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0472人,設有14個二級學院、49個本科專業,涵蓋了文、工、經、管、理、藝、法等學科門類,建立了以文、工、經、管、理、藝、法等學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專業體系,形成了普通本科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和中外合作教育等多類型、多層次的辦學格局。學校還先后成立了知識產權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旅游資源開發研究所、市場營銷戰略研究所、藝術設計研究所、自動化研究所、東亞文化研究中心、土木工程技術研究所、高級職業經理MBA培訓研究中心、歷史與文化地圖研究院等研究機構。江蘇省魯迅研究會、江蘇省網絡文學院設立在我校。
學校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充分利用“名校強市”的資源優勢和民辦機制,實施“積極引進、著力培養、擇優聘用、逐步優化”的建設方針。截至2017年底,學校共有專兼職教師1037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46%,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中青年教師占教師總數的74.7%。此外,學校還柔性聘請了一批國內相關學科和專業的學者、知名人士擔任教授或客座教授。逐步建成了一支以專任教師為主體,以駐寧高校教授、行業(企業)專家、外籍教師為補充的多元化、優質師資隊伍,較好地滿足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為了推動青年教師成長,學校設立了日常培訓經費,用于培養青年教師、教學骨干和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同時,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和學術水平,了解本專業的學術前沿動態,開拓視野,學校鼓勵教師積極申報國家留學基金項目和省內出國留學基金項目,同時設立了專項出國研修經費,近幾年選派了一批優秀教師赴美國、日本、加拿大、新加坡、荷蘭、臺灣等國家或地區進行訪學和研修。近年來,我校教師以年均兩位數的規模晉升高級職稱。2017年度我校教師共發表學術論文260余篇,其中被核心期刊收錄論文50余篇,獲批知識產權15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3項。共承接縱向科研課題59項,其中國家級3項,省級50項;橫向課題34項。合同經費約415萬元,到賬經費約290萬元。
學校堅持應用型培養定位,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主動適應需求,確立“面向一線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建立了“以應用知識為基礎的理論教育體系”、“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實踐教育體系”和“以職業素養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體系”。立足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人成才,大力加強黨建帶團建工作,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推進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發展,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了學生的全人格成長。強化實踐育人環節,學校已擁有5個省級實驗教學與實踐教育中心(含建設點)以及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深化產學合作教育工作,先后與西門子公司、摩托羅拉公司、恩智浦公司、中電光伏、印度塔塔信息技術(中國)有限公司、南京地鐵集團公司、上海大眾等一批國內外著名企業單位簽署了校企合作協議,目前已與焦點科技聯合培養復合型國際商務人才,與楊杰電子正式簽署協議聯合招收培養專轉本學生,與東軟集團、恩智浦公司、中軟國際、達內科技聯合實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學校注重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已先后有三批共22個項目入駐,6個項目成功注冊公司,開始自主創業,基地現已成為融合大學生創業培訓、創業實踐、創業孵化、創業服務于一體的創新創業平臺;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明顯提高,近三年來參加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獲獎421項,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159項。
校園學習生活服務設施齊全,現代化的圖書館,為學生提供了讀書和信息查詢服務;開放式多功能體育館,能滿足學生各種健身鍛煉需求;學生住宿享受公寓化生活,置身于集餐飲、超市、醫療、儲蓄、洗理、郵政、通信一體的生活環境;使用校園“一卡通”,實現零現金消費,便捷實現校園消費、借閱圖書、門禁等功能。學生宿舍24小時有人值守管理,校園交通管理有序,為學生提供安全的生活環境;每間學生宿舍都配有空調、光纖寬帶網絡接口等,每個學生擁有單獨的書桌和衣柜。
學校緊扣時代主旋律,注重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積極向上、健康活潑的校園文化氛圍,培養學生文化藝術修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大學生文化藝術節,社團巡禮節和”一院一品”校園文化品牌創建活動為主線,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舉辦各類主題教育、文藝演出、十佳歌手大賽、書畫比賽、征文比賽、攝影展、辯論賽、健美操比賽、器樂比賽、大學生風采形象展示、高雅藝術引進校園、話劇節、民樂演奏會、交響樂演奏會、中外名歌欣賞等系列活動,加強了對學生文化藝術的熏陶,陶冶情操,鍛煉了能力,豐富了大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有效地推動了我校校園文化活動朝著全面、系統、多層次、高水平的方向發展。在江蘇省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中,我校集體項目榮獲特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學校榮獲優秀組織獎稱號。
學校堅持以生為本,認真貫徹執行“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學校推薦”的畢業生就業政策,采用積極向用人單位推薦與畢業生自主擇業相結合的方式。近年來,每年穩定向我校招聘應屆畢業生的企事業單位達600多家。學校先后與多家國內外著名企業單位簽署了校企合作協議,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辦學,目前已建立“無錫中軟國際班”“中電光伏班”“軟件測試班”“塔塔班”“現代快報實訓班”“中科啟航”班等校企合作育人教改班,著手把行業要求和職業素養等融入培養內容,努力按照行業標準、企業要求培養“適銷對路”的應用型人才,為學生就業創造更多機會。近三年來本?粕骄蜆I率分別達到97.64%、95.19%、97.03%。
我校廣泛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1992年起,聘請著名活動家、美籍華人陳香梅女士為我校名譽理事長;2009年開始,聘請世界著名偵探家、美籍華人李昌鈺博士為我校名譽教授。建校以來,我校與美國、英國、荷蘭、新西蘭、馬來西亞、加拿大、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多所高校建立了長期的學術交流和友好合作關系。近年來,進一步拓展與國(境)外高校合作交流項目,與美國普渡大學、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澳大利亞阿德雷德大學、韓國全州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開展研究生培養與教師培養項目。同時,與臺灣地區多所高校簽訂合作協議,推動師生交流研修活動。在教育國際化思想指導下,2004年我校成為江蘇省內第一所獲準接收外國留學生的民辦本科高校;2013年我校留學生獲得南京市人民政府頒發的外國留學生獎學金;我校與美國紐海文大學合作開展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項目順利通過了教育部的評估。
學校設有新生獎學金、學年獎學金、優秀貧困生獎學金、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企業獎學金等多種獎學金,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部分學院還設有企業獎學金,用以獎勵優秀學生和優秀貧困生。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可申請國家助學貸款,在校期間可參加學校組織的勤工助學活動。
常州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
時間:2024-07-12 10:0:24南京藝術學院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57江蘇師范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41西交利物浦大學轉專業政策
時間:2024-07-12 1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