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雙軌制”飽受爭議
事實上,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與企業人員在養老等社會保障方面的待遇“雙軌制”近年來一直飽受爭議。有評論指出,機關公務員目前不用自己繳費參加社保,還能領到更高的養老金,均由財政埋單。部分事業單位也存在這種“待遇”。基于此,社會上有關養老金并軌的呼聲不斷。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工作總體部署”中明確提出,“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與職工養老保險的銜接辦法,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鼓勵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和商業保險”。
對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表示,“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它是列在重點工作里面,是給出時間表了。”
與遲遲不得推進的機關公務員的養老改制相比,涉及3153萬在編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養老制度改革近期有了突破性進展。《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
條例》近期公布,條例稱,我國將建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應依法參加社會保險。
然而,多位專家仍認為,雖然《條例》自7月1日起施行,但暫不會實現事業單位人員統一參保。有專家認為,《條例》并未明確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參加社會保險的具體舉措,以及各類事業單位如何讓其工作人員參保的細致步驟。
建議
機關事業單位并軌應同步
原人社部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吳江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國內曾出臺相關規定,并在一些事業單位試點,讓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參加社會保險。《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的出臺,應該說更多的意義在于通過立法形式,再次確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要參加社保這一方向性問題。他提出,由于機關事業單位的密不可分性,建議在養老金雙軌制并軌時,應該對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并軌盡量同步推進。
預算問題專家、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與企業職工養老相比,機關與事業單位的制度存在諸多不公。這種長期以來形成的不公平狀況,預計將會隨著我國市場化改革的推進,而得到改善。從7月1日起,我國事業單位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已經加速前進的步伐。有理由相信,公務員一些過高的福利待遇問題,將會有限制性的改革措施陸續出臺,進而最終解決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