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屬于理工類大學,是一所公辦專科學校。根據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在各省發布的招生計劃批次設置,我們可以知道,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不是本科,屬于專科高校,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創辦于2002年4月,是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舉辦的公辦全日制高等院校。學校堅持始終與黨的教育方針同心同向,始終與特區改革開放事業同呼吸共命運,始終與信息技術發展同頻共振的“三同”辦學理念,生動體現了特區辦高校的根本遵循、根本動力和根本規律。學校現為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簡稱“雙高計劃”)第一輪建設單位(B檔),國家示范(骨干)高。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創辦于2002年4月,是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舉辦的公辦全日制高等院校。學校堅持始終與黨的教育方針同心同向,始終與特區改革開放事業同呼吸共命運,始終與信息技術發展同頻共振的“三同”辦學理念,生動體現了特區辦高校的根本遵循、根本動力和根本規律。學校現為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簡稱“雙高計劃”)第一輪建設單位(B檔),國家示范(骨干)高職院校、國家示范性軟件職業技術學院、教育部“中德職教汽車機電合作項目”試點院校,現擁有3個國家級高等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含1個備選項目)。校園占地92.5萬平方米(1389畝),建筑面積58.48萬平方米。現有教職工1577人,其中專任教師940人;龍頭企業兼職教師數近300人。現有16院2部2所,具體為軟件學院、信息與通信學院、微電子學院、計算機學院、數字媒體學院、智能制造與裝備學院、交通與環境學院、管理學院、財經學院、應用外語學院、中德機器人學院(原中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創新教育研究院、國際交流與合作學院(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公共課教學部(素質賦能中心)、體育部、信息技術研究所、濱海土木工程技術研究所。開設信息類為主的專業49個;現有全日制在校生超1.5萬人。2003年,國家示范性軟件學院獲批立項;2007年,以優異成績通過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2010年,成為國家骨干校建設單位并最終以“優秀”通過驗收;2011年,“網絡技術專業”國家級教學資源庫獲批立項,實現廣東省零的突破;2014年,“數字媒體專業群”國家級教學資源庫獲批立項,資源庫數量位居全國同類院校前列;2016年,首批入選廣東省一流高職院校建設計劃;2017年,中德學院掛牌成立并開始招生,同一年,聯合105家職業院校及企業,牽頭組建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產教聯盟;2018年,成為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院校,同時開展高職院校與本科高校協同育人試點項目,與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共同培養“4+0”應用型本科人才。2019年,獲教育部國家優質高職院校認定,入選財政部 教育部中國“雙高計劃”第一輪建設單位(B檔)。創新環境優渥,發展后勁十足。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職教發展,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深圳特點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先后出臺一系列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學生校外實習實訓等政策,地方統籌支持力度大,多元參與、協同推進體系完善。深圳著力打造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是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和珠江東岸世界級電子信息制造產業帶重要支點,是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品生產基地,深圳ICT產業鏈全球最完備、成果轉化最有效、產業集群規模大、技術引領最前沿,為專業建設提供了強有力支撐。深圳具有特別能改革、特別能開放、特別能創新的精神特質。學校根植改革熱土,發揚特區開放創新精神,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產教深度融合,信息特色鮮明。學校成立了深圳信息職業教育集團,與華為、騰訊等龍頭企業緊密合作,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了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在專業設置、師資隊伍、學生技能、教學科研、實習就業和社會服務等維度全面對接ICT產業,獲評全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50強、實習管理50強、教學資源50強。學校70%以上的專業都緊密契合信息產業的研發、應用和服務,是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國家安全戰略專業體系比較完備的高職院校之一。近年來,學校作為發起人成立了首個國家級“中國職教技術教育學會微電子技術專業委員會”,成立了首個全國高職院校微電子二級學院;聯合國家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深圳第三代半導體研究院,共建第三代半導體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培養與產教融合示范基地;聯合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深圳產業化基地等共建國家“芯火”平臺人才實訓基地;與華為、深信服、360等8家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了“網絡空間安全學院”;與華為合作舉辦ICT學院;與騰訊、亞馬遜聯合共建“人工智能學院”。師資團隊優秀,高端人才眾多。學校搭建了以國家級名師、珠江學者、鵬城學者和深信學者成員的領軍人才梯隊。現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1個;國家教學名師1人;全國先進工作者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技能大賽金牌選手1人;現有廣東省教學名師4人,“特支計劃”教學名師3人,“珠江學者”9人,珠江學者崗位數和人數位居全省高職院校第一位;現有“鵬城學者”9人,深圳市高層次專業人才73人;教師博士化率45.7%,居全國同類院校首位;“雙師素質”教師比例89%,現有廣東省技術能手2人,高層次技能兼職教師12人。研發實力強勁,服務貢獻突出。學校構建了“1+15”科技創新改革制度體系和比較完善的省市校三級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校企協同創新、技術服務與成果轉化扎實推進,對區域產業發展的支撐力和貢獻度大。建有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級科研平臺4個,深圳市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市級科研平臺11個,深圳市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1個。近年來,無論科研立項,還是科技獲獎,都在全國同類院校中處于領先地位。共獲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科研成果一等獎1項,市級科技進步獎3項,科技創新獎2項,自然科學獎2項,深圳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7項,中國人工智能學會進步獎二等獎。在前沿性應用基礎研究方面優勢明顯,連續1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總數達30項,連續10年獲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總數超過100項,2018年立項數居全省高職院校第一;2018年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立項4項,立項總數名列全國高職第二。全國高職校“十三五”期間社科基金立項排行榜中,我校以3項規劃基金項目,4項青年基金項目,立項總數7項的成績位列全國第4。對區域產業發展支撐有力,近三年技術服務收入近億元,獲企業捐贈設備300多萬元,連續三年獲評全國高職院校服務貢獻50強。治理體系完善,改革成效顯著。學校形成了辦學治校“1+6”工作體系,實施了以績效考核為主線的教學、科研、人事等系列改革,強化了教職工教書育人、服務社會的使命感。黨建領航五育并舉,獲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培育創建單位(高職唯一), “風雅頌詩經藝術傳承基地”入選教育部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校。匠心育人成績喜人,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8%,學生技能競賽獲獎數量、高端證書獲取率、就業薪酬水平均居全國前列。近五年學生在國家級及以上競賽中獲得獎勵36個。2018年,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總數位居全省第一,首次參加“華為大學生ICT大賽2018全球總決賽”即榮獲網絡賽道唯一的一等獎。國際合作深入,輻射影響廣泛。學校與德國巴伐利亞州政府合作舉辦中德學院,培養可在歐盟就業的國際通用技術技能人才;與寶安區政府、德國史太白經濟促進基金會、德國烏爾姆市政府四方共建“灣區中德教育與經濟協同發展示范基地”(以下簡稱基地),該基地以國際先進技術轉移為紐帶,以校企合作育人為載體,創建中德雙邊“政府、高校、行業、企業、資本”多方聯動的教育與經濟協同發展合作模式與體系;面向“一帶一路”國家招收了留學生,實施了“留學深信”計劃;與海外87所院校及機構開展深度合作。青春深信成新銳,勇向潮頭唱大風。面向“十四五”與2035年遠景目標,學校將繼續開拓奮進,勇于創新,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創新能力、治理能力等“三個能力”,按照把雙高標桿立起來、把高職本科辦起來、把世界名校建起來的“三個起來”的發展目標,努力把學校打造成世界一流職業學校。
北京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師范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 |
天津大學 | 大連理工大學 |
吉林大學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同濟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廈門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 | 武漢大學 |
湖南大學 | 中南大學 |
中山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 重慶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清華大學 |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四川大學 |
南開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東北大學 | 蘭州大學 |
復旦大學 | 山東大學 |
華東師范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浙江大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郵電大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師范大學 |
中央財經大學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 | 中國政法大學 |
天津大學 | 天津醫科大學 |
內蒙古大學 | 遼寧大學 |
大連海事大學 | 吉林大學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復旦大學 | 同濟大學 |
東華大學 | 華東師范大學 |
上海大學 | 第二軍醫大學 |
東南大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河海大學 | 江南大學 |
南京師范大學 | 浙江大學 |
合肥工業大學 | 廈門大學 |
山東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 |
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華中農業大學 | 華中師范大學 |
中南大學 | 湖南師范大學 |
暨南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海南大學 | 四川大學 |
四川農業大學 | 西南財經大學 |
貴州大學 | 云南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陜西師范大學 |
青海大學 | 寧夏大學 |
清華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科技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林業大學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中國傳媒大學 |
北京體育大學 | 中央音樂學院 |
華北電力大學 | 南開大學 |
河北工業大學 | 太原理工大學 |
大連理工大學 | 東北大學 |
延邊大學 | 東北師范大學 |
東北農業大學 | 東北林業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南京大學 | 蘇州大學 |
南京理工大學 | 中國礦業大學 |
南京農業大學 | 中國藥科大學 |
安徽大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福州大學 | 南昌大學 |
中國石油大學 | 鄭州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 | 武漢理工大學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湖南大學 |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 中山大學 |
華南師范大學 | 廣西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
重慶大學 | 西南大學 |
西藏大學 | 西北大學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長安大學 |
第四軍醫大學 | 蘭州大學 |
新疆大學 | 石河子大學 |
北京大學:(自主確定建設學科并自行公布)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聞傳播學、中國史、統計學、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清華大學:(自主確定建設學科并自行公布)
北京交通大學:系統科學
北京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力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北京科技大學:科學技術史、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礦業工程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農業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草學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林學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北京師范大學:哲學、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地理學、系統科學、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戲劇與影視學首都師范大學:數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
中央財經大學:應用經濟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應用經濟學外交學院:政治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公安學北京體育大學:體育學中央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中國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學、設計學中央戲劇學院:戲劇與影視學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南開大學:應用經濟學、世界史、數學、化學、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天津大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化學工程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天津工業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藥學華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河北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山西大學:哲學、物理學太原理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內蒙古大學:生物學遼寧大學:應用經濟學大連理工大學:力學、機械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東北大學:冶金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大連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工程
吉林大學:考古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延邊大學:外國語言文學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世界史、化學、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哈爾濱工業大學: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
東北農業大學:畜牧學
東北林業大學:林業工程、林學復旦大學:哲學、應用經濟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
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工商管理
同濟大學:生物學、建筑學、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設計學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
上海海洋大學:水產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學、中藥學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生態學、統計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文學
上海財經大學:應用經濟學上海體育學院:體育學上海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上海大學:機械工程南京大學:哲學、理論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大氣科學、地質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蘇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東南大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筑學、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風景園林學、藝術學理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力學、控制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南京理工大學:兵器科學與技術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
南京郵電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
河海大學:水利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南京林業大學:林業工程
江南大學: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南京農業大學:作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
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
中國藥科大學:中藥學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浙江大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園藝學、植物保護、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農林經濟管理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學安徽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合肥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廈門大學:教育學、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福州大學:化學南昌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山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數學、化學、臨床醫學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學、水產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鄭州大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臨床醫學河南大學:生物學武漢大學:理論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口腔醫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華中農業大學:生物學、園藝學、畜牧學、獸醫學、農林經濟管理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湘潭大學:數學湖南大學:化學、機械工程、電氣工程中南大學: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礦業工程、交通運輸工程湖南師范大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山大學:哲學、數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工商管理暨南大學:藥學華南理工大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華南農業大學:作物學廣州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學華南師范大學:物理學海南大學:作物學廣西大學:土木工程四川大學:數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重慶大學: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土木工程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西南石油大學: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成都理工大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四川農業大學:作物學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藥學西南大學:教育學、生物學西南財經大學:應用經濟學貴州大學:植物保護云南大學:民族學、生態學西藏大學:生態學西北大學:考古學、地質學西安交通大學: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西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長安大學:交通運輸工程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畜牧學
陜西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
蘭州大學:化學、大氣科學、生態學、草學
青海大學:生態學
寧夏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新疆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石河子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寧波大學:力學
南方科技大學:數學上海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中國科學院大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國防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海軍軍醫大學:基礎醫學
空軍軍醫大學:臨床醫學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重點特色專業有電子商務、計算機應用技術、現代通信技術、軟件技術、廣播影視節目制作、金融服務與管理、游戲藝術設計、智能控制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
序號 | 評級名稱 | 數量 | 專業/學科名稱 |
---|---|---|---|
1 | 國家骨干校重點建設專業 | 4 | 電子商務、計算機應用技術、現代通信技術、軟件技術 |
2 | 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建設專業 | 1 | 廣播影視節目制作 |
3 | 省級示范校重點建設專業 | 3 | 金融服務與管理、游戲藝術設計、智能控制技術 |
4 | 國家教學資源庫主體建設專業 | 1 | 計算機網絡技術 |
5 | 國家級重點建設專業 | 1 | 軟件技術 |
6 | 省級示范性專業 | 6 | 金融服務與管理、電子商務、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現代通信技術、軟件技術 |
7 | 省級重點專業 | 1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序號 | 專業層次 | 數量 | 專業 |
---|---|---|---|
1 | 省重點、培育專業 | 1 | 大數據技術 |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開設專業有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計算機控制技術、玩具設計與制造、激光加工技術、電子測量技術與儀器、建設工程管理、汽車電子技術、園林工程技術、室內環境檢測與控制技術、環境工程技術、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旅游英語、學前教育、現代文秘、商務英語、工商企業管理、關務與外貿服務、現代物流管理、電子商務、文化產業經營與管理、國際商務、軟件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管理、嵌入式技術與應用、移動互聯應用技術、金融管理、投資與理財、會計、會計信息管理、廣播影視節目制作、環境藝術設計、數字媒體應用技術、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動漫制作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信息安全與管理、計算機應用技術、集成電路技術、微電子技術、智能光電技術應用、智能產品開發與應用、工業機器人技術、工業網絡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通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汽車智能技術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包含院系和開設專業 | ||
---|---|---|
院系名單 | 專業名稱 | 本專科 |
智能制造與裝備學院 |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 | 專科 |
計算機控制技術 | 專科 | |
玩具設計與制造 | 專科 | |
激光加工技術 | 專科 | |
電子測量技術與儀器 | 專科 | |
交通與環境學院 | 建設工程管理 | 專科 |
汽車電子技術 | 專科 | |
園林工程技術 | 專科 | |
室內環境檢測與控制技術 | 專科 | |
環境工程技術 | 專科 | |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 | 專科 | |
應用外語學院 | 旅游英語 | 專科 |
學前教育 | 專科 | |
現代文秘 | 專科 | |
商務英語 | 專科 | |
管理學院 | 工商企業管理 | 專科 |
關務與外貿服務 | 專科 | |
現代物流管理 | 專科 | |
電子商務 | 專科 | |
文化產業經營與管理 | 專科 | |
國際商務 | 專科 | |
軟件學院 | 軟件技術 | 專科 |
計算機技術信息管理 | 專科 | |
嵌入式技術與應用 | 專科 | |
移動互聯應用技術 | 專科 | |
財經學院 | 金融管理 | 專科 |
投資與理財 | 專科 | |
會計 | 專科 | |
會計信息管理 | 專科 | |
數字媒體學院 | 廣播影視節目制作 | 專科 |
環境藝術設計 | 專科 | |
數字媒體應用技術 | 專科 | |
數字媒體藝術設計 | 專科 | |
動漫制作技術 | 專科 | |
計算機學院 | 計算機網絡技術 | 專科 |
信息安全與管理 | 專科 |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專科 | |
微電子學院 | 集成電路技術 | 專科 |
微電子技術 | 專科 | |
智能光電技術應用 | 專科 | |
智能產品開發與應用 | 專科 | |
中德機器人學院 | 工業機器人技術 | 專科 |
工業網絡技術 | 專科 | |
嵌入式技術與應用 | 專科 | |
信息與通信學院 | 物聯網應用技術 | 專科 |
通信技術 | 專科 | |
移動通信技術 | 專科 | |
汽車智能技術 | 專科 |
廣東總共有多少所大學
時間:2024-07-02 09:0:30中山有哪些公辦本科大學比
時間:2024-06-27 11:0:33惠州有哪些公辦本科大學比
時間:2024-06-27 11:0:56佛山有哪些公辦本科大學比
時間:2024-06-27 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