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 > 規章制度 > 正文

2019年廣東省新環保條例全文(二)

更新:2023-09-21 21:30:36 高考升學網

  環境保護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應當相互銜接。

  第九條 環境保護規劃應當嚴格執行。因保護和改善環境而確有必要修改或者調整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本條例規定的環境保護規劃編制程序報請原批準機關予以批準,并向社會公布。修改或者調整的內容不得低于上級人民政府批準的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

  第十條 環境保護規劃的編制和修改,應當采取論證會、聽證會、公開征求意見等形式廣泛征詢公眾意見并向社會公開。上報審批的環境保護規劃應當附有公眾意見以及對公眾意見采納和不采納情況的說明。

  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不同區域功能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劃定環境功能區劃并執行相應的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

  第十二條 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全省環境監測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會同有關部門完善省環境監測網絡和環境監測數據庫,健全環境監測預警機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轄區內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等環境監測活動,運行監測數據庫,并依法監督環境監測機構的業務活動。禁止擅自撤銷或者變動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確定的環境質量監測點(斷面)。

  環境監測機構應當按照環境監測規范從事環境監測活動,接受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監督,不得弄虛作假,隱瞞、偽造、篡改環境監測數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變造或者篡改環境監測機構的環境監測報告。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環境統計工作。

  環境統計范圍內的國家機關、社會組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依法提供環境統計資料,不得虛報、瞞報、拒報、遲報,不得偽造、變造或者篡改。

  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環境信息管理系統,及時收集、處理并依法公開環境信息。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之間應當實施信息共享。

  第十五條 省、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直接查處本行政區域內下列本應當由下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查處的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行為:

  (一)造成本行政區域重大污染的;

  (二)造成跨行政區域污染的;

  (三)下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造成重大污染或者跨行政區域污染的行為不處理或者處理不力的。

  第十六條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與有關主管部門可以聯合進行檢查,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污染環境的行為依法進行處理。有關主管部門在日常監督管理過程中發現污染環境的行為時,應當在職責范圍內及時依法進行處理并向有管轄權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通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在職責范圍內對違法行為依法作出處理。各主管部門之間應當及時反饋處理結果。

  第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完善舉報制度,向社會公開舉報電話、網址、通信地址等,明確受理范圍和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舉報,應當及時依法核查處理。對經查證屬實的舉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對舉報人予以表彰或者獎勵。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

  第十八條 符合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可以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

  第十九條建立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環境資源案件管轄制度,設立跨行政區劃環境資源審判機構,審理跨行政區劃環境污染案件。

  第三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二十條 本省依照法律規定實行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

  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根據國務院下達的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制定本省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

  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本省環境質量狀況和污染特征,制定本省特征性污染物控制因子的排放總量控制計劃,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

  地級以上市、縣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按照上一級人民政府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的要求,制定本行政區域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實施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并在批準后十五日內報上一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一條 本省依照法律規定實行排污許可管理制度。禁止未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或者違反排污許可證的要求排放污染物。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排放污染物應當符合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和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

  第二十二條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是環境安全的責任主體,對其排放污染物的行為以及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承擔責任,應當依法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企業事業單位對其環境保護工作負有下列責任:

  (一)建立健全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明確負責人和環境保護崗位等相關工作人員的責任;

  (二)建立內部環境保護工作機構或者確定環境保護工作人員;

  (三)制定完善內部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和防治污染設施操作規程;

  (四)保證各生產環節符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的要求;

  (五)建立健全環境保護工作檔案;

  (六)建立健全環境應急和環境風險防范機制,及時消除環境安全隱患;

  (七)其他環境保護工作責任。

  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明確有關人員的環境保護責任,按照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的要求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第二十三條 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設施及其他環境保護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防治污染設施及其他環境保護設施的建設,應當實施工程環境監理。具體實施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將防治污染設施的安全管理納入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系,保障其正常運行,并建立環境保護管理臺賬,如實記錄防治污染設施的運行、維護、更新和污染物排放等情況及相應的主要參數。

最新圖文

達州養犬管理條例最新

時間:2024-02-26 07:0:12

廣安養犬管理條例最新

時間:2024-02-26 06:0:14

宜賓養犬管理條例最新

時間:2024-02-26 06:0:23

南充養犬管理條例最新

時間:2024-02-26 06:0:29
9999久久久国产精品,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人妻,免费AAAAAA毛片看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区第5页 中文字幕无吗热视频 | 亚洲欧美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 亚洲再在线观看中文字幕精品 | 亚洲欧美换脸一区二区 | 伊人久久精品在热线热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