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親切關懷的結果,是市委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上下咬緊牙關、奮力拼搏的結果。在這里,我代表白城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離退休老同志,向駐白的中省直部門和企事業單位、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公安司法干警,向關心和支持白城發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中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投資拉動減弱,消費支撐趨緩,出口競爭激烈,企業面臨市場疲軟和成本上升雙重壓力,穩增長的任務十分繁重;老工業基地一些深層次的體制機制矛盾在轉型升級中愈加突顯,產業結構不優、市場化程度不高、創新能力不足,培育新產業、新業態的內生動力亟待增強,白城的許多資源和潛力還沒有很好地轉化為發展優勢。二是改革動力需進一步增強,一些地方和部門體現改革精神的實踐創新不足;關聯改革的統籌銜接不夠,增強改革實效性需下更大功夫;激活要素活力,完善市場機制,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還需大力探索。三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城市管理體制不順,改造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民生保障水平面臨的困難比較大。生態修復的效益正逐步顯現,但保護生態和治理環境的挑戰依然嚴峻、任務依然繁重。四是創新社會治理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化解社會矛盾難度加大,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安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許多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解決得不夠及時、不夠徹底。五是政府工作運行的效能需進一步加強,決策、落實、督查機制尚需進一步完善,一些干部適應發展新常態的意識和能力不足,少數單位軟弱渙散、個別干部作風不正仍然存在,作風整治的力度不能減弱,廉政建設的高壓態勢還需繼續保持。對于這些困難和問題,無論多么艱難和復雜,我們都要咬住不放,努力攻堅破解。
二、工作安排
,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重大。省委十屆四次全會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對適應新常態,推動吉林新一輪振興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市委五屆九次全會分析形勢、科學研判、全面部署,明確了今年白城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加快吉林西部生態經濟區建設,是省委、省政府著眼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吉林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打造振興發展新引擎的重大舉措,是白城發揮后發優勢、實現跨越趕超、完成扶貧攻堅任務的重大機遇。我們要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牢牢扭住這一關乎全局的重大部署,奮力開啟建設吉林西部生態經濟區新的征程。要堅持抓規劃引領。通過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編制好“十三五”規劃和各專項規劃,突出加快建設吉林西部生態經濟區這個核心,體現新常態,落實大戰略,融入大格局,明確大目標,謀劃大工程,以宏偉的藍圖振奮精神,以科學的規劃引領發展。要堅持抓項目帶動。把抓項目作為推動發展的“生命線”,作為檢驗干部的“主戰場”,貫穿各領域、各環節。用項目最大程度地展現本地優勢,用項目最大范圍地整合市場資源,用項目最大限度地聚集政策支撐。在項目的謀劃、洽談、建設中考察和檢驗干部的思想水平、政策水平、工作能力和作風素質。要堅持抓改革攻堅。當前已經到了必須依靠深化改革才能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現實的困難和矛盾,必須轉變思維慣性,突破路徑依賴,敢于啃硬骨頭、涉險灘,破解制約發展的瓶頸,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促進改革紅利轉化為白城振興發展新動能。要堅持抓政策支撐。立足資源稟賦,著眼區域大格局,圍繞生態、農業、扶貧和老工業基地振興四大主題,謀劃白城發展大概念,打造上爭外引的強磁場、大洼地,以政策集聚疊加構建白城加快發展的新動力。
,政府工作總的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委十屆四次全會、省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五屆九次全會的部署,牢牢抓住國家新一輪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機遇,緊緊圍繞加快建設吉林西部生態經濟區的重大任務,大力實施“三大戰略”,全面落實“五大發展”,著力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強法治,努力推動白城新一輪振興發展。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7%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長8%左右;城鎮新增就業4.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單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等節能減排指標完成省下達任務。
重點抓好以下十個方面工作:
(一)突出項目攻堅,擴大投資拉動增長。堅持把投資作為穩增長、調結構的第一動力,打好項目攻堅戰,力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700億元。加強項目謀劃儲備。圍繞資源優勢、區位特色、產業基礎和政策機遇,深度謀劃項目,儲備具有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億元以上大項目不少于300個。推進項目招商洽談。抓住“民企吉林行活動”、第十屆東博會等契機,深入開展“走出去”、“請進來”經貿交流活動,實施“五區布點、四步招商”方式,力爭招商引資到位資金930億元,增長15%。狠抓項目開工建設。實施億元以上項目200個,對已簽約項目抓開工,對已開工項目抓投產,對已運行項目抓達效,在項目建設數量、質量、規模和效益上實現新突破。嚴格項目管理考核。落實重大項目旬報告、月調度、季通報制度,建立項目謀劃、洽談、建設的進程檔案。完善項目考核機制,突出項目落地、投產達效考核。
(二)突出提速增量,推進工業壯大躍升。圍繞發展生態工業,應對經濟下行,把穩工業作為穩增長的重要支撐,在提速增量上下功夫。力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40億元。興產業。做好“有中生新”、“無中生有”兩篇大文章,促進“五業振興”。加快風電、光電產業開發,推進風電場建設,抓好洮南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積極爭取特高壓項目,壯大金升鎳業、富達棒材等高載能企業,有序推廣清潔供暖、“柴改電”、光伏提水電灌農業試點,打造中國北方云計算中心;推進正邦、艾倍特等農畜產品加工項目;實施鑫紅鉆、通業等汽配企業技改項目;扶持中材等裝備制造企業擴大生產;抓好四季盛寶異地搬遷等紡織服裝項目。力爭“五大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5%。強企業。圍繞“三個三”目標任務,堅持引進增量與做大存量并舉,滾動實施百戶重點企業培育工程,搞好“雙百”技術創新,抓好“兩化”融合試點,推進306戶規上企業發展升級。扶民營。落實發展民營經濟、支持小微企業政策措施,加強小企業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抓好“萬名創業者、萬名小老板”培訓,在鼓勵多生成、扶持快成長、推動早做強上下更大功夫。力爭民營經濟主營業務收入實現1185億元,增長9%。促轉型。加強開發區、工業園區平臺建設,打造承接產業轉移洼地,活化“飛地經濟”模式,探索循環經濟發展途徑,爭創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區。
(三)突出提質增效,促進農業現代化。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積極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做大規模。培育典型專業合作社100個,新發展家庭農場300個,推動土地流轉125萬畝,土地規模經營達到200萬畝,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3%以上。推進“六畜興旺”,新(改、擴)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200個,完善市、縣、鄉三級動物疫病防控體系。打響品牌。抓好500萬畝優質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種植面積力爭達到300萬畝。加強國家級食源性食品安全生產基地建設,申請成立國家粗雜糧檢疫檢測中心。實施百個品牌推廣工程,全力打造“有機米、健康豆、精品肉、生態魚”品牌,讓白城特色農產品走出去、賣個好價錢。完善設施。開工建設嫩江、洮兒河干流治理和月亮泡蓄滯洪區工程。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著力解決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問題。建設好高標準基本農田。抓好土地整理。推進節水增糧行動。實施好“糧安工程”,大力推動科學儲糧倉建設。強化支撐。推廣機械深松、保護性耕作等重大農業技術。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方式。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推動惠農信息“進村入戶”。實施百名農村致富能人培養工程。
(四)突出轉型升級,加快服務業發展。著重發展新興業態,改造傳統服務業,實現量增質優,提升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打造現代物流。重點推進各類物流園區建設,抓好國家外貿出口轉型示范基地建設,提升德泰綠豆等省級出口基地功能。培育電子商務。發展互聯網經濟,深化與阿里巴巴戰略合作,建設“特色中國·白城館”,抓好“千縣萬村”計劃試點,力爭發展100個淘寶村鎮、電商村鎮。加快建設電子商務產業園。創建全國第二批信息消費試點城市。發展生態旅游。圍繞“一線八點”旅游線路、“三大旅游品牌”,加快建設向海、莫莫格、嫩江灣、查干浩特等景區,啟動建設軍事文化產業園、包拉溫都生態農場,爭創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力爭實現旅游業收入46億元,增長20%。創新金融服務。抓好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建立10個村級金融合作組織,推進信用聯社改制;建立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組建市級物權融資公司;加大對農業產業化、農村基礎設施、鹽堿地改造等項目的信貸投放力度,推進土地收益保證貸款業務;縣(市)村鎮銀行力爭實現全覆蓋。支持中小企業開展資本市場融資。開展“金融誠信年”活動。合理引導住房消費,推動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五)突出功能拓展,推進城鎮化建設。圍繞新型城鎮化的要求,探索走出符合實際、特色鮮明、持續發展的白城城鎮化之路。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加快生態新區核心區建設,抓好道路、管網、綠化等工程,推進碧桂園城市綜合體、紅星美凱龍家居賣場、深國投商業綜合體等項目,抓好中綠農產品電子交易中心建設,啟動建設文化體育公園。實施老城區改造提升工程,新建改造街路19條,改造供水管網24.6公里、排水(污水)管網33公里、供熱管網10公里,鋪設天然氣管網10公里,搞好東湖泄水區生態恢復,改造污水處理廠,建設林業科普公園。加強縣域城鎮建設。突出抓好鎮賚、洮南、通榆、大安等城市水系建設。推進林海、安廣、興隆山、黑水、坦途等小城鎮試點。爭取萬寶鎮獨立工礦區納入國家試點。深入實施新農村“富民強村固基”工程,加強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強化城市綜合整治。開展“城市文明管理創建年”活動。加強城鄉結合部、城中村綜合整治。開展拆違打非、馬路市場、交通秩序等專項治理。完善小區物業管理、市容保潔長效機制,加強社區網格化管理。推進“數字城市”建設。加快推進互聯互通。白城機場力爭竣工試航。抓好白阿、長白鐵路提速改造和長西鐵路新建項目,做好平齊、通讓鐵路電氣化改造前期。推進嫩丹高速、嫩江大橋建設。啟動國道302白城繞越線項目,新改建農村公路200公里。力爭長慶街公鐵立交橋竣工、麗江路公鐵立交橋開工。實施好“寬帶吉林”工程,提高村寬帶接入覆蓋面。
(六)突出瓶頸破解,推動重點領域改革。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突出吉林西部生態經濟區綜合配套改革重點,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抓好經濟領域改革。研究制定金融支持、財政投入等政策,培育壯大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做好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加強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結合電力市場化改革,創新交易辦法。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爭取全程電子化工作試點。開展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深化預算和國有資產管理改革。抓好行政領域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完善事中事后監管。推進政府部門權力清單工作。加強政務大廳建設,開展重點投資項目并聯審批。推進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抓好社會領域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評價和獎勵制度體系,加快產學研結合。整合教育資源,推進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探索人才培養新途徑。啟動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改革試點。深化縣級公立醫院改革,逐步擴大覆蓋面。創新戶籍、社保、公共服務制度。抓好生態領域改革。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耕地、濕地等保護制度,完善生態保護預警、治理修復、規劃環評、執法監督等制度。開展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改革試點。探索財政投入、政策引導、社會參與的生態治理修復機制。
會計專業本人工作志愿怎么
時間:2024-02-09 09:0:30最新事業單位工作人
時間:2023-09-19 00:0:34黨員個人相互批評意
時間:2023-09-21 11:0:03最新總工會換屆工作
時間:2023-09-18 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