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以上幾個問題,特提出嚴格執行土地拆遷賠償標準的建議。
我國現行《土地管理法》第47條明確規定了拆遷補償的最高標準,即“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亦就是說按照這一最高補償標準,被拆遷者可以拿到相當于其30年收入的補償,應該說已經是比較高了。過高的拆遷費用不僅助長不勞而獲的社會風氣,而且將巨大拆遷成本轉嫁給城市居民,亦十分不公平。因此建議有關部門必須嚴格執行法律的規定,不得突破法律規定給予補償,從源頭上遏制城市房地產價格的繼續上漲。而且有關的媒體亦要注意輿論導向,不能片面地支持被拆遷者漫天要價。
當然,與此同時亦要合理分配中央與地方的財政收入,使地方財政有足夠的運行資金來保障各項民生與建設事業,而不必通過賣地牟利來補貼財政。只有這樣才能杜絕被拆遷人群的高價補償要求,減少各種拆遷矛盾,促進社會和諧。
建議十二:關于開放原油進口的建議
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后
國際油價已連續8個月呈現下跌態勢,至今仍在低位徘徊,這就為我國提高原油戰略儲備、和能源保障安全水平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但目前我國的石油進出口均是由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這幾家國有企業壟斷的,一般的民間資本并不能涉足到這個領域。由于壟斷經營,造成國內的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未能真正同步,而且油價下降了消費稅卻提高了,老百姓意見非常強烈。因此建議要盡快打破壟斷、取消原油進出口的主體資格限制,允許和鼓勵民間資本進口國際低價原油。
首先,根據國家統計局11月公布的數據,我國目前的戰略石油儲備規模約為9100萬桶,約合1243萬噸,這一規模大約僅相當于美國的12.5%,是遠遠不夠的。而允許民間資本參與進來,可以大大加快補充石油戰略儲備的速度。“手中有糧心里不慌”,不管進口來的原油是央企收購的還是民企收購的,都是中國的石油資源,遇到戰爭或重大自然災害等事件時,同樣可以由國家統一調配使用。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增長了,我們對于國際油價的話語權也就增強了,應對國際油價上漲的底氣亦就足了,當國際油價大幅上漲的時候,我們僅要動用部分原油儲備,減少進口,則國際油價也就難以持續上漲,這樣即可以通過我們自身的力量平抑油價,避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