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航海學院(Guangzhou Maritime Institute)學院坐落在南海之濱的廣州市,有黃埔和琶洲兩個校區(qū),毗鄰著名的黃埔軍校和“海上絲綢之路”發(fā)源地的名勝黃埔古港。
學校設有13個院(部),開設了航海技術、輪機工程、船舶電子電氣工程、交通運輸、物流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商務英語、船舶與海洋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工程管理、能源與動力工程、國際商務、交通管理、海事管理、電子商務、數字媒體藝術、土木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財務管理、機械工程、金融學、法學、旅游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等40多個專業(yè)。
學校現(xiàn)有專任教師603人,其中高級職稱226人(正教授45人);具有研究生學歷(學位)教師有451人。各門公共課、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課都配備了高級職稱教師。
經過多年建設,學校已發(fā)展成為以工科為主、航海為特色,形成了“航海類專業(yè)群,港航管理類、水運工程類和船舶機電類專業(yè)群為支撐”的主干專業(yè)體系。學校航海技術、輪機工程技術等教學科研平臺連續(xù)多年獲得中央財政“特色優(yōu)勢學科”項目的大力支持;航海技術專業(yè)為“廣東省高職院校珠江學者”設崗專業(yè);港口航道與治河工程、船舶工程技術專業(yè)為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建設專業(yè)”;港口業(yè)務管理專業(yè)為“首批省級高職院校重點(培育)專業(yè)”;航海技術、港口航道與治河工程專業(yè)為“廣東省高技能人才培養(yǎng)基地”。船舶電子實訓基地為“省級高等職業(yè)教育實訓基地”。
截止到3月,學校有省級研究中心1個,省級技術開發(fā)中心1個,市級研究中心2個,校級研究機構19個。
省級研究中心1個:廣東海事研究中心。
省級技術開發(fā)中心1個:廣東省高校船舶信息化控制工程技術開發(fā)中心。
市級研究中心2個:廣州國際航運經濟研究中心,南海神廟文化研究中心。
校級研究機構19個:航海與信息技術研究所,船舶工程及自動化研究所,物流工程研究所,國際航運人力資源研究所,企業(yè)與市場研究所,國際航運與港口物流研究所,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電子商政研究所,英語應用研究所,港航工程研究所,交通會計研究所,航運經濟研究所,海事產業(yè)政策研究所,海事金融研究所,海事經濟研究中心,航海體育研究所,航海文化研究中心,藝術研究與交流中心,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網絡技術研究所。
截止到2012年8月,學校先后發(fā)表了《航海院校德育教育中海洋文化價值培育》、《從海權意識培養(yǎng)看航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中國已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航海大國》、《建國之際招商局海輪的艱辛回歸》、《南海神信仰:維護南海海權的文化力量》等數十篇文章;與黃埔區(qū)政府合作了《廣州海事博物館文本設計》、《南海神廟與廣州對外文化交流》等橫向課題;承擔了《航運與廣州現(xiàn)代化研究》省級重點課題。
截止到2010年7月,教師主持和承擔各類教學和科研項目360余項,出版專著與教材共132部,在各類公開發(fā)行的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1508篇,其中被三大國際索引收錄61篇。[8]
圖書館
截止到2013年7月,學校擁有各類圖書72多萬冊,電子圖書26.41萬種,電子期刊5293種。
學術期刊
《廣州航海學院學報》被列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的收錄期刊;2004年被評為全國高職專科優(yōu)秀學報;2006年被評為首屆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2006年被評為全國高職專科優(yōu)秀學報。
大連民族大學廣東錄取分數
時間:2025-05-14 11:0:11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錄取
時間:2025-05-14 11:0:15黃淮學院廣東錄取分數線及
時間:2025-05-14 03:0:37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廣東
時間:2025-05-13 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