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愛國教育基地觀后感1
井岡山山高林密,地勢險峻。1920年秋,毛澤東、朱德等共產黨人率領中國工農紅軍,在這里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因而井岡山被稱為“革命搖籃”。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孕育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濺灑過無數革命烈士的鮮血,是中國的圣地。
一山一精神,一水一文化。井岡山紅色文化,就在這山水之間。高聳的黃洋界紀念碑,大氣的井岡山雕塑園,莊嚴的烈士紀念堂,豐富的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舊居舊址,歷史遺跡,比比皆是,每到一處,都流傳著當年老紅軍的英雄事跡,聽著導游生動的描述和講解,仿佛把我帶入了那段艱難的革命歲月,車上響起了激昂有力的革命歌曲,車外是五百里井岡,高山迭影,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蔥蔥的綠色,時時可見深山處有白霧升騰,恍如仙境。
井岡山—革命山—旅游山—文化山,被提名為天下第一山。“四面重巒疊障,五溪曲水縈。紅根已深植,今日正繁榮”。這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1960年訪問井岡山時對井岡山發展的評價。如今的井岡山,依舊是一塊紅色的土地,但更是一個綠色的寶庫。每到一處都能感受到井岡山紅色文化的氣息,摸一摸黃洋界的迫擊炮,似乎聞到了當年的硝煙;坐一坐大井的讀書石,感悟一下偉人的博大胸懷;嘗一嘗紅米飯,咀嚼不朽歲月的艱辛;走一走紅軍小路,才知勝利來之不易。而井岡山紅色文化的靈魂----井岡山精神,就在這不知不覺中悄悄潛入了我們的心靈。
觀山有感,觀景有得,置身于井岡山獨特紅色文化的氛圍之中,深刻的感受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雖然只存在了短短兩年零四個月,但卻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成功之路,培育出了凝聚中華民族之魂的井岡山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和這條道路,伴隨和指引中國革命和中國人民從此走向勝利,走向成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從井岡山燃起的星星之火,燃遍了祖國大地……。
通過敬仰于領悟以上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們的靈魂受到了革命的洗禮,煥然一新。在我們心中,那顆早已種下的愛國的種子,在走上井岡山的教育基地后,便逐漸的成長起來。彈指八十年,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井岡山變得更加現代化,沉浸在古老的革命傳統中,顯得更加的濃厚。我們也像毛澤東同志那樣“猶記當時烽火里”,更奈何“獨有豪情,天際懸明月,風雷磅礴”。
通過此次參觀學習,我們又一次受到了深刻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黨員們都留下了一張又一張難忘的照片,要把井岡山青山綠水帶回去,把革命先輩的精神帶回去,井岡山的紅色之旅,不僅讓黨員享受到山光水色,清新空氣,更洗滌了思想和心靈。警示我們在今后平凡的工作崗位中,要好好珍惜、求真務實、扎實工作,一定要發揚紅軍的光榮傳統,弘揚井岡山精神,以新時期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紅色愛國教育基地觀后感2
今年,國家規定每年9月30日為烈士紀念日,消息傳來,立即受到全國各族人民和社會各界的同聲贊許與衷心擁護。其中一員的我充分利用國慶長假,實行“風景就在家門口”自駕游玩,有幸參觀了久負盛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礎——金口中山艦。
啊!這里的一草一木,這里的山山水水,令人抬起頭去深情仰望,敞開心扉遐想無限……
憶往昔,中山艦全體將士為保衛大武漢,置個人生死于度外,艱苦卓絕,為掀開中國革命史、奮斗史奠定了基礎。
啊!這里是革命圣地的先軀,啊!這里是紅色革命歷史的搖籃。怎能忘懷啊!多少腥風血雨,殊死奮戰,才換得勞苦大眾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多少先烈拋頭顱、灑熱血,迎來共和國明媚的春天!
中山艦是中國近代史、民國史的一個縮影,見證了近代中國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程。對昨天的記憶誘導我不可抹去,警惕的眼睛永遠不得松弛,奮發圖強的精神永遠不能丟棄。警示是機遇,警醒是理智,警惕是責任,這就是中山艦精神這本歷史教科書蘊含的深刻哲理。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而不尊重歷史的人,往往容易重蹈覆轍。在世界這個大競技場上,更需要用偉大的中山艦精神理順和修正與時代不協調的精神狀態,振奮人心、凝神聚氣,弘揚中國正能量,導航引路前進。
偉大的中山艦精神啊,讓我們永遠銘記!代代相傳!肩負著新時期歷史使命的審計人啊,讓我們高舉右手莊嚴宣誓:忠誠于黨,報效祖國,堅定理想信念,熱愛審計事業,瞄準審計“全覆蓋”這條主線,恪盡職守,勇于擔當,開拓創新,不懈追求,為持續穩步推進審計事業科學發展前景更加美好,為祖國的明天更加輝煌燦爛,做出我輩審計人的畢生貢獻!
英烈已經沉睡,忠魂昭示后人。今天,我國之所以設立烈士紀念日,就是要牢記歷那段血與火的歷史,革命先烈義無反顧的抉擇、以身許國的情懷,是愛國主義的真實寫照。
銘記烈士是一種歷史責任,設立烈士紀念日,是以一個國家的名義向烈士致敬,讓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英烈永遠受到后來者的緬懷和敬仰。
在緬懷英雄時,我們所觸摸的,不是虛無縹緲的道德大義,而是富有血肉的歷史真實。因為真實,所以可信;因為具體,所以可學。先烈們用生命鑄就的豐碑,生動詮釋著奉獻與犧牲的時代內涵,為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中國夢、強國夢必將會早日如期實現注入豐厚的精神養分。
紅色愛國教育基地觀后感3
我和幾個同學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一起參觀了毛主席紀念堂。毛澤東,一個響徹中外的名字,在國內外都具有很深的影響。我們這一代人雖然不長在毛主席的時代,但是他帶給我們的震撼卻是巨大的。
一進紀念堂大廳正對面就是漢白玉雕塑的雄偉高大的毛主席塑像,我們走過猩紅的地毯,將花獻到主席塑像前面。在千千萬萬束鮮花的映襯下,敬愛的毛主席愈發顯得高大挺拔,使我不禁想到了主席當年“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颯爽英姿。默默地,我們深深的向主席鞠躬。當走到陳列主席遺體的大廳,殷虹的地毯中央停放著主席遺體的水晶棺,懷著崇敬的心情注視著水晶棺里的主席,他是那么的安詳,又是那么的消瘦。可以想象出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光內是怎樣的嘔心瀝血為人民謀福祉??我們也一一參觀了其他的展廳,體會到了偉人們為新中國的解放而做出的艱苦卓絕的努力,一次又一次的被震撼,一次又一次的動容。直至出來心情還是久久不能平靜。
偉大的領袖雖然早已與世長辭,但他的精神卻會永存。毛澤東思想作為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對于我們祖國的建設和發展都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我的腦海里一次又一次的響起毛主席的那句“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在那個戰爭動蕩的年代,毛澤東,雖然剛開始只是個湖南湘潭縣里一名普通農民的兒子,但是他心懷天下,心系人民,從在湖南師范讀書起,就已經勵志為祖國崛起而奮斗了。年輕時代的毛澤東,積極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革命事業而不懈努力。第一次國共合作中,或許毛澤東的地位并不是那么的重要,但是在遵義會議后,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了毛澤東這個人,認可了他的決策,而歷史的事實已經證明他的正確性。在他的帶領下,我們花了八年取得了抗戰的偉大勝利,花了四年時間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領導我們開創了新中國!我記得每每提及毛主席,像我奶奶輩的人總會很激動,或許,毛主席在他們年代里帶給他們的影響是很巨大的吧。毛主席一生都奉獻給了新中國的開創和建設,盡管晚年略有疏漏,但是過不掩功,功大于過。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國人民的崇敬。尤其是他的毛澤東思想,不管是我們國家還是西方一些國家,到現在都是認真研究,努力學習的好教材。
從毛主席身上,我首先學到的就是身為一名中國人,一名青年人,我們應該有為祖國奉獻的心態,有承擔祖國建設的責任。我們是青年的一代,祖國的建設即將落在我們的肩上,特別是現在我們還是入黨積極分子,更有必要去要求自己達到一個更高更好的水平,把為黨為國的理想轉換為實際。其次,通過參觀完毛主席紀念堂,更加堅定了我加入共產黨的決心,共產黨之所以能得到16億中國人民的擁護,首先就在于他是一個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是一個永葆生機的政黨。一個人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只要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跡,那么我們的這一生就是重于泰山的,就是有意義的。也說祖國的發展離不開青年朋友,所以,我們要頂住沉甸甸的擔子,堅定不移地跟著黨走,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奮斗。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我要努力學習黨的知識,將上一輩的努力好好的傳承下來,不辜負他們曾經的努力,這或許也就是作為一名青年中國人要時時刻刻謹記于心的。當然,從毛主席身上,還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毛主席的思想、作風也將不斷的影響我,鼓勵我,讓我更加自信樂觀去面對今后的生活。毛主席永遠存在我的心中,永遠是我心中不朽的豐碑!
學生學習羅陽的事跡和精神
時間:2023-09-16 04:0:39初中生觀看小兵張嘎的觀后
時間:2023-09-16 22:0:24中學生電影英雄兒女觀后感
時間:2023-09-19 23:0:42大學生英雄兒女觀后感600字
時間:2023-09-14 1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