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全國性扶持類加分項目
目前,我省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繼續保留全國性扶持類加分政策,主要包括少數民族考生加分、烈士子女加分、歸僑及其子女、華僑及臺灣省籍考生加分、自謀職業退役士兵和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或被大軍區及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加分等。教育部還規定,散居在漢族地區的少數民族考生,在與漢族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經共青團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聯合激勵系統認定,獲得5A級青年志愿者的,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改革】減少錄取批次,強化對綜合素質檔案的使用
高考改革今年也將繼續在多地推進。教育部要求,要強化對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檔案的使用,在保送生、自主招生、綜合評價試點、高水平運動隊、藝術體育類專業、高職分類招考等類型(以下簡稱特殊類型)招生中,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同時,進一步推進減少高校招生錄取批次改革,實施高考綜合改革及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要合理劃定特殊類型招生最低錄取文化課分數線,不得低于合并批次前的相應要求。各地要進一步推進高職分類招考,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方式,形成符合高等職業教育培養規律和特點的人才評價選拔模式。嚴格規范中等職業教育與本科教育貫通招生,嚴格控制招生學校、專業和規模,以少數省屬應用型本科高校技術技能含量高、培養周期長的專業為主。
【要求】高考成績、錄取信息只提供給考生及有關高校
教育部還要求,各地各校要嚴格執行國家招生政策規定,嚴格遵守“30個不得”招生工作禁令,維護高校招生公平公正。嚴格執行國家、省級、高校、中學四級信息公開制度,認真落實招生信息十公開要求,及時公開有關信息,接受考生、學校和社會的監督。要按照“誰主管、誰審核、誰負責”原則,加強報名資格、加分資格、農村和貧困地區專項計劃報考資格等審核。高校要認真執行有關特殊類型招生工作要求,切實履行工作職責,嚴格報名條件、材料審查、學校考核、監督制約和造假懲處,嚴厲打擊證書、發明、專利、論文買賣和造假行為。
除按規定應向社會公開公示的考生信息外,各地只能將考生的報名信息、高考成績、名次以及錄取信息提供給考生本人及有關投檔高校,不得向考生所在中學及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各級各類學校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公布、提供考生成績、名次等信息。加強考生志愿填報賬號發放和志愿確認等環節管理,指導考生妥善保管個人信息,防止被他人盜用或非法操控。高中階段教育學校和教師不得代替或干預考生填報高考志愿。要聯合工商、物價等部門,對中介機構收取高價填報志愿咨詢費、面試輔導費等進行治理。積極協調新聞媒體,規范新聞報道,不宣傳炒作所謂“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
【提醒】農村學子報考專項計劃本月底前完成申請
按照教育部的相關通知,今年將繼續將通過實施國家專項、地方專項和高校專項等三大專項計劃,進一步提高農村學生上重點大學的比例。其中,高校專項計劃定向招收邊遠、貧困、民族等地區縣(含縣級市)以下高中勤奮好學、成績優良的農村學生。招生學校為教育部直屬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試點高校,具體實施區域由有關省(區、市)確定。報考學生須同時具備下列三項基本條件:(1)符合2018年統一高考報名條件;(2)本人及父親或母親或法定監護人戶籍地在實施區域的農村,本人具有當地連續3年以上戶籍;(3)本人具有戶籍所在縣高中連續3年學籍并實際就讀。
省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提醒,由于教育部規定,3月底前,有關高校公布招生簡章、考生完成報名申請。因此,最近一段時間,實施高校專項計劃的名校將公布報名流程、申請條件等,寒門學子要多加關注,不要錯過報考機會。
鏈接
教育部發文清理競賽
掛牌命名表彰等活動
不少家長總會收到各種所謂全國性比賽活動通知,邀請孩子參加,并許諾可以在升學中獲得加分。近日,教育部印發公告,全面清理規范管理面向基礎教育領域的競賽掛牌命名表彰等活動。對未經批準、違規舉辦的此類活動將發現一起、處理一起。
公告稱,近年來,面向基礎教育領域的一些競賽掛牌命名表彰活動魚龍混雜,增加了學生、家庭和學校的負擔,影響了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將全面清理規范管理面向基礎教育領域的競賽掛牌命名表彰等活動。公告還明確強調,教育部負責全國基礎教育領域各類競賽掛牌命名表彰等活動的宏觀管理工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省域內的相關工作。批準這類活動必須有法律法規或省部級以上文件為依據,從嚴控制、嚴格審批。現有面向基礎教育領域開展的競賽掛牌命名表彰等活動一律按管理權限進行重新核準,未經重新核準的,不得再組織開展活動。
活動組織實施必須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有利于發展素質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必須堅持公益、自愿原則,不得收取任何費用。要求各級教育督導部門將把規范此類活動作為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和優質均衡縣(市、區)認定的“一票否決”事項。廣泛凝聚社會合力,共同維護良好教育秩序,凈化廣大中小學生良好受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