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 > 教育新聞 > 正文

寄宿生活給孩子帶來的心靈創傷一生都難以彌補(二)

更新:2023-09-21 05:49:19 高考升學網
少要生4個孩子并可以送到政府出資的國家教養院集體撫養。此后先后有6萬多名嬰兒一出生就被送進教養院批量撫養。這些孩子后來幾乎都出現行為異常,大多數智力低下,情感發育不良,不會和人交流,無法形成對視和對話,獨自坐在角落,不停地前后搖晃或不斷重復某種刻板行為,對陌生人沒有恐懼感,也沒有溝通能力——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稱之為“孤兒院現象”。

美國心理學家曾用獼猴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充分證明早年情感滋潤對一個有思維的生命到底有多重要。

心理學家把一些幼小的獼猴和母親隔離開來,在籠子里安裝了兩個“假媽媽”。其中一個用硬邦邦的鋼絲做成,但胸口上有奶瓶,另一個媽媽用綿軟的絨布包裹,但沒有奶瓶。按照“有奶就是娘”的常理推斷,小猴子應該和有奶的“鋼絲媽媽”更親近。但小猴子只有餓了才靠近鋼絲媽媽,一吃完奶,就回到了絨布媽媽身邊。這個細節讓我們看到小生命內心本能的向往和恐懼,它們對溫暖的依戀和需求甚至超越了食物。

更令人警醒的是,這些獼猴成年后,大多數性情冷漠,不會交配或拒絕交配,不能正常融入集體生活中,走路也蹣跚不穩,甚至連叫聲都不正常,永遠處在猴子社會階層的最下端。即使通過人工辦法讓一些母猴懷孕,它們也對小猴冷漠無情,殘忍虐待甚至咬死自己的孩子。

獼猴和人的基因有94%是相似的,它們身上反映的這種“孤兒院現象”說明,溫暖的懷抱、慈愛的眼神、溫柔的話語、肌膚相親,是一個有智力的生命能正常成長所不可或缺的。

孩子從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必須依循成長秩序漸次展開,宛如一粒種子必須依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過程成長一樣。孩子首先要獲得溫飽、安全感、愛和親情等這些自然需求,然后才能發展出更高一級的自律、合作、利他等意識和能力。家庭的溫暖,尤其是母愛,是一個兒童成長必不可少的心理營養品。

送孩子寄宿,本質上是反自然、反天性的,是成人無視兒童作為一個人的自然需求、把自己的需求強加到孩子頭上。尤其是送孩子上全托幼兒園,是在孩子幼年時期就急于去發展他的社會屬性,減少他和父母相處的時間。這樣的拔苗助長,讓孩子原始的自然需求得不到滿足,今后

最新圖文

成考錄取分數線是多

時間:2024-06-12 17:0:18

吉林省普通話考試報

時間:2024-06-12 17:0:33

高考成績一樣怎么排名

時間:2024-06-07 17:0:09

高校專項報名流程及

時間:2024-06-07 17:0:08
9999久久久国产精品,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人妻,免费AAAAAA毛片看
色老大综合久久综合热 | 午夜福利91社区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国产老妇精品 | 亚洲精品播放在线网站 | 亚洲欧美高清在线精品二区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潮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