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時間調整為4天
考試時間安排也做了具體調整,統一高考安排在每年的6月7日-8日舉行,考試科目為語、數、外。等級性考試6門選3門考,這6門分別是政、史、地、理、化、生,計入高考錄取總成績,考試時間安排在高三的6月9-10日進行。
合格性考試(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等7門科目)安排在7月7日、8日兩天;不參加高考的學生,語文、數學、外語3科安排在高三年級第二學期的4月9日。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3個科目的合格性考試安排在高三下學期4月進行。
綜合素質評價成錄取重要參考
此外,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反映學生在校期間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情況,是學生畢業與高考錄取的重要參考。包含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五個方面內容。通過依托網絡平臺管理以及整理遴選、公示審核、監督檢查等方式,寫實記錄學生成長過程,形成客觀、真實的學生綜合素質檔案材料提供給高校作為招生錄取的必要參考。
今年上半年將公布高校招生選考要求
據省教育廳負責人介紹,各高校根據自身辦學定位和專業培養目標,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中,分專業(或學科大類)提出考生報考專業的科目要求,選考科目要求最多不超過3門。2020年在我省招生的各高校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正在編制中,預計在2018年上半年向社會公布。
此外,高考改革后自主招生依然保留,具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可以參加有關高校的自主招生。參加自主招生的考生要參加統一高考及等級性考試,達到相應要求,并接受所報考高等學校的考核。
2020年起僅設本科和專科批次錄取
2017年起,我省已對錄取批次進行調整,把原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合并為本科A批,原本科三批改為本科B批。從2020年起,錄取批次僅設本科批次(原來的一、二、三本合并為本科批)和專科批次。
錄取依據參照“兩依據、一參考”
改革后的高校招生錄取實行“兩依據、一參考”方式,即依據統一高考成績、依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進行擇優錄取。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還可以參加有關高校的自主招生,高職院校也可以實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測試/職業適應性測試”評價方式擇優錄取。這樣的錄取方式,體現了“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基本精神。
志愿填報基本單位變為“院校專業組”
志愿填報及投檔的基本單位將由“院校”改變為“院校專業組”。“院校專業組”由招生院校根據不同專業(含專業或大類)的選考科目要求和人才培養需要設置,是志愿填報與投檔錄取的基本單位。本科批次初步擬定考生可以填報20個“院校專業組”志愿。考生根據自己的選考科目,參照高校的招生章程,在“院校專業組”內選擇專業志愿。每個“院校專業組”內,考生最多可填報6個專業志愿和是否服從專業調劑志愿。
專科批次初步擬定考生可以填報10個“院校專業組”志愿。每個“院校專業組”內,考生最多可填報6個專業志愿和是否服從專業調劑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