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上午,教育部召開第二場教育新春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有關情況。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及能源動力類專業教指委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何雅玲,經濟學類專業教指委主任委員、中央財經大學原校長王廣謙,藥學類專業教指委主任委員、中國藥科大學副校長姚文兵三位專家出席發布會。
能源動力類、經濟學類、藥學類教學質量“國標”是如何研制的?一起聽聽三位專家的解讀。
能源動力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研制有關情況
何雅玲
能源動力類專業教指委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一、統一思想、凝聚共識,以高站位確保高質量
一是要反映、時代特征和學科特點。
二是要把握好標準定位,是專業類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是設置本科專業、指導專業建設、評價專業教學質量的基本依據。
三是要統籌考慮標準內容的集成,將上述三方面要求集成到一個標準中來。
四是要科學合理確定標準內容,體現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彈性與剛性相結合、靜態與動態相結合、結果與過程相結合,為專業的教學改革和自主設計留有空間,鼓勵專業特色發展,促進學科交叉與應用。
五是要注重相關標準的銜接,既考慮與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標準、學位授予基本要求等銜接,又體現與國際實質等效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相銜接。
二、面向世界廣泛調研,立足中國深入分析
我們組織力量,深入研究了國內外能源動力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教學條件、質量保證體系等情況。同時,對全國設有能源動力類本科專業的216所高校,開展了全覆蓋的問卷調查,全面掌握我國能源動力類專業的現狀、發展態勢以及存在的問題等,使我們的標準研制能夠盡可能做到:有的放矢、更加合理、符合實際。
三、五次會議、五易其稿,持續提高《標準》質量
一是在西安交通大學所起草《標準》初稿的基礎上,經教指委主任工作會議討論形成了《標準》第二稿。
二是先后兩輪召開教指委全體會議開展研討,并要求委員在其所負責的有關高校內廣泛聽取意見。
三是在全國范圍,教指委組織召開了全國能源動力類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廣泛聽取了來自120余所高校的400余名參會代表意見,形成《標準》第三稿。
四是面向全國200余所設立能源動力類專業的高校進一步征求意見,修訂形成《標準》第四稿。
五是專門邀請了16位教指委委員、國家教學名師及本科教學管理專家等,召開了專家研討會,與會專家逐字斟酌、逐句討論、逐條修改,形成了《標準》第五稿,即上報稿。
總的來說,能源動力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標準的研制過程,充分體現了教育部要求的:提高思想認識、廣泛開展調研、深入研討論證、仔細研讀把關的各個環節。
經濟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研制有關情況
王廣謙
經濟學類專業教指委主任委員、中央財經大學原校長
標準研制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
第一階段確定了標準研制的基本原則、框架結構和具體內容。
第二階段充分調研、詳細論證、廣泛征求意見、形成了標準文本。
第三階段對標準進行了審讀、把關,形成終稿。
總之,標準研制過程中廣泛吸收了全體教指委委員及開設經濟學類專業的高校專家參與,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本標準緊扣人才培養這個核心,突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條主線,對本專業類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等8個方面做了明確要求,既是高校設置經濟學類專業的基本要求和準入標準,又是指導經濟學類專業發展的基本規范和建設標準,也是衡量經濟學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依據和評價標準。標準在專業內涵、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等方面,以服務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功能定位,強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指導地位,貫徹的要求,體現了。同時,各高校可根據地區發展和行業發展要求,根據自身辦學條件、專業屬性選定符合本校的人才培養類型,體現了高校特色,如標準設計了“4+4+X”的專業必修課程體系,第一個“4”是既是專業基礎課又是專業必修課的4門課程;第二個“4”是必須開設的4門專業必修課;“X”是指高校根據培養目標自主選開的專業必修課程,既體現了各專業培養的基本屬性,又為人才培養的多樣化和特色預留了空間。
標準的頒布實施,一定會為提升本科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培基固土,為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提供指導和規范,為實現、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提供引領和保障。
藥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研制有關情況
姚文兵
藥學類專業教指委主任委員、中國藥科大學副校長
一、標準研制過程
在標準研制過程中抓好了兩個關鍵:
(一)對藥學類專業全國各院校的辦學情況和醫藥行業單位的用人情況進行了廣泛、細致的調研。
(二)充分凝聚專家團隊的集體智慧。我們以教指委,成立了制藥工程和臨床藥學兩個教學協作組共同開展標準研制。
二、標準的特點
(一)覆蓋全面,涵蓋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主要方面和關鍵環節。《藥學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包括專業概述、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師資隊伍、教學條件、學生發展、質量保障體系和附錄八個部分。其中附錄部分,又根據專業特點不同有所調整:藥學類、制藥工程專業提供的是課程體系的建議,臨床藥學專業提供的是實踐教學基地標準。
(二)標準兼顧規范性和靈活性。標準中有定性的要求,標準中還有定量的要求,如:“每個專業有6-8門必須開出的核心課程”等,這些定量指標明確劃出專業的底線,是每個專業辦學點必須達到的。
(三)標準具有包容性、前瞻性。標準融入了國家戰略部署、高等教育改革、醫藥行業發展的新發展、新理念。
標準特別提供“以學生為中心”的整體性圖景。專門增加了“學生發展”的章節,“招生”中提出“關注學生群體的多元性”、“畢業和就業”中提出“就業平均率”要求以及“跟蹤畢業生發展”、“學生支持”中要求“在專業建設、教學改革、課程計劃的制定和評估以及其他與學生有關事務中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等內容。
三、標準的宣傳推廣應用
(一)廣泛宣傳解讀標準。不僅要讓學校、專業的管理者掌握標準,用以提高藥學類專業的辦學質量;而且要讓廣大教師和學生理解標準的內涵,共同努力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在國家標準基礎上,制定高于國家標準的專業發展標準,辦出高質量、有特色的專業。
(二)推動相關院校和醫藥學術團體(如中國藥學會)及行業組織用人單位,以標準為基準,共同制定人才評價標準,開展專業認證,從而用標準來加強對藥學類專業教學質量的監控,促進藥學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