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工資構成有哪些?事業單位工資構成一般情況下包含基本工資、績效工資、津貼補貼和其他工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伊春事業單位工資待遇標準的相關內容,僅供參考。
一、基本工資:
1、崗位工資:體現工作人員所聘崗位的職責和要求。分為:專業技術崗位(設13個等級)、管理崗位(設10個等級)和工勤技能崗位(設5個等級),每個崗位等級對應一個工資標準。
2、薪級工資:主要體現工作人員的工作表現和資歷。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設置65個薪級,工人設置40個薪級,每個薪級對應一個工資標準。
二、績效工資:
主要體現工作人員的實績和貢獻。對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分配進行總量調控和政策指導。事業單位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按照規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
三、津貼補貼:
1、艱苦邊遠地區津貼:
主要根據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差異,對在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生活的工作人員給予適當的補助。重慶市現經國務院批準的艱苦地區是:一類地區有黔江縣、武隆縣、巫山縣、云陽縣;二類地區有城口縣、巫溪縣、奉節縣、石柱縣、彭水縣、酉陽縣、秀山縣。
對艱苦邊遠地區根據發展變化情況,每5年評估調整一次。
2、特殊崗位津貼補貼:
對在苦、臟、累、險及其它特殊崗位工作的人員實行特殊崗位津貼補貼,統一制訂特殊崗位津貼的項目、標準和實施范圍。(尚未制定)
四、其它工資
1、保留獎金:在1993年工改前,規定機關執行的獎金額度為:3個月工資,事業單位為3個半月工資,工改后該獎金項目取消,但保留了事業單位多出的半月工資。該保留獎金只有93年工改前的老職工才有,執行當時的標準(每個人不一樣),之后進入事業單位的職工沒有。
2、老糧貼:1965年開始執行的因糧食價格提高而發放的補貼。補貼數額不同地區、職工有差異,重慶地區大約在1.00~3.5元之間。1979年11月1日后參加工作的職工不再發該補貼。1993年工改對職工原有的該項補貼予以保留。
3、保留津補貼:原執行的69元保留津貼。
(一)本次調資按2011年1月1日從事的崗位類別和檔次進行套改,以后崗位發生變動的按照相應崗位類別和檔次再套入新的工資標準。
(二)專業技術(技能)人員實行評聘分開制度。聘任比例原則上可參照事業單位高、中、初級崗位結構比例執行。專業技術人員的聘任比例:高級為10%(其中正高為1%),中級為30%,初級為60%。工勤(技能)崗位的聘任比例:高級技師為1%,技師為6%,高級工為25%,中級工、初級工不受結構比例限制。各單位不得超職數聘用人員,未聘用人員不得套改專業技術(技能)崗位工資標準。崗位結構比例設置由當地人社部門制定。政府機關工作人員不按專業技術崗位套改工資。
(三)本次調資將林區津貼、高寒補貼、科技人員津貼、副食補貼、洗理費、報刊費、煤糧補貼、獎勵工資等項內容納入了新工資標準,實行新工資標準后,取消上述各類津貼補貼,但不包括菜金、取暖費、補貼和森林撲火隊員等享受的特殊崗位補貼。
(四)按人事編制政策規定正常招錄的大中專畢業生、新安置的退伍轉業軍人和履行規定程序正常調入的人員,按到崗時間進行套改。普通高校大中專畢業生新參加工作后,分配在工人崗位工作的工資定級辦法為:大專畢業的在相應崗位高套一檔,本科畢業的在相應崗位高套二檔。
(五)從事季節性工作崗位并執行計時工資制的人員,在季節性工作期間兌現套改工資。(六)企業內退人員的工資調整按70%執行,企業長病人員按疾病救濟有關規定執行,工傷人員按工傷保險有關規定執行。
(七)本次調資要嚴格定崗、定員,停薪留職及不在崗人員按原工作崗位進行套改,套改后裝入本人檔案,不兌現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