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 > 河南高考 > 正文

2019年河南高考文綜試卷試題及答案解析(WORD文字版)

更新:2023-09-14 01:24:42 高考升學網

【政治】

  名師

  趙香蘭,河南省實驗中學教師

  點評

  高考文綜課標1卷政治試題難度適中、題型穩定,關注焦點、把握主流,貼近生活、凸顯能力。

  ★難度適中、題型穩定

  試題難度適中,沒有偏題、怪題,核心考點再次考查,例如38(2)和去年一樣再次考查政府的知識;仍是“122”題型,12道單選,38題經濟、政治組合,39題文化、哲學組合;經濟、哲學、政治、文化所占分值分別是30分、26分、24分、16分,與往年變化不大。

  ★關注焦點,把握主流

  選材關注互聯網金融、依法治國、城鎮化與鄉愁等社會熱點問題,在考察意圖上弘揚社會主旋律,傳遞正能量。例如,39(1)考察了“培育和踐行需要記住鄉愁、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引導學生思考社會現實問題,增強文化自覺、自信。

  ★貼近生活、凸顯能力

  例如12計算題難度降低,不單純考察數據的計算,而是融入到材料信息中,貼近生活、實用性強。38(2)考察財政赤字,不但需要學生結合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結合當前經濟形勢進行邏輯推理,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提高。

  【歷史】

  名師

  劉向鋒,河南省實驗中學2015屆高三文科綜合備課組長,中學一級教師。

  點評

  試卷中等偏難,難度與基本一致。淡化死記硬背,突顯能力考查,一多半的分都滲透在所給材料中;對傳統儒家文化的考查比例較大,占25分;第41題用“公式”的形式來考查歷史知識,體現了學科交叉和計量史學的特色,難度適中,令人耳目一新。

  ★突顯穩定,兼顧創新

  “突顯穩定”的體現:試卷的難度、題目的類型以及文字材料的閱讀量與去年相比基本一致,保持了極強的穩定性。對中國史的考查比例顯著大于對世界史的考查,對史的考查比例大于對經濟史和政治史的考查,這些與去年相比基本一致。另外,試卷繼續淡化死記硬背,而側重考查歷史推理和對材料的概括與歸納能力的風格,也與去年試卷一致。

  “兼顧創新”的體現:第41題令人耳目一新。題目給了一個公式:生產力=科學技術x(勞動力生產工具勞動對象經營管理),要求考生根據所學知識論證該觀點。本題雖然從實質上看仍然屬于近五年常考的“觀點評析與論證”類試題,但形式上卻具有極大的創新性,屬于廣義的計量史學范疇,體現了當前歷史研究的前沿方法,表明第41題再一次充當了歷史學科“試驗田”的角色。

  ★突顯能力,兼顧知識

  試卷繼續根據教材主干知識,創設新情境,注重對學生基礎能力的考查,全面滲透新課程理念。

  試卷共12道選擇題,48分。只有兩道題需要嚴格依據死知識才能做出選擇,其余的10道題都屬于歷史推理題,考生只需依據所給的歷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作為證據,科學推理得出結論即可。突顯了對學生排除干擾項能力的考查,所用到的排除法有“偷換概念”、“曲解材料”、“絕對化”、“時空穿越”、“違背常識”等。

  主觀題共52分,只有一少半的分值是依據課本知識得出,而一大半的分值是考察學生對材料的概括與歸納能力,也就是通常說的“巧妙抄材料即可得分”。這種命題思路全面貫徹了歷史學科新課改的指導。

  ★突顯學科特色,兼顧社會熱點

  高考歷史題既不回避社會熱點,也不刻意考查社會熱點,而是在原汁原味的學科知識和社會熱點之間找結合點。對于一些極熱的社會現象如“一帶一路”、“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依法治國”等并沒有刻意考查。但是歷史學科“以史為鑒,服務現實”和“文以載道”的價值取向并沒有變,一些近年來的社會熱點問題還是得到了強化考查。

  例如,弘揚祖國傳統文化,提倡國學,提高全社會道德水平是近些年的社會熱點。歷史試卷第40題以韓愈和康有為為載體,考查儒家在古代和近代的發展演變,共25分。這樣,對儒家傳統文化的考查由去年的14分增加到了今年的25分。

  再如:在經濟新常態形勢下,很多經濟問題需要政府善于利用各種財政和貨幣工具來解決。第45題考查了唐朝的幣制改革。

  【地理】

  名師

  張偉利,鄭州外國語學校地理教研組長

  點評

  地理試題的設計符合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的要求,試題重在考查地理學科主干知識,凸顯學生的地理素養和學科能力,引導學生從地理學科的視角關注時代和生活。試題整體結構合理、貼近生活,難度適中。

  ★突出學科主干知識,側重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考查

  本試卷主要考查的知識點有:植被、巖層的作用,交通運輸方式的變化,經緯網,等值線,外力作用,產業發展的原因、影響及可持續發展方向,旅游遭遇的風險,水患的原因,環境保護的措施及原因等。在對學科核心內容考查的同時,注重對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規律的整體把握,強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的靈活運用。

  ★多層次、多角度設問,體現對探究過程的考查

  高考地理試題設問方式直接明了,圍繞同一主題,遞進式追問,實現了多層次、多角度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探討和論證問題”等地理學科能力的目標。例如,36題配以美國大鹽湖區域位置圖,以大鹽湖鹵蟲的相關材料為背景,先問大鹽湖盛產鹵蟲的原因,再說明早年鹵蟲產業規模小的原因,然后推測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的原因及其對大鹽湖鹵蟲產業發展的影響,最后以開放性問題形式收尾,是否贊同繼續在大鹽湖發展鹵蟲捕撈業。四個問題設置步步深入,符合問題思維的一般習慣,體現了對問題探究的過程。

  ★命題素材聯系生產生活,凸顯地理學科的應用價值

  試題取材均來源于真實的社會生產、生活實際,例如37(2)說明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穩定的原因。(3)根據熱棒的工作原理,判斷熱棒散熱的工作季節(冬季或夏季)簡述判斷依據,分析熱棒傾斜設置的原因。充分顯示了課程知識與社會生產生活的聯系,體現了學科知識的應用價值和“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課程理念。再次驗證了地理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學科理念。

  ★開放性試題更成熟,分值不大,但設問直接

  如36(4)你是否贊同繼續在大鹽湖發展鹵蟲捕撈業,不僅要表明態度,還要說明理由。這種開放性試題目前大部分考生都能掌握正確的答題方向,但考生對地理知識的運用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是有一定差別的。

  ★弱化區域定位,突出區域特征分析

  今年所有試題均提供了充足有效的背景資料及位置信息,如選擇題第4、5、6題圖中直接標注紐芬蘭島,第7、8、9題材料直接給出渤海及附近區域,第36題材料直接說明圖7是美國大鹽湖等信息,這就節省了考生讀取信息的時間,也避免了因考生對試題涉及區域的熟悉程度不同導致的答題差異,能真正考查出學生的學科知識掌握和學科能力差異。

  ★以人地關系為主線,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穿始終

  如選擇第1、2、3題給出雨水花園的結構圖,考查雨水花園的作用。選擇第10、11題,通過黃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監測剖面的變化考查近岸海域海底的變化及黃河流域的發展。綜合題第36題大鹽湖鹵蟲產業的發展等都是從現實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切入,強調人地協調,注重可持續發展。

相關文章

最新圖文

許昌電氣職業學院屬于什么

時間:2025-05-16 21:0:38

福建師范大學河南錄取分數

時間:2025-05-16 20:0:50

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時間:2025-05-16 16:0:52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河南錄取

時間:2025-05-16 08:0:16
9999久久久国产精品,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人妻,免费AAAAAA毛片看
亚洲人成日韩中文字幕不 | 亚洲精品自在线拍亚洲Aα 亚洲中文字幕超麻 | 日本亚洲中文无线码在线观看 | 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尤物 |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