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一保”院校的填報志愿范圍,一般是選擇錄取分數低于自己成績15-30分左右的院校,保證自己能上大學。
學生的高考位次比保底位次高一萬名左右,可以算是保一保。
放在“保一!狈秶鷥鹊闹驹笇τ趯W生來說被錄取的可能性應該接近100%,所以,為了讓自己一定能被這所學校錄取,進入理想的專業,學生的高考位次一般會需要高于這些學校近三年的錄取位次。
另外,學生也需要注意設置“保一保”志愿之間的梯度,每個志愿之間最低錄取位次差距在3000位次左右最為合理,這樣,各種辦學層級的學校都能被兼顧。
除了需要考慮志愿與志愿之間的報考梯度外,學生還需要思考以下兩個問題,才能真正做到被“保一!钡闹驹100%的錄取。
即最后填報的志愿院校,考生可選擇保底院校,確保自己檔案不會因無法投出而成為死檔,影響錄取!氨R槐!痹盒5奶顖笾驹阜秶,一般是選擇錄取分數低于自己成績15-30分左右的院校,保證自己能上大學。
這是考生的最后一道保險,用到的可能性比較小,但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需要注意“三不原則”:一是不拿新招生院校保底,原因是新院校的未知因素太多,容易出現不可控的狀況。二是不拿招生計劃少的院校保底,萬一其他人也拿來保底,很有可能導致自己滑檔。三是不拿往年錄取波動大的院校來保底,因為錄取波動大、變數多,反而起不到保底的作用。
保底志愿比分數低15-20分是比較保險的。考慮保底志愿的時候,一定要考慮選擇往年在本省投檔線(位次)比較穩定的院校,這樣投檔線波動的幅度會相對較小。
在高考填報志愿時,家長和考生需要綜合參考高考體檢表、近三年錄取分數分布統計、高考志愿填報一本通、各大學招生章程、招生專業目錄、考生高考成績、各批次控制分數線以及全市考生一分段成績分布等相關志愿填報信息。
在高考志愿填報時,要充分考慮到各種可能的情況,核心就是能夠自己被志愿上的院校錄取,或者去到自己想讀的專業。所以,在綜合各種因素時,去到比自己分數低的院校并不就是浪費了分數,能夠壓線或者冒險,會有滑檔甚至退檔的可能而導致沒有被錄取,這才是最差的結果。