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實施“頂天立地”科技創新戰略,學科科研工作取得累累碩果。2015年,自然科學領域獲得國家級項目317項,其中863計劃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5項(其中重大重點項目及人才項目1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位列全國高校第19位,蟬聯地方高校第1位;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7項,其中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項,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人文社科領域獲得國家級項目26項,其中重點項目5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項;7項成果獲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其中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30項成果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其中一等獎5項。SCIE收錄論文2096篇,位列全國學術機構第22位,其中“表現不俗論文”排名位列全國高校第19位,“表現不俗論文”占本校全部收錄論文比例為49.13%,連續兩年位居全國高校第1位。2015年我校共申報知識產權1251件,其中國際專利申請42件,授權知識產權910件。
學校按照“以國際知名帶動國內一流”的發展思路,全面深入推進教育國際化進程。學校先后與20多個國家、地區的150余所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校際交流關系。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美國阿肯色大學聯合舉辦了4個本科教育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等近60所國際知名高校開展學生交流或聯合培養項目;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英國劍橋大學桑格研究所等分別共建了“納米技術聯合研究院”、“同步輻射聯合研究中心”、“基因組資源中心”等一批科技國際合作平臺。學校每年招收60余個國家或地區的留學生2000多名。作為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劃”成員學校之一,學校積極推進教育援外。學校于2009年在老撾成功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境外高校——“老撾蘇州大學”,實現了中國高等教育從“引進”向“輸出”、從“開放”向“開拓”的戰略轉型。
蘇州大學現有天賜莊校區、獨墅湖校區、陽澄湖校區三大校區,占地面積3751畝,建筑面積182余萬平方米;學校圖書資料豐富,藏書近400萬冊,中外文期刊30余萬冊,中外文電子書刊110余萬冊,中外文數據庫82個。學校主辦有《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教育科學版和法學版三本學報及《代數集刊》、《現代絲綢科學與技術》、《中國血液流變學》和《語言與符號學研究》等專業學術期刊。其中,《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作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被評為全國高校三十佳社科學術期刊,2015年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33篇,在全國1150種高等院校學報轉載量排名中排名第4位,在全國綜合性學術期刊中名列第24位。
蘇州大學以昂揚的姿態、開放的胸襟、全球的視野,順天時、乘地利、求人和,人才強校,質量強校,文化強校,依托長三角地區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優越的人文、地域條件,努力將學校建設成為具有學科、區域和國際化特色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成為區域內高水平創新人才培養、高新技術研究、高層次決策咨詢的重要基地,引領區域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
錄取分數線
年份 | 最高分 | 平均分 | 最低分 | 省控線 | 批次 |
---|---|---|---|---|---|
2017 | 383 | 366 | 360 | 331 331 | 一批 |
2016 | 396 | 376 | 371 | 353 353 | 一批 |
2014 | -- | 365 | -- | 345 345 | 一批 |
2013 | 381 | 359 | 353 | 338 338 | 一批 |
2012 | 385 | 361 | 353 | 340 340 | 一批 |
2011 | 381 | 360 | 346 | 345 345 | 一批 |
2010 | 395 | -- | 368 | 355 355 | 一批 |
2009 | 391 | -- | 373 | 348 348 | 一批 |
2008 | -- | -- | 373 | 330 330 | 一批 |
常州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
時間:2024-07-12 10:0:24南京藝術學院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57江蘇師范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41西交利物浦大學轉專業政策
時間:2024-07-12 1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