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按人口分布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適度增加城鎮學校,改善農村辦學條件,促進城鄉區域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行高等職業教育“文化素質+職業技能”入學考試。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擴大“五年一貫制”高職規模,搭建中職、高職?婆c應用技術本科人才培養“立交橋”。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建設,發展特色學校、特色學科、特色專業,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提升教育質量和創新能力。抓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繼續教育。支持民辦教育發展,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構建多元化辦學格局。加大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力度,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平等入學,促進孩子成長機會公平。
提供更好的衛生計生服務。擴大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完善投入補償和運營監管機制。優化衛生資源配置,推進分級診療改革試點,構建縣鄉一體化醫療聯合體。扶持和規范社會辦醫,完善醫師多點執業制度,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加強藥交所建設,完善藥品交易制度。做好中醫藥工作。加強重大傳染病預防和應急處置。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夯實基層基礎,落實“單獨兩孩”生育政策,優化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
各位代表!民之所望,即施政所向。為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是我們對全市人民的莊重承諾。今年,擬投入277億元,重點辦好25件民生實事:完成高山生態扶貧搬遷15萬人,全面實現2606個撤并村公路通達,建成4000公里村社便道,安裝1000公里農村公路防撞護欄,解決95.4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整治山坪塘1.3萬口,完成36個湖庫污染治理,推進村衛生室配置標準化,免除35萬孕婦產前檢測費用,實施80萬農村適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改造農村危舊房5.5萬戶,完成900個行政村環境連片整治,實施農村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建成147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和2000套教師宿舍周轉房,建成小區同步配建中小學,改造城市棚戶區146萬平方米,完成主城150條背街小巷整治和90座公廁建設任務,改造657個棄管小區電力設施,安裝城市供水“一戶一表”20萬戶,改造2000棟老舊建筑消防設施,新建200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城市公益性公墓,流動文化服務進村3.3萬場,實現520個行政村光纖和410個鄉鎮4G網絡全覆蓋,完成20萬人就業技能培訓。我們將按照“五個堅持”原則,著力構建重點民生實事滾動實施機制,盡心竭力解民憂、救急難、兜底線,履行好政府基本公共服務職能。
(九)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順應社會結構的新變化,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促進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深入推進平安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網絡化、網格化管理,完善治安防控體系。加強鎮街派出所、司法所、綜治辦和社區警務室建設,依法防范和懲治各類違法犯罪,為人民生命財產提供安全保障。嚴格實施《安全生產法》,加強安全事故防控體系建設,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和屬地管理、行業監管責任,加強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點時段監管和專項治理,加快小煤礦整頓關閉,扎實做好道路交通、消防和特種設備等安全工作,有效防控重特大事故。推進基層食品藥品監管機構規范化建設,嚴格執行食品藥品安全責任追究制度。完善防災減災救災綜合管理體制,推進區域應急中心建設,建成應急指揮系統,提升突發事件應急響應、處置和保障能力。
加快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推動政府治理與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依法落實居委會和村委會組織法,支持保障人民群眾依法自治。探索基層協商民主制度。引導和規范社會組織參與公共事務。健全社會組織登記、監管與第三方評估制度。完善社工培養、使用和評價機制。推行居住證制度,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落實特殊群體管理安置幫教措施,做好社區矯正工作。健全社會征信體系,擴大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和應用范圍,依法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弘揚法治文化,搞好普法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法治意識。
積極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堅持標本兼治,健全市、區縣、鎮街、村居四級聯動機制,促進矛盾糾紛排查、研判和有效化解。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加快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建立律師等第三方參與調處機制。實施“陽光信訪”,規范信訪秩序,將信訪導入法治軌道。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服務群眾、聯系群眾,更好維護群眾權益。加強民族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和宗教關系和諧。做好新時期對臺、外事和僑務工作。
強化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做好雙擁共建和優撫安置工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讓人民群眾呼吸新鮮空氣、喝上干凈水、生活在宜居環境中。
促進綠色低碳發展?茖W定位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完善各功能區域環保標準,落實產業投資負面清單和規劃環評制度,推進能效評價前期介入。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降低土地、能源、水資源消耗強度,推廣綠色建筑、綠色照明新產品和新技術。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示范,擴大并規范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構建低碳能源體系。推廣合同能效管理,探索廢氣、污水和垃圾等污染物排放指標交易試點,鼓勵第三方治理環境污染,實施綠色信貸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積極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環境設施建設和環保產業發展。
深入實施環保五大行動。以PM2.5污染防治為重點,抓好揚塵控制、機動車減排、高污染行業及重點企業治理,推進重慶發電廠等環保搬遷,開展大氣污染預警預控和聯防聯控。都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保持在240天以上。加強水資源管理和飲用水源保護,推進次級河流綜合治理和重點湖庫整治。建設和用好集鎮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倡導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擴大退耕還林范圍,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及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搞好工礦采空沉陷區生態修復。加強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濕地資源和城市綠地保護,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加強工業、交通、文化娛樂和商業活動噪聲源治理?刂妻r村面源污染,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建設美麗鄉村。
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劃定生態紅線,完善生態保護、排污許可、環境信息公開等制度體系。開展生態補償試點。加快制定和修訂規范畜禽養殖、保護林地和濕地資源等行政規章。加大環境執法力度,依法打擊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努力做到源頭嚴防、過程嚴控、后果嚴懲。培育普及生態文化,開展生態文明宣傳和創建活動,增強全民生態文明意識。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新形勢新常態,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緊緊圍繞法治政府建設目標,加快建設管理規范、運行高效、服務勤勉、施政廉潔的人民政府,不斷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