
2022 湖南 歷史(歷史+不限) 本科 571 3642
2022 湖南 歷史(歷史+(化學或生物)) 本科 575 3098
2022 湖南 歷史(歷史+不限) 本科 576 2986
2021 湖南 歷史(歷史+(化學或生物)) 本科 583 3525
2021 湖南 歷史(歷史+(化學或生物)) 本科 586 3103
2021 湖南 歷史(歷史+不限) 本科 588 2852
2021 湖南 歷史(歷史+不限) 本科 591 2513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 本科 558 26762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 本科 569 20678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71 19693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73 18768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 本科 576 17398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82 14722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學或地理)) 本科 583 14295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學) 本科 584 13886
2021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 本科 562 31128
2021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 本科 582 19792
2021 湖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83 19305
2021 湖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88 16922
2021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 本科 591 15614
2021 湖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94 14304
2021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學或地理)) 本科 594 14304
2021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學) 本科 598 12780
2020 湖南 理科 本一 565 32449
2020 湖南 理科 本一 603 14608
2019 湖南 理科 本一 575 15202
2020 湖南 文科 本一 607 3019
2019 湖南 文科 本一 599 3067
2022 廣東 歷史(歷史+不限) 本科 577 4817
2022 廣東 歷史(歷史+不限) 本科 580 4275
2022 廣東 歷史(歷史+不限) 本科 582 3939
2022 廣東 歷史(歷史+(化學或生物學)) 本科 584 3527
2021 廣東 歷史(歷史+(化學或生物學)) 本科 590 5065
2021 廣東 歷史(歷史+不限) 本科 591 4691
2021 廣東 歷史(歷史+不限) 本科 592 4583
2021 廣東 歷史(歷史+不限) 本科 594 4126
2022 廣東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本科 583 34925
2022 廣東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本科 584 34641
2022 廣東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91 28220
2022 廣東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本科 591 28404
2022 廣東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92 27604
2022 廣東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本科 592 27492
2022 廣東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本科 594 26192
2022 廣東 物理(物理+化學) 本科 594 25944
2022 廣東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96 24986
2022 廣東 物理(物理+(化學或地理)) 本科 596 24775
2021 廣東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93 28333
2021 廣東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本科 595 27150
2021 廣東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本科 595 27038
2021 廣東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本科 595 26720
2021 廣東 物理(物理+(化學或地理)) 本科 597 25667
2021 廣東 物理(物理+化學) 本科 597 25507
2021 廣東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98 24730
2021 廣東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600 23375
2021 廣東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610 17353
2020 廣東 理科 本科 586 27720
2019 廣東 理科 本科 550 29146
2020 廣東 文科 本科 578 5193
2019 廣東 文科 本科 572 8043
2022 廣西 理科 本一 524 23144
2022 廣西 理科 本一 551 14206
2021 廣西 理科 本一 516 29636
2021 廣西 理科 本一 560 12664
2020 廣西 理科 本一 498 40895
2020 廣西 理科 本一 575 12275
2019 廣西 理科 本一 534 27235
2019 廣西 理科 本一 577 12962
2022 廣西 文科 本一 591 2016
2021 廣西 文科 本一 590 1953
2020 廣西 文科 本一 562 2050
2019 廣西 文科 本一 569 2530
2022 海南 (物) 本科 648 4591
2022 海南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655 4018
2022 海南 (不限) 本科 670 2960
2021 海南 (物) 本科 652 3990
2021 海南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656 3685
2021 海南 (不限) 本科 662 3267
2020 海南 (物) 本科 643 4531
2020 海南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644 4456
2020 海南 (不限) 本科 666 2878
2019 海南 理科 本科A 664 3862
2022 重慶 歷史 本科 566 2965
2021 重慶 歷史 本科 602 2269
2022 重慶 物理 本科 568 14085
2021 重慶 物理 本科 598 15502
2020 重慶 理科 本一 558 18253
2020 重慶 理科 本一 578 12645
2019 重慶 理科 本一 584 14759
2020 重慶 文科 本一 594 2288
2019 重慶 文科 本一 586 2594
2022 四川 理科 本一 577 31358
2022 四川 理科 本一 578 30729
2022 四川 理科 本一 596 20393
2021 四川 理科 本一 - -
2021 四川 理科 本一 584 29797
2021 四川 理科 本一 601 20111
2020 四川 理科 本一 577 41104
2020 四川 理科 本一 588 33587
2020 四川 理科 本一 613 19028
2019 四川 理科 本一 588 42142
2019 四川 理科 本一 603 31749
2019 四川 理科 本一 624 19571
2022 四川 文科 本一 587 3390
2021 四川 文科 本一 590 3300
2020 四川 文科 本一 580 3300
2019 四川 文科 本一 590 3515
2022 貴州 理科 本一 549 9975
2021 貴州 理科 本一 551 9914
2020 貴州 理科 本一 570 10880
2019 貴州 理科 本一 556 11460
2022 貴州 文科 本一 611 1535
2021 貴州 文科 本一 617 1764
2020 貴州 文科 本一 604 1899
2019 貴州 文科 本一 599 1985
2022 云南 理科 本一 570 16537
2022 云南 理科 本一 585 12155
2021 云南 理科 本一 554 22099
2021 云南 理科 本一 583 11747
2020 云南 理科 本一 553 26940
2020 云南 理科 本一 599 11914
2019 云南 理科 本一 597 11691
2022 云南 文科 本一 611 3874
2022 云南 文科 本一 626 2029
2021 云南 文科 本一 604 3613
2021 云南 文科 本一 620 1890
2020 云南 文科 本一 575 6339
2020 云南 文科 本一 607 2355
2019 云南 文科 本一 604 2564
2022 陜西 理科 本一 520 23427
2022 陜西 理科 本一 530 20139
2021 陜西 理科 本一 507 26968
2021 陜西 理科 本一 529 19490
2020 陜西 理科 本一 477 46020
2020 陜西 理科 本一 540 19243
2019 陜西 理科 本一 552 19711
2019 陜西 理科 本一 553 19608
2022 陜西 文科 本一 546 3213
2021 陜西 文科 本一 564 3256
2020 陜西 文科 本一 581 3292
2019 陜西 文科 本一 578 3410
2022 甘肅 理科 本一 516 9540
2021 甘肅 理科 本一 521 10035
2020 甘肅 理科 本一 537 9765
2019 甘肅 理科 本一 547 9471
2022 甘肅 文科 本一 536 1512
2021 甘肅 文科 本一 560 1638
2020 甘肅 文科 本一 574 1768
2019 甘肅 文科 本一 570 1658
2022 青海 理科 本一 464 3020
2021 青海 理科 本一 468 3215
2020 青海 理科 本一 464 3658
2019 青海 理科 本一 484 3406
2022 青海 文科 本一 476 1296
2021 青海 文科 本一 520 609
2020 青海 文科 本一 516 851
2019 青海 文科 本一 529 774
2022 寧夏 理科 本一 494 3444
2021 寧夏 理科 本一 498 3366
2020 寧夏 理科 本一 517 3667
2019 寧夏 理科 本一 528 3645
2022 寧夏 文科 本一 534 863
2021 寧夏 文科 本一 566 750
2020 寧夏 文科 本一 582 757
2019 寧夏 文科 本一 578 914
2022 新疆 理科 本一 482 6289
2022 新疆 理科 本一(單列類外語) 371 2773
2021 新疆 理科 本一 499 6488
2021 新疆 理科 本一(單列類外語) 382 2399
2020 新疆 理科 本一 514 6823
2019 新疆 理科 本一 527 6783
2022 新疆 文科 本一 504 1091
2022 新疆 文科 本一(單列類外語) 401 6468
2021 新疆 文科 本一 538 1178
2021 新疆 文科 本一(單列類外語) 443 470
2020 新疆 文科 本一 545 1291
2019 新疆 文科 本一 560 1311

4、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屬性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院校基本屬性
創建時間 1934年
院校性質 公辦
院校類型 農林
率屬于 教育部
是否是211
是否是985
是否是雙一流
本科/專科 本科
省/市 陜西
碩士點 一級學科碩士點:27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7
博士點 一級學科博士點:16
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
院校地址 http://www.nwsuaf.edu.cn/
招生電話 ["029-87091406"]
招生網址 http://zhshw.nwsuaf.edu.cn/

5、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3年最新簡介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地處中華農耕文明發祥地、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陜西楊凌,是教育部直屬、國家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首批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現任黨委書記李興旺、校長吳普特。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34年的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為西北地區最早的高等農林教育學府。學校自誕生之日起,就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休戚相關、榮辱與共,肩負著建設西北、興學興農、培育英才的歷史重任。1999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推進科教體制統籌改革,將同處楊凌的原西北農業大學、西北林學院、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陜西省農業科學院、陜西省林業科學院、陜西省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單位合并組建成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實行部省院共建機制,賦予學校支撐和引領干旱半干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使命。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省院局聯合出臺意見繼續深化共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協力支持學校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農業大學,為學校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建校80余年來,一代代西農人秉承“經國本、解民生、尚科學”的辦學理念,恪守“誠樸勇毅”的校訓,承遠古農神后稷之志,行當代“教民稼穡”之為,形成了“扎根楊凌、胸懷社稷,腳踏黃土、情系三農,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農精神和“團結、求真、堅韌、自信”的西農科學文化,走出了一條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特色辦學之路,為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業科教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學校設有27個學院(部、所)和研究生院,共有14個博士后流動站,1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74個本科專業。現有7個國家重點學科和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工程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化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微生物學、地球科學等10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2個學科進入ESI前1‰之列。目前,已發展為全國農林水學科最為齊備的高等農業院校。早在1934年建校之初,學校即開始招收本科生,1941年開始招收研究生。長期以來,學校堅持“厚基礎、寬口徑、強實踐、重創新、高素質、國際化”的總體思路,著力培養具有堅定理想信念、社會責任感和“三農”情懷,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服務現代農業發展的學術精英、創新創業技術領軍人才和社會發展管理人才。學校高度重視一流本科教育,積極參與“新農科”建設,25個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生物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入選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擁有1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3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農學專業通過農科專業(第三級)認證,水文與水資源工程、農業水利工程、水利水電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擁有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1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8門、國家級視頻公開課4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0門,入選國家級“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52種。學校堅持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設有素質教育學院。重視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鼓勵和支撐學生參加各類高水平學科競賽、創新創業項目訓練與實踐,三次獲全國“互聯網+”大賽金獎,位居全國農林高校首位。建校以來為社會累計培養輸送各類人才20萬余名,畢業生遍布海內外,有19位校友成為兩院院士,為西北乃至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學校堅持“頂天”“立地”相結合的科技工作方針,瞄準國際科技前沿,緊扣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發展需要,積極開展面向農業生產實際的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在農作物遺傳育種與病蟲害防治、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旱區農業高效用水、畜禽良種繁育與健康養殖、農業生物技術、葡萄與葡萄酒等研究領域形成鮮明特色和優勢。建校以來,學校累計獲得各類科技成果6000余項,獲獎成果1800余項。培育出了世界累計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良小麥品種“碧螞1號”,長期主導我國小麥品種換代的遠緣雜交小麥良種“小偃6號”,以及我國自主培育和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良蘋果品種“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直接經濟效益累計超過3000億元。合校以來,學校牢記服務旱區可持續發展的國家使命,始終站在助推西部大開發、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鄉村振興戰略前沿,累計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44項,主持完成省部級一等獎91項,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667件。研究的黃土高原蘋果優質高效綠色生產的系列關鍵技術,支撐引領黃土高原成為世界公認、全國最大的優質蘋果生產基地。構建的土壤侵蝕調控技術體系,攻克了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建設這一世界難題,助推陜西綠色版圖向北推移400公里,為國家實施退耕還林(草)工程發揮了重要作用。學校在長期辦學實踐中積淀形成了貼近“三農”、服務社會的優良傳統。合校以來,學校積極發揮社會服務功能,面向國家和區域主導產業發展需求,積極開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廣和產業化服務工作。在國內率先探索實踐以大學為依托的農業科技推廣新模式,與500多個地方政府或龍頭企業建立科技合作關系,在區域主導產業中心地帶建立農業科技試驗示范站28個、示范基地46個,構建了大學農業科技成果進村入戶的快捷通道,累計創造直接經濟效益800多億元。積極投身脫貧攻堅,聚焦“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兩大主線,探索出的“三團一隊”定點扶貧工作模式,被教育部推選為“直屬高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十大典型項目”,定點扶貧工作連續三年被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評價為“好”。在全國首批建設新農村發展研究院,成立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陜西省鄉村振興產業研究院,建有農民發展學院,為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學校堅持開放辦學,通過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和學術機構的實質性合作,積極拓展國際科技教育合作與交流,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的國際合作交流新格局。先后與全球35個國家152余所知名大學或科研機構建立校際合作關系,年均1000名國(境)外學者來校開展學術交流。與美國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和亞利桑那大學聯合開展食品科學與工程和環境科學2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校具有接收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資格,現有各類留學生318人。學校國際化辦學實現了由“以外促內”向“走出去作為”的轉變,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已逐步成為我國開展農業國際交流合作和服務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高地。主導成立的“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影響廣泛。牽頭在絲路沿線國家建立8個農業科技示范園和3個海外人才培養基地。與楊凌示范區共建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牽頭成立上合現代農業發展研究院、組建上合國際聯合實驗室、加入上合組織大學(牽頭現代農業方向)。獲批建設白俄羅斯巴拉諾維奇國立大學孔子課堂。邁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給全國涉農高校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回信”精神為指引,認真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始終堅持“頂天”“立地”兩個努力方向,持續實施人才強校、國際化、信息化三大戰略,積極承擔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維護生態文明、促進人類健康、服務鄉村振興等四大學科使命,努力爭創卓越農林人才培養、引領干旱半干旱地區未來農業發展、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助推“一帶一路”建設和校地深度融合發展等“五個標桿”,扎實履行強農興農的歷史重任,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農業大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本欄目內容由黨委校長辦公室負責維護數據更新至2021年6月)

2023年陜西高考沒有被錄取會有什么顯示
2023年陜西高考錄取通知書發放時間及查詢入口
2023年陜西高考錄取結果什么時候下來
2023年陜西高考專科批次志愿填報和錄取時間安排
2023陜西本科提前批招生院校名單及錄取時間
2023陜西高考提前批本專科錄取時間及結果查詢方式
2023年最新陜西高考大專學校錄取分數線排名
2023年陜西高考志愿什么時候錄取查詢
2023年陜西高考各個批次填報志愿時間和錄取時間
2023年陜西志愿填報后幾天能知道被錄取信息
2023年陜西高考志愿填報時間及錄取結果查詢時間
廊坊職業技術學院陜西錄取分數線及招生人數 附2022-2020最低位次排名

6、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重點特色專業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重點特色專業有地球科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化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工程學、植物學與動物學、農業科學、草學、農林經濟管理、生物科學、生物技術、農業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林學、動物醫學、動物科學、茶學、園藝、植物保護、農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農業經濟管理、作物遺傳育種、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果樹學、臨床獸醫學、農業水土工程、土壤學、植物病理學、森林保護、森林培育、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植物學、林業經濟管理、農藥學、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農業機械化工程、植物營養學、蔬菜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應用化學、園林、金融學、生物工程、葡萄與葡萄酒工程、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資源環境科學、食品質量與安全、環境科學、設施農業與工程

序號 評級名稱 數量 專業/學科名稱
1 ESI世界學科排名 10 地球科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化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工程學、植物學與動物學、農業科學
2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培育)學科 1 草學
3 國家級特色專業 12 農林經濟管理、生物科學、生物技術、農業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林學、動物醫學、動物科學、茶學、園藝、植物保護、農學
4 農業部重點學科 1 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
5 國家重點學科 10 農業經濟管理、作物遺傳育種、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農業經濟管理、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果樹學、臨床獸醫學、農業水土工程、土壤學、植物病理學
6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學科 1 農業經濟管理
7 省部級重點學科 2 森林保護、森林培育
8 陜西省重點學科 17 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植物病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植物學、林業經濟管理、農藥學、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農業機械化工程、植物營養學、草學、茶學、蔬菜學、果樹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9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13 農林經濟管理、生物科學、生物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農業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林學、動物醫學、動物科學、茶學、園藝、植物保護、農學
10 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18 應用化學、園林、金融學、農林經濟管理、生物工程、葡萄與葡萄酒工程、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農業水利工程、資源環境科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林學、茶學、園藝、植物保護、農學
11 省級專業改革試點 11 農林經濟管理、葡萄與葡萄酒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農業水利工程、環境科學、林學、動物科學、設施農業與工程、植物保護、農學
12 國家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 8 農林經濟管理、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林學、動物醫學、動物科學、設施農業與工程、植物保護、農學

7、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特色專業

序號 專業層次 數量 專業
1 國家級 12 林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技術、植物保護、動物科學、動物醫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農林經濟管理、園藝、農學、農業水利工程、生物科學

8、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開設專業一覽表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開設專業有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植物科學與技術、農學、種子科學與工程、園林、風景園林、環境設計、城鄉規劃、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園藝、茶學、農林經濟管理(卓越班)、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水利類(卓越班)、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卓越班)、動物醫學(卓越班)、植物生產類(卓越班)、軟件工程、電子商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植物保護、制藥工程、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動物醫學、動物藥學、林學、林產化工、木材科學與工程、森林保護、農業水利工程、土木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水利水電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水文與水資源工程、資源環境科學、環境科學、地理信息科學、環境工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環境科學(中外合作辦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智慧牧業科學與工程、水產養殖學、動物科學、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市場營銷、農林經濟管理、保險學、會計學、土地資源管理、金融學、化學生物學、應用化學、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草業科學、智能農業裝備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中外合作辦學)、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營養與健康、英語、漢語國際教育、俄語、社會學、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社會工作、法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包含院系和開設專業
院系名單 專業名稱 本專科
理學院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本科
信息與計算科學 本科
農學院(農業科學院) 植物科學與技術 本科
農學 本科
種子科學與工程 本科
風景園林藝術學院 園林 本科
風景園林 本科
環境設計 本科
城鄉規劃 本科
園藝學院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 本科
園藝 本科
茶學 本科
創新實驗學院 農林經濟管理(卓越班) 本科
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 本科
水利類(卓越班) 本科
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卓越班) 本科
動物醫學(卓越班) 本科
植物生產類(卓越班) 本科
信息工程學院 軟件工程 本科
電子商務 本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本科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本科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本科
植物保護學院 植物保護 本科
制藥工程 本科
葡萄酒學院 葡萄與葡萄酒工程 本科
動物醫學院 動物醫學 本科
動物藥學 本科
林學院 林學 本科
林產化工 本科
木材科學與工程 本科
森林保護 本科
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 農業水利工程 本科
土木工程 本科
能源與動力工程 本科
水利水電工程 本科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本科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本科
資源環境學院 資源環境科學 本科
環境科學 本科
地理信息科學 本科
環境工程 本科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本科
環境科學(中外合作辦學) 本科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本科
動物科技學院 智慧牧業科學與工程 本科
水產養殖學 本科
動物科學 本科
經濟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 本科
國際經濟與貿易 本科
經濟學 本科
市場營銷 本科
農林經濟管理 本科
保險學 本科
會計學 本科
土地資源管理 本科
金融學 本科
化學與藥學院 化學生物學 本科
應用化學 本科
生命科學學院 生物科學 本科
生物技術 本科
生物工程 本科
草業與草原學院 草業科學 本科
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 智能農業裝備工程 本科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本科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本科
機械電子工程 本科
車輛工程 本科
電子信息工程 本科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食品科學與工程(中外合作辦學) 本科
食品科學與工程 本科
食品質量與安全 本科
食品營養與健康 本科
語言文化學院 英語 本科
漢語國際教育 本科
俄語 本科
人文社會發展學院 社會學 本科
公共事業管理 本科
勞動與社會保障 本科
社會工作 本科
法學 本科

最新圖文

陜西總共有多少所大學

時間:2024-07-02 09:0:22

西安有哪些公辦本科大學比

時間:2024-06-27 11:0:15

西安比較好的公辦大專學校

時間:2024-06-26 10:0:37

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時間:2024-06-16 06:0:08
9999久久久国产精品,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人妻,免费AAAAAA毛片看
香蕉对碰碰97级久久久 |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 日本性爱视频网址 | 亚洲另类中文字幕 | 欧美免播放器一区 |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