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補貼是為解決住房問題而給予的補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鄂州租房補貼申請指南的相關介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全日制普通高校(含海外留學人員)取得學士及以上學位或在全日制技工院校取得技師職業資格證書的畢業生;
2、畢業2年內在我市納稅的各類企業或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單位就業且簽訂1年及以上期限勞動合同,或在寧自主創業,繳納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
3、在本市戶籍住房困難或非本市戶籍在西安無自有住房,且租房居住的。
申請手續
1、大學生就業企業向所在地勞動就業管理局受理申請并初審;
2、人社行政部門審核;
3、財政部門抽查后,將租賃住房補貼資金撥付到勞動就業管理局設立的“就業專項資金支出戶”;
4、勞動就業管理局撥付到大學生在銀行開設的賬戶。
為進一步釋放人社政策紅利,提振企業信心,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回暖向好,結合國務院、省政府加快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市人社部門研究制定了“46410”系列工作措施:
四項政策“降成本”
降——針對在鄂州市參加失業、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繼續實施階段性降費率政策。
失業保險費率由2%繼續降至1%,其中,單位費率0.7%,個人費率0.3%,實行“免申即享”,執行期限至2023年4月30日。
餐飲、零售等八類行業工傷保險基準費率繼續下調20%。工傷保險費率下調期間,如全市工傷保險基金累計結存可支付月數不足18個月時恢復正常繳費。
預計全年為企業減免失業、工傷保險費4160萬元。
緩——實施階段性緩繳社保費政策。
實施對象分為兩類:
一類是針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5個特困行業(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及其他特困行業,可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辦理養老、工傷、失業保險緩繳手續。
另一類是針對2022年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有困難的靈活就業人員,在2023年底前完成補繳即可。
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
預計全年為1000家企業、1.4萬名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緩繳社會保險費5.3億元。
返——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
對2021年度未裁員或裁員率不高于5.5%、參保職工30人以下裁員率不高于參保職工總數20%的企業,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
大型企業返還比例由30%提高至50%。
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企業及中小微企業返還比例為90%。
實行“免申即享”,預計全年為2000家企業返還失業保險費2200萬元,穩定就業崗位5.5萬個。
補——實施失業保險保障擴圍政策。
對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仍未就業的失業人員、不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條件的參保失業人員發放失業補助金。
參保1年及以上人員的失業補助金發放標準不超過每人每月500元;參保不足1年人員的發放標準不超過每人每月300元,最多不超過6個月。
執行期限至2022年12月31日。
預計 全年為600名擴圍人員發放補貼資金30萬元。
六條路徑“穩就業”
引進人才有補貼。
對在鄂州納稅的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引進的高校畢業生,發放不超過36個月的租房和生活補貼。從全日制大專到全日制博士發放700元-4000元不等的補貼。
吸納人員就業有補貼。
企業吸納人員就業,可申請“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
對中小微企業招用應屆高校畢業生、離校2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且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每人1000元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
對小微企業吸納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按規定給予最長不超過1年的社會保險補貼。
組織就業見習有補貼。
企業組織普通高校、技師學院高級工班和預備技師班、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等離校2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按規定給予就業見習補貼。
補貼發放標準為我市最低工資標準的70%,1155元。見習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
對見習人員見習期滿留用率超過50%的單位,按留用人數給予1000元/人的獎補。
自主創業有補貼。
創業者可申請“一次性創業補貼”和“吸納就業補貼”。
畢業5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到鄂州創辦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民辦非企業單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領取營業執照經營6個月以上,帶動就業2人及以上的(含創業者),給予5000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
創業者在登記注冊1年內、招用人員且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按照每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補貼總額不超過1萬元。
初創企業有獎補。
第一是入駐基地有獎補:畢業5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在市級孵化基地內初次注冊且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經營實體,每年給予5000元的場租水電補貼。每帶動1人就業的,再給予2000元的獎補,獎補最多不超過1萬元。獎補期限不超過3年。
第二是示范基地有獎補:對孵化成效突出,被認定為市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的,按規定給予5萬-3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
第三是優秀項目有獎補:對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畢業5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在我市自主創業,并依法登記注冊,取得工商營業執照的,可申報“大學生創業扶持項目”。由省評審團組織評審后,給予5萬-50萬元的資金扶持。
創業有貸款。
首先有貸款:對還款積極、帶動能力強、創業項目好的借款個人或小微企業,可持續提供創業擔保和貸款貼息,累計次數不超過三次。
其次提額度: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額度由30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并按政策財政給予貼息補貼。
最后免擔保:對10萬元及以下小額創業貸款提倡免除擔保要求。
預計全年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8億元,帶動就業2700人。
四個舉措“增質效”
職業培訓提升技能。
針對企業新錄用的九類人員,與企業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且簽訂勞動合同之日起1年內參加由企業依托定點培訓機構開展崗位技能培訓的,培訓合格后給予補貼。
補貼標準不超過每人500元。
預計全年開展崗前培訓4000人次。
學徒培養壯大隊伍。
按照“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院校參與”的原則,實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新型學徒制培訓。
每人補貼4000元-5000元。
預計全年新型學徒制培訓600人次。
考證考級享受補貼。
參加失業保險1年以上的企業職工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享受考證考級補貼。
初級(五級)不超過1000元、中級(四級)不超過1500元、高級(三級)不超過2000元的標準申請技能提升。每人每年享受補貼次數不超過3次,同一職業同一等級不可重復享受,且不得與就業創業培訓補貼重復享受。政策執行期限至2022年12月31日。
大師引領培育人才。
支持各類行業(領域)技能拔尖、技藝精湛并具有創新創造能力和社會影響力、在帶徒傳技方面經驗豐富的高技能人才申報市級、省級、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項目。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推薦評選工作每兩年開展一次,每次遴選3-5個。
對獲評市級、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分別給予5萬元、10萬元的項目建設補助資金;對獲評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按相關規定給予補助資金。
十大行動“優環境”
圍繞服務企業、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人社部門推進“十大行動”,持續發力深化一流營商環境建設:
缺工即時響應行動。聚焦“157”現代產業集群、聚焦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用工需求,建立即時響應機制、實行清單式管理、設立工作專員,根據企業需要上門開展用工指導服務。
人力資源提升行動。加快培育省級、市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努力打造人力資源公共服務基地和創新發展平臺,推進人力資源服務業集聚發展,提升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專業化服務水平。
人才流動優化行動。推進人才流動公共服務信息化建設,及時發布人才流動信息,打造立足武鄂、輻射全國的招才引智“一站式”服務平臺。
人才評價打通行動。對“工作在鄂州,社保在武漢”、在企業工作達到一定年限且學歷達到要求的企業專技人員,可申報職稱評審,實現武鄂兩地流動人才職稱評審結果互認。
零工驛站推進行動。建設零工驛站,開發“及時雨”小程序,為企業和靈活就業人員提供求職登記、信息發布、政策咨詢服務。
工傷預防護航行動。深入推進工傷預防培訓,全面加強工傷預防宣傳,增強職工的工傷預防意識。
勞動關系和諧行動。開展勞動關系領域風險矛盾隱患排查,推廣電子勞動合同。
勞動爭議化解行動。推進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全程網上辦,有效預防和化解勞動人事爭議。
社保經辦便利行動。推進社保辦理“一事聯辦”,實現城鎮企業職工社會保險業務高頻事項與醫保部門全程網辦聯辦。
政務服務立辦行動。推行立辦快辦、“打包辦”“簡便辦”“就近辦”,探索“省內通辦”“跨省通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