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上海代表團名單,上海兩會代表名單完整版
上海市(59名)
馬蘭(女)馬須倫王乃坤(女)王均金王戰王霞(女,蒙古族)馮軍馮英(女)朱之文朱志遠朱國萍(女)朱雪芹(女)劉衛國許羅德孫憲忠孫躍明花蓓(女,回族)嚴誠忠李揚李林李斌李碧影(女)楊邁軍(白族)楊雄何文波(滿族)應勇沈志剛張全張兆安張維華陳戌源陳旭陳和生陳振樓陳晶瑩(女)邵志清林蔭茂(女)金東寒金鋒周振波施超姚海同賈偉平(女)顧晉顧逸東徐小平徐麟殷一璀(女)奚美娟(女)黃迪南曹可凡盛亞飛葛俊杰韓正騫芳莉(女)廖昌永樊蕓(女)魏佑江
時近深夜,剛剛入住的上海代表團駐地,燈火通明。280余份委員提案和一批即將會簽提交的代表議案,成為會前熱議的話題,熱浪陣陣穿透寒夜。
和提案及議案草案陳放桌面的,正是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的講話報道——如何科學統籌各項改革任務,如何協調抓好各項改革舉措,突出重點,調準焦距,找準穴位,擊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獲得感”,更是成為代表委員議論的一大熱詞。
“新茗”“陳釀”更全面更深入
提交提案和議案,是代表履職盡責、委員參政議政必做的“功課”。截至今天,上海代表團已收到委員提案229份,其中既有匯集最新數據吸收最新成果的“新茗”,更有經年數月認真調查反復論證的“陳釀”;明天下午,上海代表團還將醞釀會簽代表議案。提出一份有質量的代表議案,不容易,一份議案,要30位全國人大代表聯名提出才能成立,也考驗代表的履職水平。
從金融中心建設突破制度瓶頸到制訂改革創新促進條例,從加快自貿區對接國家亞太戰略到落實“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從注重糧食安全到加強網絡監管,從老齡化社會的積極應對到以創新創業帶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從依法整治“黑出租”、違法搭建、噪聲污染等城市頑癥到普及深化青少年安全教育,從推進公眾參與重大行政決策到構建“行政問責”夯實“責任政府”的制度載體,從官員個人財產逐步公開到反腐的政治倫理建設,這些提案和議案,顯示著代表委員的關注點更加廣泛,更加全面,切入點更加聚焦,更加深入,站得更高則看得更遠,貼得愈緊則想得愈深,呼應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大勢,回應著人民群眾的重大關切。
金融中心建設大格局中統籌考量
2020年,上海要建成有資源配置能力的金融中心。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如何聯動?這是全國人大代表、上海黃金交易所理事長許羅德關注的問題。自貿區行政效率的高效化,必然帶動投資便利化,而金融改革也正是為了服務于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后者如何借鑒前者經驗,推出金融服務的綜合性解決方案,推動綜合性的金融服務,都還需要政策突破。他在醞釀的議案中提出,上海金融中心建設,要有新的時代內涵特征,衍生品、債券市場、保險交易所、各類商品期貨交易所,都將一一呈現,而新金融的時代特征更少不了互聯網金融。在此過程中,新金融服務民生,難免產生各種糾紛,解決糾紛,是訴訟解決,還是非訟解決;如果非訟解決,又該通過什么方式,如果通過行業協會定紛止爭,立法又該如何授權行業協會?這些問題,都要在大格局中統籌考量。
外資研發中心突破體制機制壁壘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部分跨國公司將其在華研發中心提升為區域性或全球性研發中心。外資研發中心通過集聚、整合和配置資本、人才、技術等全球高端創新資源,推動內地產業轉型升級,成為中國嵌入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接口,為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特別是提高科技創新能力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外資研發中心在華發展仍面臨一些國家層面的體制機制壁壘,特別是高端創新人才流動、非貿付匯等資金流動、研發設備通關、新產品新原料監管機制等方面存在障礙。全國政協委員鄭惠強在提案中提出制度化建設的一系列建議: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制定吸引海外華人高端創新人才的相關政策;研究修訂《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適當擴大外國專家證發放范圍,放寬就業許可證發放的年齡限制。國家出入境管理部門研究簡化居留許可和出入境的流程手續。建議科技部等部門研究出臺優化政府科研計劃項目申請與實施的辦法,在確保國家產業科研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建立海外專家和外資研發中心參與政府科研項目并分享成果的機制;鼓勵外資研發中心與本土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共建實驗室和人才培養基地聯合承擔重大科研任務。同時,要改革外資研發中心資金和研發設備出入境管理模式,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新產品和新原料監管機制。
社會誠信體系法治框架內推進
社會誠信同樣是一個全局性、基礎性的問題。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一個目標是:讓失信者難行,讓守信者暢通。2013年6月3日,上海市信用平臺開通試運行,4月30日正式運行。2個月內,43個政府部門在市信用平臺開通了323個部門用戶查詢賬戶,形成18項應用合作意向;法人信用信息查詢逾1.5萬次,自然人信用信息查詢逾250萬次。在日常生活中,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數據所能覆蓋失信行為信息日益擴展,信用獎懲制度也在醞釀萌芽當中。去年,備受關注的地鐵逃票行為已納入上海市信用信息平臺,逃票人數由此大幅減少。此外,在銀行貸款、人才就業、公務員招錄和評優、圖書館讀者管理以及居住證積分管理中,與個人信用報告相關的獎懲制度也在試行中。去年,上海市公務員局率先在公務員評優中使用個人信用記錄,擬于今年開始在公務員考試錄用環節使用個人信息報告。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法學院院長陳晶瑩在調研中了解到,要真正實現“讓失信者難行,讓守信者暢通”的征信目標,公眾的一種關切是:政府部門掌握的大量信息資源,如何依法公開?公民個人通過征信平臺查詢信息,隱私如何界定,既保障個人信息不泄露,又保障失信者得到懲戒?還有,人民銀行的信用系統屬于“行業征信”,地方政府征信平臺屬于“地方征信”,兩家如何打通,共同服務于全社會的誠信體系建設?這些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內持續推進。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丁常云撰寫了《關于建立和完善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希望提交大會發言,與各界委員共同深入探討。
人口老齡化“系統解決方案”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劇,養老逐步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有關部門預測,2050年老年人口將占全國總人口的1/3,超過所有發達國家老年人口總和。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在提交的提案中,從不同角度關注了這一牽涉到千家萬戶、關系到方方面面的民生問題。陳賽娟委員提交“加快老年護理醫院建設、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提案;蔡建國委員提案提出,要在老齡化社會中加大臨終關懷的力度;胡衛委員提案提出,健全老年教育制度,激發老年人生命活力;張泓銘等委員呼吁,加快農村養老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對農村養老保險權益被侵犯問題進行普查;高國富委員在提案中建議,通過引入商業保險主體,做實做大養老服務業。為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居家養老護理保險制度,這些提案提出了涉及政府、社會、企業、家庭不同層面,包括政策、法規、道德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系統解決方案”:搭建基于居家護理的養老護理模式;構建以社會保險為基礎、商業保險為重要支柱的多層次社會養老護理保障體系;加快構建以政府為主導的基本養老護理保險制度;同時積極引入商業保險,運用市場化機制,提高養老護理保障體系運作效率和效益;大力開發商業養老護理保險產品,創新產品服務;加快培育醫療護理行業,逐步建立以居家護理為主的多元護理體系。
“既要注重整體謀劃,又要注重牽住‘牛鼻子’”,這些提案和議案草案,體現了代表委員們的“問題導向、科學思維”,不回避問題,不坐而論道,突出了重點,對準了焦距,進而去找準穴位,去擊中要害,以兩會為平臺,通過制度化推進,促進“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充分展示改革案的含金量,讓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盼得到,切身感受到改革的“紅利”,才會有更多的“獲得感”。
長風破浪正當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全面深化改革正向縱深推進,今年更是關鍵之年。關鍵之年要有關鍵作為,兩會春風鼓舞,舉國戮力同心,破梗阻、清障礙,需要強有力的硬招實招,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于民,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正是蘊藏于人心對改革的支持、參與和推動,正是有待于進一步凝聚和釋放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