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級獎勵8項,省級獎勵100多項;在“挑戰杯”等科技學術競賽中榮獲國家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數學競賽、電子電路設計大賽等活動中屢獲佳績。學校先后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49個,多次被評為“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山東省大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
社會服務學校通過承擔科研項目、參與國家和地方重大建設任務、簽訂技術項目轉讓協議、進行對口科技幫扶等途徑,進一步密切與地方的聯系,發揮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職能。“十一五”以來,與企事業單位簽訂橫向合作項目近60項,與地方、企業聯合建立3個研究所和研究基地,獲得轉讓經費和啟動資金1600多萬,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種顆粒型固體超強酸催化劑及制備方法”專利技術等幾十項科技成果已經成功實現產品轉化,并發揮出良好經濟效益。學校積極推動服務地方行動計劃的實施,制定了《服務濟寧地方行動計劃》和《服務日照地方行動計劃》,先后與濟寧市、日照市、青州、魚臺、兗礦集團等地方政府和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科技開發等多個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我校還發揮基礎教育資源和學科優勢,為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服務,與費縣實驗中學結成對口幫扶關系。對外交流學校堅持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學術方針,以廣闊的胸襟,開放的眼界,廣泛吸納人類文明成果,先后與美、日、韓、法、俄、澳等國的40所國外高校建立了校際友好關系,在聯合辦學、教師和學生互派、文化學術交流、共同舉辦國際會議等方面建立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學校與韓國平澤大學共同建立了中韓國際學院。經國家漢辦批準,由山東省教育廳牽頭、我校為教學主體,與加拿大新布倫瑞克省教育廳合作共建新布倫瑞克省孔子學院。積極推動涉外留學和交流,先后與日本山口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