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該考生的檔案沒有投出去或投出去后又被學校退檔,如是被學校退檔,考生可以看到最近一次院校退檔的理由。
表示省招辦已將檔案投給了院校,但院校還未下載投檔信息。
表示院校已下載了投檔信息,正在審閱考生的電子檔案。“院校在閱”并不表示考生已經被錄取,省招辦投給院校的檔案數一般多于招生計劃數,院校通過閱檔后還要退出不予錄取的考生檔案。
表示該考生因種種原因院校不予錄取,院校向省招辦提出退檔,對每一個預退檔的考生,院校都會注明退檔的理由。
表示院校準備錄取該考生,已通過網絡將擬錄取名單提交給省招辦,等待省招辦網上錄檢審核。
表示院校擬錄取名單已通過省招辦網上錄檢審核,但錄取名冊還未經省招辦審核簽字蓋章。
表示錄取名冊已經過省招辦辦理了審核簽字手續,加蓋了錄取專用章。
省招辦將通過各省教育考試院或者招生信息網及時提供考生電子檔案運行的七種狀態,考生憑高考報名號或準考證號以及身份證號查詢。考生也可到各市(州)、縣(市、區)招辦查詢自己的錄取信息。
也叫錄取最低分數線。高校在招生中根據每個批次的招生計劃和考生成績按照一定的比例確定的一個分數線,每個批次錄取的考生一般不得低于該分數線。
分為一本(文科、理科、體文、體理、藝文、藝理)線(也叫重點線)、二本((文科、理科、體文、體理、藝文、藝理))線、三本線(山西叫二本C類線)、高專(高職)線。
溫馨提示:大部分省份無本科三批,上海、浙江、山東只有提前批、本科批次、專科批次。
2、院校調檔線也叫投檔線(或校線)
院校在該批最低錄取控制線的基礎上,根據當年本校公布的調檔比例、考生報考人數、考生分數和本校在該省市的招生計劃確定的。每所院校都有自己的調檔線,同一院校在不同年份和不同省份的調檔線都不相同。其中已錄取考生中最后一名考生的成績就是該校當年在該省的錄取線即校線。
院校已錄取考生中第一名高考成績就是該校錄取最高分,錄取的最后一名考生的高考成績就是最低分,錄取最低分有時會高于院校的調檔線,有的會等院校調檔線。院校已實錄的全部考生高考成績的算術平均值就是該校錄取考生的平均分。溫馨提示:平均分并不在最高分與最低分二者高度差中間一半的位置,而是低于二者的中間位置,多數分布在20%-50%范圍內。院校錄取最高分是最熱門專業的錄取線,最低分是最冷門專業的錄取線。招生計劃越少,各年度平均分變化幅度就越大;計劃越多,平均分變化幅度小,越穩定。
每批次正式投檔前一天,省教育考試院按高校確定的投檔比例進行模擬投檔。模擬投檔后及時向高校通報生源分數段分布情況,高校據此決定是否追加計劃,并及時向省教育考試院反饋意見。一般模擬投檔會經過2-3輪。
模擬投檔線≠投檔線。
模擬投檔線適用于自主招生、農村專項等特殊招生中。
在第一批本科自主招生投檔前,省招辦首先會根據高校確定的投檔比例對一本所有高校進行模擬投檔,生成自主招生高校的最終模擬投檔線。這個模擬投檔也是要經過幾次的,確定最終的模擬投檔線。這個模擬投檔線,要區別于第一批本科平行志愿的模擬投檔線和最后投檔時的實際投檔線。
同一所高校公布的模擬線和實際投檔線可能會不一致,有的可能模擬線高于實際投檔線,有的可能模擬線低于實際投檔線。
? 高考志愿相關關鍵詞 ?
志愿是指考生的志向和意愿;院校志愿是考生對高等院校志向的選擇;專業志愿是考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發展潛能對院校中某一個或幾個專業意愿所作出的選擇。
院校志愿和專業志愿統稱為高考志愿,兩者是一個有機聯系、相互作用統一體,它完整地表達了考生希望就讀的院校和專業意向,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考生未來發展方向就業前景。
無效志愿就是對考生投檔錄取沒有意義或無用的志愿,它有兩種情況:一是由于考生筆誤或填錯或涂錯院校代碼,電腦無法按考生的原本意思顯示或運行;二是在同一批次院校志愿之間沒有形成梯度或反向梯度關系,如果考生第一志愿沒有被錄取,其后的各個志愿都不會被錄取。
第一志愿就是考生在第一批次中填報在志愿欄目中第一位置的志愿,是考生最理想最希望被錄取的院校志愿,其余依次類推。
平行志愿是指成績優先投檔方式中各志愿之間的關系,是為了區別志愿優選投檔方式而派生出來的一個名稱。
? 志愿填報關鍵詞 ?
是指某一院校調閱考生電子檔案數與計劃招生數的比例,在實行平等志愿的省份中,一般在105%-110%之間,并在各院校的《招生簡章》予以公布。
就是生活中常說的樓梯的臺階,有些樓梯兩個臺階之間的高度差比較大,我們就說其梯度大;反之就其梯度小。在志愿填報中的梯度只表示兩個或幾個院校之間錄取線差值的大小。在志愿選報中梯度包括志愿梯度、院校志愿梯度、專業志愿梯度、院校志愿級差、專業志愿級差。
院校志愿梯度是指同批次各個不同院校錄取線之間的差值(即錄取線差距),以及同一院校非第一志愿與第一志愿或各個志愿之間的投檔線差值。梯度的大小用級差來表示稱為院校志愿級差。
同一院校不同專業錄取線之間形成的差值叫專業志愿梯度。考生地選報志愿時要注意使院校與專業之間形成合理的梯度,以免造成滑檔、進檔退檔或死檔的風險。
是指錄取非第一志愿考生時的分數差額,或是某些院校在錄取二志愿和其它后續志愿考生時采取的一種限制性政策,它分為院校志愿級差和專業志愿級差。
? 高校招生相關關鍵詞 ?
就是優先安排第一專業志愿的考生,只有在已調檔第一志愿專業考生不足時才會考慮第二專業志愿的考生。
即在錄取專業時優先安排分數高的考生,從其第一專業志愿開始看是否錄滿,若未錄滿,就安排它在第一專業;否則就看下一個專業,依次類推。
就是將考生先按某一科類招進來,如工商管理類(包括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大一、大二不分專業,統一學習專業基礎課,大三時根據本人前期的考試成績和意愿,再進行院系或專業的選擇,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有利于人才的培養和發展。
其原則是:成績優先,遵循志愿。投檔前電腦依據全體考生成績由高分到低分排序(不分院校志愿)。第一名開始檢索,根據考生成績由高到低遵循志愿依次向下投放。
在此種投檔方式中,錄取的決定因素是考生的總成績,幾個志愿之間的關系是并列的(或平行的),但不是說各志愿之間的次序和梯度是并列或平行的。
投檔時電腦只能從考生第一志愿開始檢索能否投檔,若第一志愿投不出時,電腦才會檢索第二志愿,依次類推。
因此,考生在填報院校志愿時只要能拉開一定的梯度(即二志愿比一志愿低,三志愿比二志愿更低),才能確保不吃虧。如果梯度過大會造成高分低就;梯度太小,會形成無效志愿。注意不要形成零梯度或反向志愿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